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稿】中东荒漠之上 红旗迎风飘扬
52fw.cn 02-28 次遇见图为曹佩弦(左)在黎以边境维和扫雷直播现场
【演讲稿】中东荒漠之上 红旗迎风飘扬
我是曹佩弦,新华社中东总分社记者。提起中东,大家想到的是什么?也许是连年不断的炮火硝烟,也许是流离失所的男女老少,也许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恐怖袭击……然而,工作在中东这片土地两年有余,我想在这里与大家分享的是有关和平与发展的故事。在这些故事中,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同胞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5月底,我朋友圈中一位中国赴黎巴嫩维和部队扫雷连的小战士发了一张照片:蓝天之下,联合国标志性蓝色贝雷帽和蓝丝巾之上是中国和黎巴嫩两国国旗并列在联合国旗左右。这是中国第17批赴黎维和部队轮换回国前的最后一张合影。这位小战士的配文写道:“每个步伐事关生死,每个足迹描绘安宁”。这张照片和这句话将我的思绪带回了那个被阳光炙烤的上午、那片黎巴嫩、以色列边境的高地,以及那一次难以忘怀的雷区采访。
在地中海东岸的山地上,一条由300多个蓝桶连接而成的“蓝线”标志的是联合国与黎以双方商定的临时停火线。“蓝线”两侧的土地下,埋着黎以历史上多次战争期间布下的数十万枚地雷。它们,无时不刻地威胁着两国边境平民的生命安全。就在这块中东雷场上,中国赴黎维和部队排雷连的官兵执行着排雷起爆任务。他们冒着生命危险用双手为当地百姓开辟出一条条安全通道。
接到直播采访任务,我感到荣幸和激动。向国内观众展现中国海外维和军人的风采、向世界展现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这是新华社记者这个身份赋予我的职责。
直播开始了,我穿着重达十几斤的防护服和头盔,跟着战士们的脚步第一次深入扫雷作业区。我感受到来自不远处以色列哨兵枪口的监视,我看到蓝桶、铁丝网以及标有骷髅头的红色三角警示牌就立在眼前,我听到排雷战士手中探测器发出“嘟嘟”的警报。一股恐惧猝不及防地冒了出来,伴随着防护服内难耐的高温袭裹我的全身。原来这块区域被称作“死亡地带”名副其实!
我转向身边负责讲解的扫雷手,问道:“这么危险,你怕不怕?”他愣了一下,因为这个问题并不在采访提纲里。他想了下,说:“怕。但正是因为自己害怕,所以要确保每个操作都精确、安全。我们多害怕一些,周边村民就更安全一些。”
这仿佛是一句有魔力的话语,我眼中那一枚枚随着扫雷手专业娴熟的操作而闪动在荒草砂石间的五星红旗臂章更加鲜艳起来,之前的恐惧也随之淡去。我知道,是这些年轻的战士面对生死时的忘我与奉献给我带来了安慰,更代表祖国为中东百姓安全提供的保障。
当敬畏和钦佩彻底击散恐惧,我热血澎湃,想要靠近,再靠近一点!我要用镜头尽可能地向观众展现扫雷官兵的可敬与可爱。头盔之下,越来越急促的心跳声传递到耳朵,当时的我以为是出于激动,却在直播顺利完成后证明是因为中暑,身体发出了信号。
生活、工作在中东,暴力、鲜血、泪水的确是很多报道的主题。但是同时,我也能强烈地感受到中东人民对和平的追求、对经济发展的渴求、对安定生活的渴望。
作为中国人,我很骄傲能够见证中国正在积极成为中东和平与发展的推动者和建设者。作为一名新华社驻外记者,我明白自己肩上的责任更加重大:践行“四力”,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我要用画面展示中国人民与中东百姓的相知相交,用镜头记录中国政府和中东国家的携手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