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山小调》教学设计
52fw.cn 04-27 次遇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聆听《沂蒙山小调》体会山东民歌的音乐特点,培养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
【过程与方法】在聆听和分析的过程中,提高学习兴趣,能够了山东地区的民族音乐。
【知识与技能】掌握旋律展开手法鱼咬尾,并能背唱《沂蒙山小调》。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背唱《沂蒙山小调》。
【难点】掌握鱼咬尾这种旋律展开手法。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音响设备。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山东临沂沂蒙地区的风景图片,并讲解民歌知识。中国的汉族民歌体裁主要分为:号子,山歌和小调。中国的民歌丰富多彩,它们都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山东沂蒙地区,去感受一下那里的民歌。
(二)新课教授
1.初步聆听
教师播放《沂蒙山小调》并设问,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进行总结。这首歌曲主要表现了沂蒙山地区劳动人民的生活状态与生活场景。
2.复听歌曲并思考,歌曲一共有几个乐句组成?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歌曲采用一段体,为单乐段分解歌的形式。第一句唱词包括两个乐句,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变化乐句,第三句和前两句是对比乐句,最后一乐句为结束性乐句。
3.教师范唱歌曲,学生跟琴唱谱哼唱。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每个乐句的结束音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每个乐句都以上一个乐句的落音作为,下一乐句的开始音。四个乐句的落音层次递降,这种创作的手法叫做“鱼咬尾”,这种创作形式在我国民间音乐创作中时常用到。
4.教师伴奏,学生跟琴哼唱谱子,感受“鱼咬尾”这种创作手法。
5.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歌曲的调式特点。
这首歌曲是三拍子,采用含变宫的六声徽调式的民歌,属于民族小调式,节奏舒展、规整,歌曲的节拍数基本一致,每个乐句节拍较规整。
5.齐读歌词,体会衬词的作用和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