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教案:《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教学设计
52fw.cn 06-09 次遇见 高考考点: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教学难点:工业的主导地位的理解、新型工业化道路
必须记住的内容:工业的含义 工业的主导作用的表现[来源:Zxxk.Com]
我国的支柱产业 新兴工业化道路
基础知识导学
一、阅读课本P106—110,完成下列问题[来源:学科网ZXXK]
1、工业产生:农业——畜牧业——手工业——机器大工业
2、工业含义:指出了劳动对象和生产方式
3、分类:
按照产品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工业可分为( )
A.采掘工业和加工制造工业 B.重工业和轻工业
C.采矿业和冶金工业 D.能源业和运输业
要注意不同分类方法。
4、工业是国民经济的_____。(这里的工业指现代化机器大工业)
它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
A.是国家积累的主要来源 B.为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提高各种消费品
C.是加强国防的重要条件 D.是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技术改造的物质基础
5、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工业的作用体现在:
(1)它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_______________;
(2)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_______________;
(3)为满足_______________;
(4)是_______________;
(5)也是_______________。
6、(1)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因为( )
A.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起基础
B.工业现代化是国家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是一个国家富强、民主、文明的重要标志
C.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着这个国家的技术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
D.工业的发展是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根本途径
(2)某地运用新技术新工艺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开发出优质、高效、符合市场需要的新产品,使这些产业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这个事例表明( )
A.高新技术将完全代替传统产业 B.传统产业能够改造成高新技术产业
C.技术进步是产业创新的动力 D.技术进步是市场开发的结果
(3)在我国工业产值大大超过农业产值,国家建设需要的资金积累主要由工业承担,工业企业上缴的税收占国家财政收入的80%以上。这表明( )
A.我国农业是基础,工业是主导 B.建国50年来我国工业已具有相当规模
C.我国农村应该加快发展 D.工业是国家资金积累的主要来源
7、我国工业发展现状
积极的一面
不利的一面
二、知识拓展
(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1、主导地位的理解
(1)主导,是指重要的并且引导事物向某方面发展的意思。工业的主导作用是指工业引导国民经济的发展的方向,引导国民经济走向现代化。
(2)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是指现代的机器大工业。工业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具体体现在
(3)要发挥工业对国民经济的主导作用就必须大力发展我国工业中的支柱产业。
第一、我国工业的支柱产业是哪些?
机械工业、信息产品制造工业、石油化工业、汽车制造业、建筑业
第二、为什么要发挥支柱产业的作用?
我国之所以要重视和加快发展支柱产业是因为( )
①支柱产业犹如国民经济的栋梁,支撑者整个国民经济的大厦②国家的现代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支柱产业③有了支柱产业的现代化就有了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④要缩短我国同发达国家的距离,必须振兴我国的支柱产业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第三、五大支柱产业并不是国有独资经营,也有多多中经营方式。国有大中型企业是这些支柱产业中的支柱。
2、注意两个不同的问题: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这是从所有制结构来看的
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这是从产业结构来看的。[来源:学.科.网]
机械、信息产品、石油化工、汽车制造、建筑业
(二)我国工业发展的思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十六大报告关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论述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1、工业化、信息化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1)工业化一般是指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它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不同国家实现工业化的标准和道路有所不同。我国现在还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工业化的历史任务尚未完成。)
(2)信息化是指农业、工业、服务和科学技术等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现代化的过程。(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普遍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资源消耗和生产成本,减少了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促进生产力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新动力。)[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Z+xx+k.Com]
(3)相互关系:
①信息化在工业化发展中产生倍增作用和催化作用,必须积极推进信息化,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离开了信息化的工业化,不是现代化的工业化。)
②信息化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工业化为信息化提供物质基础,对信息化发展提出了应用需求。因此,必须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离开了工业化的信息化,将缺乏必要的物质基础。)
③只有将信息化和工业化融为一体,才能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完成工业化的历史性任务。(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主体。)
2、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含义及其特点(“新”在何处?)
(1)含义: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体现时代特点、符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要充分运用最新科学技术和依靠科技进步的工业化,是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工业化,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工业化,是能够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
(2)特点(“新”在何处?)
