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学科阅读”,让我把你看清晰
52fw.cn 08-11 次遇见在近年来对北京中小学校园阅读实施状况的走访和调研中,笔者发现“全学科阅读”的概念开始进入校园阅读体系,有不少学校开始探索全学科阅读的方式和路径。然而,实地观察中也不难看到,目前对“全学科阅读”这一新兴理念,还缺乏明晰的理解与深入的辨析。全学科阅读之“全”意味着什么?全学科阅读的“学科”意识该如何确立?倡导“全学科阅读”理念真正的意义和价值又在哪里?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寻求答案。
全学科阅读“全”在何处
提起全学科阅读,首先凸显的是这个“全”字。在目前学校层面的倡导中,“全学科阅读”的“全”一般指向阅读对象的扩大、阅读内容的扩充和阅读领域的扩展,强调的是全员参与、全科覆盖、全方位推进,但如果仅仅理解到这一层,恐怕还未能真正把握到“全”背后更深的内涵。
从国际上对“阅读素养”的界定来看,已经从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单纯的解码和朗读,转向一种基于交流与交际目的的能力的获得。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主导的国际学生学业成就评估项目PISA(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将“素养”界定为个体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在日常生活情景下作出正确判断和决策的能力,而阅读素养(Reading Literacy)主要是指个体为了实现个人发展目标,增长知识、发展潜力,以及为了参与社会生活而有效地寻求信息、理解使用和反思书面文本的能力。由此可见,PISA对阅读素养的认识,已超出了拼写、识字以及对书面文本的字面理解和诠释等语文教学中的基本要求,它更注重学生运用相关知识和阅读能力去完成某些应用型的阅读任务。而国际阅读研究发展的总体趋势,也从理解文本期、建构文本期发展到运用文本期,也就是越来越重视真实运用中的动态的语言学习和运用。
应该说,“全学科阅读”理念的应运而生,也正是朦胧地捕捉到了国际阅读素养和能力发展的新态势,试图对我们当下的阅读现状有所改变。事实上,全学科阅读之“全”,意味着要超越阅读只从属于语文学科的狭窄观念,真正从个体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角度,全面认识和把握阅读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将“阅读”从单纯的语文素养范畴转向学习能力体系,从长期以来占主导的文学性文本阅读,转向兼容实用类、信息类文本的更加多元、丰富的阅读资源和视域。
美国的Jeanne Chall(珍妮·查尔)博士曾在《阅读力进阶》中谈到儿童青少年阅读的两个阶段——从“学习阅读”的阶段发展到“通过阅读来学习”的阶段。在已有的关于阅读与学习能力、认知能力等关系的研究中,已经证实了基本阅读能力是学习得以开展的前提,阅读能力决定着是否能够完全正确理解文本,与学习能力有着很强的关联性,而相关实验和数据也表明,其他学科的学习困难和障碍,在很大程度上也来自于阅读能力的低下。这就提醒我们必须要打破“阅读”仅仅从属于语文学科的局限,超越语言教育层面的对于阅读的一般认知,而充分认识到阅读是学习其他内容、为个体未来生存发展奠基的重要工具。
我们对于阅读能力或素养的不同看法,决定了不同目的、内容和形式的阅读评价。当“阅读”被作为语文学科的专属能力和素养时,我们关注的是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是语言的理解和建构,指向的是写作和表达能力的获得和提高。而在基于这样理念的阅读教学中,我们也往往将关注点更多地放在如何获得适宜的文本解读结果上,而并未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由此导致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方法意识”一直比较薄弱。尽管NAEP、PIRIS、PISA等国际阅读素养评价体系已被推介到我国,但目前依然更多地停留在理论探讨和试题解析评估等方面,还未能将一些能力要求的维度,有机融入到目前的阅读教学策略和评价维度中。此外,由于长期以来受语文教材选文体系风格的影响,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更偏重在文学性文本特别是散文类文本的教学上,对实用类文本的教学一直缺乏足够的重视,在国际母语阅读教育普遍重视信息类文本的趋势下,我们这一阅读教学的短板亟待弥补。
而一旦真正确立全学科阅读的理念,也就能够让语文学科中的阅读教学真正发挥为学生的学习打好基础的作用。在笔者不久前参加的一所学校的教学观摩活动中,该校的语文教师就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语文阅读如何助力全学科阅读?而其实这个问题的解决,并非意味着语文阅读教学要额外地去教授其他学科的内容、切分其他学科的任务,或者通过形式上的“跨学科”去和其他学科做简单的拼接,而是语文阅读如何立足阅读能力的提高,转换观念、扩大视域,真正发挥出阅读为其他学科奠基助力的作用,这就自然涉及全学科阅读的“学科”意识。
全学科阅读的“学科”意识
如果对全学科阅读的“学科”层面做探讨的话,一种理解是“跨学科”阅读,通过设置一个任务或者主题,让不同学科和领域的阅读融合进来,但目前的不少“跨学科阅读”“主题阅读”看似热闹好玩,但实质上往往是各学科的大拼盘,究其原因,是还没有真正领会这些理念背后的教育教学原理,未能确立好适切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还有一种理解,即要在所有的学科中都渗透阅读意识,加强阅读训练,所以目前学校里惯常的做法是,在科学课程中引入一些科学史、科学家传记等补充类素材,在数学课程中组织一些数学类的课外书籍作为拓展阅读……这些阅读素材的扩充,自然能够丰富相关学科领域的学习,加深对该学科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但如果仅仅止步于此,那是否就意味着树立起全“学科”的意识了呢?
