国家民委青年读书体会摘选:用奋斗书写出彩人生
52fw.cn 03-23 次遇见去年此时,而立之年的我脱下一身橄榄绿,迎来了人生的一次转折。在准备军队转业干部考试期间,我读了《季羡林谈人生》这本书。
季羡林先生年轻时因为没当上邮递员奋而考上了清华大学,在德国留学期间因为战争无法回国得以继续自己的学术研究,回国后长年任教于北京大学,晚年即使身居病房依然坚持读书写作终成一代鸿儒。“人的一生是拼搏的一生。只有朝着自己的理想永远积极奋斗的人,才是伟大的人。”读着季老的话语,品着季老的一生,我感到人生有很多的偶然性但也有其必然性,唯有奋斗才能书写出彩人生!
季羡林先生用真实、质朴的语言展现了其一生的奋斗经历和内心情感世界。娓娓道来的文字,让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彳亍彷徨的我回忆起了一些奋斗的往事。八年前,我刚从军校毕业不久,按照全军部队练兵备战的要求,我每年都要从北京的部队驻地到内蒙古草原深处的朱日和基地驻训。和平年代虽少了战火硝烟的残酷,却不能忘记保家卫国的责任。茫茫的草原上战鼓擂动铁甲奔流,年轻的士兵捧着洁白的哈达捍卫着祖国的荣光。
初次踏上草原执行联合演习的测绘导航保障任务时,我既兴奋又激动。为了将纸质地图转化为像谷歌地球那样的三维立体地图,既可以清楚地看到地面上的一草一木一兵一卒,又可以在计算机虚拟的环境中对一些方案进行模拟推演从而减少资源浪费,总工程师带领我们几个年轻人开始了科研攻关和技术创新。
经过近六年的不懈努力,我们课题组研制的战场环境系统于2017年被中央军委评为军队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国家民委民族画报社工作,成了一名全媒体时代的记者和网络编辑。
人生能有几回搏。我深知自己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我给自己定了许多小目标,写好一篇文章,拍好一张照片,日复一日,循序渐进。民委是一个大家庭,像军营一样给我以温暖,画报社里的老中青三代新闻工作者奋发图强积极投身民族宣传工作的奉献精神催我奋进给我以力量。在单位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下,我逐渐适应了新单位的工作。
去年年底,我作为《民族画报》的一名记者来到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实地采访。在文山州老山主峰下的边防八连,我采访到了连队的的副指导员冯锐。跟随冯锐走在昔日的战争前线,我亲身见证着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风雨沧桑,心灵上深受震撼。
点上一支烟我们聊了起来,谈起了他的大学时光,说起了他曾经深爱的姑娘。冯锐很年轻,就像多年前他父亲在这个连队担任指导员时那样。“来到父亲曾经服役的地方,我才真正懂得了‘战士’的含义,我要像父亲那样继续奋斗下去,发扬戍边精神把我们祖国的边疆建设得越来越好。”说到连队在驻地附近的村子里开展的支教活动,冯锐掏出手机给我看了一些连队向响水兴边小学的瑶族学生捐赠学习用品时的照片,他说能为孩子们做些事情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感到很自豪,对他们的未来充满了希望。从冯锐的话语中我感受到了一种熟悉、温暖而坚毅的家国情怀。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初心在哪里,使命又在何方?初心就是当我们最早参军入伍时举起右拳面对党旗宣誓时立下的那份对祖国和人民的承诺,这种使命感无论走到哪里不管变成何种身份我们永远都不会改变。
军校毕业的冯锐在分配工作时本来可以有更好的选择,但他却义无反顾地选择扎根边防艰苦奋斗。在我走上新岗位的短短半年多时间里,我发现还有许许多多像冯锐这样的人,他们的奋斗历程让我感动令我动容:在编辑十九大的稿件时,我认识了党的十九大代表、云南省贡山县的“老县长”高德荣,他淡泊名利带领独龙族群众修路架桥构筑脱贫攻坚的“生命线”;在今年全国两会的代表通道上,我认识了全国人大代表库尔班大叔的后人如克亚木·麦提赛地,她从部队复员后扎根基层为新疆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在最近的新闻报道中,我认识了“时代楷模”上海复旦大学的教授钟扬,他把生命像种子一样播撒在西藏,成为了雪域高原的精神坐标,留下了震撼人心的精神力量。
千帆竞发促奋进,步履铿锵踏征程。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必须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
习近平总书记曾深情地指出,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青春是用来回忆的,也是用来出发的。让我们把初心梦想融入砥砺奋进的实践中,并为之付出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努力,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拥有属于自己的出彩人生。
季老经常给年轻人推荐朱熹的这首诗:“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我也想用一首诗来结束我今天的演讲:
昔日柳营砺精兵,今朝共筑民族情。
青年学子多壮志,砥砺奋进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