①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注重依靠信息技术和科技进步提高经济效益。在完成工业化任务的过程中,推进信息化,而不是把信息化的任务推向未来。)
②是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控制和资源、环境保护的关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把实现工业化纳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而不是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建设。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根本性要求,也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西方发达国家在加速工业化发展的时期,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造成严重的污染,以后为治理环境付出的代价太大。)
③是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我国人口多,就业压力大,绝不能像发达国家那样,以牺牲就业为代价来实现工业化。我们既要注重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的产业,也要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使人力资源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得到充分发挥。)
3、怎样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1)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把工业化与信息化结合起来。
(2)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大力推进科技的进步和创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4)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还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合理处理好工业化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考点角度透视]
1、与经济常识的结合点
??(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重视科技创新和推广,坚持可持续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不仅有利于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也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这与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是一致的。
????(2)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我国的科技水平与经济实力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要缩短与它们的距离,必须大力发展科技。这是科教兴国战略的要求,也是实现我国新型工业化的需要,同时,也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的有力支撑。
????(3)科技进步和创新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我国工业技术装备水平低,经济效益不高。为此,我们必须大力发展高新科技和信息产业,努力提高企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效益;同时,也必须注意经济活动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
????(4)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的关系。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要大力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但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政府要加大对科技进步与创新的调控力度,给予必要的支持;政府也要制定政策,统筹规划,合理引导,积极促进经济与人口、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发展要求。
????(5)结构调整。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必须注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信息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并由此带动和促进经济和社会其他方面的发展,完成我国的工业化的任务。
2、与哲学常识的结合点
(1)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实践和认识的关系)。走新型工业化道,是在总结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和我国工业化的阶段性特点基础上提出的,它充分考虑了我国的国情,符合物质决定意识(实践决定认识),客观决定主观的道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一观点的提出,对于促进我国科技进步与创新,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完成我国工业化的历史任务,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正体现了正确的意识、科学的理论(认识)对实践具有重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2)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这要求人们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把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结合起来,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正是充分尊重客观规律的表现。
(3)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科技进步和创新是经济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要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和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显然,要实现我国的工业化,必须坚持联系的观点,注意处理好以上种种关系,这才符合新型工业化的发展要求。
(4)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科技的进步和创新,必然促进科技水平的提高,必然会促进我国的工业化,这体现了发展的观点。工业化的进程,经济的发展,必然要看到它的当前,也要考虑它的未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很显然也是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5)运用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要求,理解在不同体制下,在工业化的不同阶段,可以有不同的发展道路和模式;理解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新型”表现及特点。
(6)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提出,也说明人的认识在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
(7)树立科学的生态价值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这实质上是要求人们树立科学的生态价值观,把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控制人口、节约资源结合起来。
3、与政治常识的结合点
(1)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十六大提出要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这对于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充分体现了党真正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说明了党的性质的先进性。
(2)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大力发展科技,进行科技创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离不开政府的管理引导和支持。同样,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注意环境保护,也要求政府统筹规划,合理引导,这正是国家实施组织和领导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公共服务国家职能的具体体现。
(3)对人民负责原则和依法治国原则。我国政府带领人民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可以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这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的要求。而科技的进步和创新、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都要求政府制定相应的法律和法规予以规范,加大依法监督、依法行政的力度,这正是依法治国原则的体现和要求。
(4)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可以极大地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三)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1、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指导思想、原则、主要任务及政策措施
(1)2003年9月10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委会议研究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问题,提出了振兴的指导思想、原则、主要任务及政策措施。
会议指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改造,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目前,实施这项战略条件具备、时机成熟。要抓住机遇,积极推进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努力将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发展成为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特色明显、竞争力强的新型产业基地,逐步成为国民经济新的重要增长区域。
振兴老工业基地,要重点把握和坚持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以坚持开放促调整改造;二是坚持主要依靠市场机制,正确发挥政府作用;三是坚持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四是坚持统筹兼顾,注重协调发展;五是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国家给予必要扶持;六是坚持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
(2)2003年9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任务之一是研究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问题。会议指出,支持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是十六大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着眼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各地区、各部门都要从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长远发展的高度,深刻认识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十六大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着力推进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企业技术改造,走出一条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振兴的新路子。要充分认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统筹规划,从长计议,量力而行,分步实施,确保这一战略的顺利实施。
2、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北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有比较雄厚的工业基础,曾经为全国提供了大量的物资和装备。东北被称为新中国的“长子”。
材料二:东北今天的困境:东北三省经济在全国的位置后移,体制性、结构性矛盾突出,经济机制不活,产业结构老化,企业包袱沉重,经济发展不快,一些城市资源枯竭,下岗职工众多。
材料三:与东南沿海城市群比,与华南沿海城市群比,东三省今天的落后最根本的还不是发展水平的现实差距,而是体制的落后,是市场经济观念、形态、体制在东北的不发育和发育不良,是国企集群的巨大历史包袱和民营经济的盘子实在太小。
两年前,一家国有钢厂经营不善,准备与港商合资。消息传来,职工不干了:我们是国有企业的职工,不能变成港商的打工仔。国有身份不能变,誓与企业共存亡。结果合资黄了,企业也越来越差。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东北的“体制的落后”和“民营经济的盘子实在太小”含意是什么?
(2)“国企集群的巨大历史包袱”的含意是什么?怎样解决这个“包袱”?
(3)东北的国有企业发展不快的原因是什么?
(4)应该怎样搞好东北国有企业改革?