我们认为,全学科阅读的“学科”意识,也应该建立在对阅读素养和能力目标的适切把握和深入理解上,建立在对于阅读的实用性价值及其在学科学习中所发挥奠基作用的充分认识上。在这方面,美国马萨诸塞州2017年颁布的《英语语言艺术与素养课程框架》应该会给我们一些启示。首先,该阅读标准中涉及的文本具有多样性,跳出了单纯的文学框架,注重与生活的结合,特别将信息类文本独立出来,学习演讲、传记、评论等各种话题与体裁的文本,更值得关注的是,在信息类文本阅读标准中出现与地理、数学学科相结合的文本,体现出与不同学科的联系与整合,此外,该标准还强调从数字媒介中获得信息资源,并以此支撑自己对于文本的理解。
阅读材料作为学生学习母语的范例,直接影响其阅读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就像美国教育家杜威所说的:“其实我们并没有所谓的看、听或记忆的能力,我们只有看、听或记忆某种东西的能力。离开训练所用的材料,一般的心理和身体的训练全是废话。”某种阅读材料的选择,关系着特定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将文学类与信息类文本并举,体现了对于阅读实用性价值的重视,而对信息类、实用类文本的重视、对阅读教学内容领域的特别关注,也就在潜移默化中为“跨学科”的阅读奠定了基础,学生通过这类文本获取的阅读能力,能有效地迁移到其他学科内容的阅读中。
#p#分页标题#e#而全学科阅读中“学科”意识的体现,还在于要高度重视各学科自身的阅读理解机制和特点,着力提升学科阅读素养。近年来,随着中、高考对学生数学、物理等学科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学科阅读”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和倡导。目前较多采用的做法是基于各个学科的知识点和核心素养,来确定学科阅读的拓展点并整合相关资源,再将这些阅读素材有机融入到学科学习的过程中。但在阅读内容拓宽的同时,对学科阅读自身的特殊性却缺乏足够的重视。如具体到数学阅读,除了具有一般阅读的心理活动特点外,由于数学语言的高度抽象性,数学阅读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而数学语言的精确性也要求在理解上不能含糊,同时,数学还有以多种形式表达相同的概念,如图示、定义、文字缩写、公式、符号等,学生需要具备某种先备知识才能进行阅读理解。这就要求学科阅读必须要结合学科语言和知识体系的特点,从心理、认知和学科教学等方面进行多维度的深入探索,揭示其阅读关键技能,以理论来指导教学实践,进行有针对性的学科阅读的训练。
全学科阅读促进学习力提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曾明确提出了“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的要求,因此,让学生学会学习,并逐渐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基础教育改革、素质教育向纵深方向发展的任务重心。“成为更好的学习者”关乎学生“学习力”的发展——即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获取知识、分享知识、运用知识和创造知识的能力。“学习力”的构成要素包括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率、创新思维和创造力等,通过“学习力”的培养和发展,能够帮助学生成长为既具有预见性又具有创造性的终身学习者。
当我们从促进学习力提升的角度理解全学科阅读,就能把握住其核心与主旨,在学科教学中渗透“通过阅读来学习”的理念,选择组织适宜的阅读内容,采取相应的策略与方式,使得这一理念真正对促进学生学习力的提升发挥作用。近些年引发关注的“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或称“问题式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与任务为驱动,鼓励学生通过阅读、写作与小组讨论等,探究和解决真实复杂的问题,并从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作为设计者和组织者,则需要不断去思考:学生们通过阅读和学习学到了什么,学科的核心知识点和关键概念如何在其中融入和体现,而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交叉又如何实现等。目前,有一些学校已经开始尝试以“项目式学习”的思路来开展全学科阅读,将拼盘式、浅表化的跨学科、多学科阅读,推向基于特定主题和任务、聚焦核心概念原理的深度学习。
阅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与源头活水,是精神成长的必由之路,这已经是教师普遍认同的理念,但长期以来,我们关于教师阅读的认识,还大都停留在丰富教师思想、增进教育智慧、助力教师自身成长等笼统的层面,却缺乏对于教师学科阅读素养和学科阅读指导能力的特定关注,缺乏将“阅读”与“学科教学”的有效链接。因此,在阅读观念意识已经有了很大发展与改变的今天,“教会学生阅读”不仅仅是专属语文教师的要求,而应该成为所有学科教师应有的意识。学科教师要通过增强自身对于学科语言和知识的掌握,深入探讨该学科阅读的独特内涵、影响因素、能力要求,探究有针对性的指导策略,努力提高学生阅读、领会和理解材料的能力,而教师在学科阅读素养增强的同时,也就潜移默化地促进了学科核心素养和教学指导能力的提升。
在全学科阅读刚刚起步的今天,还需要我们以科学的态度进行审慎深入的辨析和思考,并在实践中去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这样才有可能使“全学科阅读”这一概念,成为推进和深化阅读的新的契机和生长点,激发我们在阅读观念、阅读资源、阅读方法上的新的探索与改进。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北京市教委委托项目“北京市中小学校园阅读促进与推广”主持人)
《中国教育报》2020年04月15日第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