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大家一起多读书
52fw.cn 04-20 次遇见丁永钊
近日,经与一位纸质媒体青年记者聊到阅读话题时,只见他对此不屑一顾:现在我只阅读手机上的内容,因为那里的内容既快、又多、更时尚,有谁再看报纸?再说了,报纸上的内容都是网上头天发布过的。至于读书,恐怕我以后很难再光顾它了!听后令我无语!
这位青年记者的话,不由让人沉思:现在的青年人,并不是不关心时政,也不是不爱阅读,而是他们的阅读观是宽泛的、时尚的、超前的。他们追求的是新鲜、新潮和刺激!至于纸质的如报纸、刊物和书本里那些老旧的观点、老式的笔法和经典的说教,对他们早已起不到什么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了!
从近日各种媒体在“世界读书日”(4月22日)期间的报道获知: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6本,人均每天读书14.1分钟。以上数据的出炉,对国人最大的启示是: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中国,人们对纸质书刊的阅读时间都到哪儿去了?为什么与其他国家国民阅读书刊有那么大的差距呢?据有关数据显示:读书量最多的是犹太民族,人均年读书64本,而在我们的邻国日本则为人均年读书20本,韩国也达11本。难怪有人调侃,我们今天的阅读困境,已经不是一年读几本书,而是几年都没读一本书。
当然,纯粹从阅读角度看,今天我国国民的阅读数量还是很可观的。君不见每天在所有的公共场所,在公共汽车上,在办公室里,甚至在厕所里,国人都在旁若无人的看微博,看新闻客户端,看微信朋友圈,看QQ日志,这最终都能累积为每天的阅读量。碎片化的阅读,确实便利了信息获取,但若是从人文涵养的角度看,碎片化本身意味着不全面,再加上网络阅读的简化,人们由此实现的认知和理解,很容易导致片面。更不用说,博人眼球的“标题党”以及对阅读主题的扭曲,比比皆是。这种人文环境里,人们浏览多、阅读少,接触信息多、沉静思考少。注意目标的不断更替,更带来心智结构的极简和麻木。如果单纯依赖这种文化土壤的滋养,人类理性思维恐怕会越来越少,独立思考、辨别真伪、理性行动的能力也会趋于匮乏。
我们不能说,只要多读了几本书,一个个现实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但起码可以说,一个民族,只有普遍性地尊重知识、尊重教育、崇尚阅读,这个民族才有可能涵养出理性健康心态,来面对现代化征程中一系列坎坷、曲折甚至冲突,才有可能静下心来、凝聚智慧,好好地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众所周知:我们新中国的主要领导人最令人敬佩的就是喜欢读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原始学历只有中师水平,而又有谁的读书量能超过他?他所掌握的知识在国人中不仅无人能比,就连让他会见过的各国领导人都是佩服有加!纵观我国新一代领导人习近平总书记自上任以后的所有讲话,无不引经据典,讲故事式的名人名言诠释,是给国人讲得最经典的阅读知识课!对欧洲访问时的数次演讲,他引用所在国著名政要的观点和名人名言,真正让所有听众领略到中国泱泱大国领导人的渊博知识和领袖风范。
在当今世界,普通国民亦不可不读书,亦不可不读好书,亦不可不读名著,这是一个民族发展的长远而厚实的基础。当然,今天的阅读,形式多样,电子化阅读正在形成一股昂然态势。但无论如何,阅读的精神不应消亡,阅读纸质书的习惯不要丢弃,阅读的方法更要多样,阅读的书籍别离开名著!还请所有的国人都能抽出更多的时间多读书,读好书,读名著,读一切对人类有用的优秀书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