(5)根据材料二、三,分析东北落后的原因有哪些?
(6)东北作为新中国的“长子”,按理说,生产力水平较高,应该是单一的公有制,应该是国有经济比重偏高,非公有制经济比重偏低。为什么还说这不好?
(7)东北是我国主要的能源原材料、重大装备和重大国防工业等战略产业基地。辽宁省省长薄熙来说,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产业竞争力的提高,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安全,都离不开东北的振兴。东北的振兴举足轻重,振兴东北事关全面建设小康。
振兴东北有何重要意义?
(8)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决策。随后,国务院成立了振兴东北领导小组办公室,着手实施这一重要战略。这体现了政治常识的哪些道理?
(9)东北实行计划经济程度最深、时间最长。计划经济的整齐划一、高度集中,带来了观念的封闭保守,人们习惯等靠要,缺少创新精神;习惯小富即安,缺乏创业冲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东北人的观念越来越向市场经济靠拢,但仍有许多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地方。三省领导同志不约而同地表示,东北振兴首先是要转变观念,新一轮的思想解放正在三省展开,改革旧体制的攻坚战正在加速向纵深挺进。
这段话包含着哪些哲学道理?
说明:
这一组题从政治学科的经济、哲学、政治学三个视角,分析和思考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过去和现在,探究了曾经拥有的辉煌和相对落后的尴尬现实的原因,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及其重大意义,有助于学生提高运用知识认识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拓宽视野,活跃思路,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对学生复习备考极具指导意义。
参考答案:
(1) “体制的落后”指的是市场体制还不成熟。“民营经济的盘子实在太小”指的是所有制结构较为单一,国有经济比重偏高,非公有制经济比重偏低。
(2) ①除生产经营外,企业还承担着许多社会性事务,如企业学校、企业医院、退休职工的生老病死都得管,企业的社会负担较重。
②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国有企业改革的迫切需要:有利于国有企业减员增效,减轻社会负担,轻装上阵,实现与其他企业公平竞争。
(3) 外因:没有好的发展环境,缺乏灵活的市场机制。
内因:人的观念落后,技术、设备落后,管理落后,效率低下,没有经营自主权,缺乏活力和动力,不能适应市场,企业包袱沉重,等。
(4) 外因:政府的宏观调控,包括健全市场经济体制,完善所有制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
内因: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主要有:面向市场;重视科学技术;狠抓经营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改善售后服务;讲求诚信;良好的精神状态:与时俱进,勇于改革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实事求是,按规律办事的科学精神,等。
(5)市场化程度低,经济机制不活,经济发展活力不足; 所有制结构较为单一,国有经济比重偏高; 人们思想观念的封闭保守,人们习惯等靠要,习惯小富即安,缺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6) ①东北的生产力水平相对我国其他地区较高,但没有高到实行单一公有制或国有经济比重偏高的水平。同时,东北的生产力水平也参差不齐。
根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面对参差不齐的生产力水平,必须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②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是配置资源的有效手段。通过竞争,优胜劣汰,把资源配置到效率最高的地方去,推动经济更快地发展。
③驱动竞争的,是经济利益。以往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资源由政府调配,企业面对的是计划而不是市场,相互之间竞争不起来,结果造成许多企业缺乏活力,劳动者缺乏积极性。现在鼓励、支持和引导各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整个市场就活了起来。各种所有制的经济实体,面对同样的市场,遵循同样的规则,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力地推动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同生共长,进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繁荣发展,提升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
④实践证明,从我国发展的历程来看,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行市场经济改革以来,国家经济发展非常迅速;从我国各个地方来看,凡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较快,市场经济比较成熟的地方,经济发展就快。
(7) ①有利于推进国有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②有利于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③有利于提高我国产业和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④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⑤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保障国防安全。
(8) ①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促进国家的协调发展,实现小康社会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
②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政府实施组织和领导经济建设的职能,协调人民内部矛盾(或协调地区经济发展)的职能。
③国家职能决定国家机构的设置,国家机构是国家职能的物质载体。
(9)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计划经济的整齐划一、高度集中,带来了观念的封闭保守,人们习惯等靠要,缺少创新精神;习惯小富即安,缺乏创业冲动。
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东北人的观念越来越向市场经济靠拢。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先进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不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过去,东三省人的观念比较落后,影响了东北的发展。现在,新一轮的思想解放正在三省展开,改革旧体制的攻坚战才得以加速向纵深挺进。
③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东北人的观念越来越向市场经济靠拢,但仍有许多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地方。
④认识是不断发展的。(人们认识的转变有一个过程。)东北人的观念越来越向市场经济靠拢,新一轮的思想解放正在三省展开。
⑤人们要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有所建树,就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具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必须具有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相关推荐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校分数线
专业分数线
高考全程导航家长入口学生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