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用“互联网+”思维擦亮思想政治教育名片
52fw.cn 04-28 次遇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在价值多元、新媒体崛起的当下,高校思政工作如何开展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收到应有的成效?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聚焦互联网时代发展要求,遵循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因势利导,搭乘网络快车,用“互联网+”思维走出了一条有效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
-----------------------------------------------
密织“红网”,将“互联网+”思维植入思政工作各领域
“高校面临的教育格局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互联网媒体已经成为影响学生思想的第三课堂,高校思政工作应该顺势而为,将‘互联网+’思维植入思政工作各领域,全方位满足学生多元化成长需求,做当代大学生成长过程中优质精神营养的供给者。”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党委书记王英龙说。
随着网络时代的不断发展,微博、微信先后成为大学生交流的新手段。2018年初,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党委组织了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专项调研,调研表明,近九成的学生支持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心由传统媒体转向新媒体,认为“互联网+”思维更符合大学生的表达方式,更受年轻人喜欢。学校紧紧抓住这一关键点,将“互联网+”思维融入学校立德树人的各个阵地,融入思想政治工作全过程,充分挖掘和释放互联网带来的“信息红利”和溢出效应。
学校副校(院)长周有波说,自2016年开始,学校围绕“立德树人”这一中心环节,扎实做好顶层设计,将“互联网+”思维融入学校发展战略,将网络思政和数字化校园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写入学校十三五规划,明确各部门和二级院部推进网络信息化建设的路线图。通过建设大数据中心、网上后勤、虚拟图书馆、博物馆、虚拟实验室等公共服务平台,构建网上党校、网上团校等集中教育平台,将“互联网+”思维体现在管理服务育人的各个环节,贯穿于教书育人的全过程。党委班子成员带头给学生上党课,并录制成网络课程上传至网上党校。其他任课教师在保证传统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都要认真研究适应当代大学生的网络表达方式和接受习惯,熟练使用网络交流手段和用语,按照时间表要求录制慕课和微课,实现传播效果和教育功能的效用最大化。
建强“红军”,培育网络思政工作队伍,传播网络好声音
“哪里有大学生,哪里就有我们的‘朋友圈’。”学校党委宣传部部长侯连涛说,“学生的需求在哪里,我们就把队伍建在哪里,把服务做到哪里,这样的思政工作才能让大学生真心喜欢并终身受益。”
“网络思政工作能否顺利开展,队伍建设是关键。我们要建设的是一支既具有较高政治理论水平、熟悉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又熟练掌握网络技术,善于在网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业队伍。”侯连涛强调。
学校很早就意识到,要占据网上舆论至高点,引导话语权,必须主动出击。为此,2013年开始,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依托各级学生组织,着手组建网络思政工作队伍——“网络红军”。在全校范围内率先设立“网络班长”,在学生组织中设置网络信息员,全校形成了“网络总监—网络平台负责人—网络模块管理员—网络班长和信息员”的四级网络管理运行体制,涵盖网络思政工作队伍的“大脑、中枢神经和毛细血管”。所有成员主动带头上网发声,善于运用网络了解民意、开展工作、解疑释惑,做工大优秀的宣传员。
除此之外,学校还注重发挥专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作用,如思政课教师队伍、宣传思想工作者队伍等,培育师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名网名室、名学名师”。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学校遴选培育了7个校级名师工作室、9个学生骨干名品工作室、18个学生名匠工作室,注重加强对文化传播和新媒体发展规律的研究,努力成为文化传播和新媒体运用的行家里手,善于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思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网络思政工作的时代感和吸引力。
精编“红剧”,精准发力,深入进行网络思政供给侧改革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好不好,关键看创新度高不高、亲和力够不够、针对性强不强。为此,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不断探索完善思政工作协同创新体制机制,通过整合校内外资源,富集智力要素,深入进行网络思政供给侧改革,精心制作上传一批“红色作品”,引起了师生的一致点赞,实现思政教育的协同效应。
2016年,学校成立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协同创新中心,投入100余万元建成了占地600余平米的协同创新实验空间。该中心坚持原始创新、品牌塑造、推广传播、理论研究四位一体,打造成了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创新人才的孵化基地、主流网络文化的传播平台和理论研究的引领高地。2016年至今,先后与学校全媒体中心合作推出了《谈校风声》、《来工大 创青春》、《十九大学习进行时》等工大师生耳熟能详的网络宣传片,用实实在在的红色作品,凝聚师生精气神,点赞青春正能量。
通过一系列努力,学校制作的微电影、公益动画宣传短片等一系列“红剧”受到了学生的热捧,在校内掀起了观影热潮,使得网络思政教育可触、可摸、可感,增强了亲和力和黏着度,吸引了更多的同学主动触网、快乐用网、自觉维网,实现了网络思政教育的大众化、生活化。
思想政治工作重要的是影响人的思想,不能光停留在“线上”,更要走到“线下”,深入学生生活,才能更具生命力和鲜活度。学校在注重线上建设的同时,不忘开展线下实践活动,以多种方式使网络思政落细、落小、落实,把网络思政“数据链”做长、做强、做出温度、做出热度,通过培育线下活动品牌,进一步放大线上产品影响力。
“在推进‘德智双学分’的基础上,自编了优秀传统文化修身课教材,并分专题通过微信和校园广播进行推送,受到学生欢迎;同时,全面启动‘大学生文明修身工程’,弘扬‘明德励志,崇实尚能’的校训精神,营造‘工大有礼、德融校园’的文化氛围,同倡文明之风、共践文明之行,合力谱写工大文明校园新篇章。”学生处处长刘传波说。
学校非常注重发挥学生身边榜样的作用,通过组建网上大学生标兵讲师团来打造思政教育新名片。2015年以来,学校遴选组建“鸿雁”大学生标兵讲师团,引领青年大学生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师团采取“固定讲堂定期定点讲、流动讲堂预约流动讲、网络讲堂随意点播讲”的灵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