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房捆绑装修合同被叫停 开发商“还能绑别的”
52fw.cn 08-10 次遇见“霸王合同”仍存在 变相涨价难禁 专家说此举“违法”
“我们可以绑的还有很多!”当私下里被问到禁止捆绑精装修后,开发商会怎么办时,一位品牌开发商的营销总监如此回应。近日,业内盛传,市住建委召集多家开发商开会,明确叫停捆绑精装修以逃避限价监管的销售方式。《广厦时代》针对此消息进行了调查,发现大部分开发商对此“禁令”避而不谈,部分楼盘依然在继续捆绑。北京市房协秘书长陈志表示,搭售是一种违法行为,“禁令”会起到什么效果视政府对于此类行为的查处力度而定。
购房者:拆分的合同还得继续签
听闻北京市住建委叫停捆绑精装修的加价方式,陆先生感觉很兴奋。半个月之前,他刚在某热销楼盘选购了一套房子。当时销售人员告诉他,买这套房子要签署两份合同,一份是毛坯购房合同,一份是精装修协议。根据合同金额,陆先生的房子每平方米的精装费用是4000元左右。陆先生表示,看过这个楼盘的样板间,以他之前装修的经验,这里装修所用的材质根本用不了这么多钱。但他同时表示,虽然明知装修费用虚高,可他没有别的选择。“我是运气好,能选上房,还有好多人想买还没有买到呢。”
陆先生已经为这套房子交了定金,合同还没有正式签好。得知住建委叫停捆绑装修的加价方式,陆先生立即给他的销售员打电话,但从电话中他得到的反馈是,合同还会按原样签。如果陆先生在月底前没有交齐房款,签完合同,则视其为放弃购买。
针对陆先生和今年不少已经签署过精装拆分协议的购房者所遭遇的问题,《广厦时代》致电市住建委咨询,并未得到明确的回复意见。从北京市住建委官方网站上“答疑解惑”板块看,捆绑精装修已经成为今年购房者咨询的热点之一,购房者对于这种捆绑销售都表示了很大的不满。
对此,业内人士坦言,按照“京七条”限制变相涨价来看,强行捆绑开发商一口价的精装修,显然有变相涨价的意味。但是,在没有明确的针对开发商的处罚方案出台前,开发商势必会揣着明白装糊涂。
开发商:不谈捆绑装修 称“可以绑的还很多”
捆绑精装销售作为各大开发商应付限价令的措施,在今年开盘的各大项目,尤其是刚需项目中普遍存在,拆分出的金额也“蔚为壮观”。据北京市住建委官方网签数据和实际签署精装协议搭售金额粗略计算,仅北京万科一家,今年已开盘的七个项目捆绑的装修款就有十余亿。禁止捆绑精装,如果落到实处,对于开发商可以算是严重的打击。
“禁止捆绑精装销售”的消息传出后,《广厦时代》也实地调查了多个前期表示过要拆分精装的楼盘,对于是否会继续延续这种销售方式,各个售楼处反应不一。
一些前期还处于摇摆不定、未决定是否采用精装修的楼盘无奈放弃了捆绑装修的想法,但部分户型的销售依然有附加条件。大兴某楼盘91平方米的三居就要求捆绑地下室进行销售。而有的楼盘销售人员在电话里则显得遮遮掩掩,到了销售现场,销售人员依然会表示,要捆绑精装,精装标准也不发生变化。
《广厦时代》为此也采访了一些曾采用或即将采用精装拆分的开发商。当被问到对于此政策怎么看,未来是否还会继续延续精装拆分的方式,几乎无一家开发商给出了直接的答复。“我不方便回答,这种问题请联系集团。”“我不负责这部分业务,请联系其他人。”开发商对于精装拆分的问题几乎都避而不谈。
但一位品牌开发商的营销总监私下里的回应,或许泄露了开发商最真实的想法,“我们可以绑的还有很多。”
北京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表示,“叫停捆绑精装修以逃避限价监管的销售方式”目前只是业内流传的说法,并没有明确的条文进行限制,而且也没有明确处罚方法,因此,对市场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还很难说。
专家:捆绑销售违反《合同法》后期隐患重重
捆绑精装从最初被曝出就一直争议不断,虽然不少购房者对此也心存疑虑,但由于一房难求,还是接受了开发商拆分合同的销售方式。
陈志对《广厦时代》表示,“京七条”已经明确了严查变相涨价,近期流传的说法只是“京七条”的实质表现。
陈志指出,精装捆绑销售已经不是违反调控政策的做法,而是已经违反了《合同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市场化的前提是法制化,合同应该是买卖双方真实意思的表达,不能因为房子好卖,就罔顾消费者意愿进行搭售,而且是搭售一个不合理的价格。
“我可以预言,未来类似万科的精装质量门还会出现。”陈志直言,所谓签订装修合同,应该把使用的材料依据市场行情明码实价地标注出来,不能开发商说多少钱就是多少钱。
对于有开发商表示不捆绑装修还可以捆绑其他项目进行销售,陈志提出,捆绑销售是违法行为,如果要查处,多严都不为过。叫停未来对市场会产生什么影响,不在于开发商会怎样应对,而在于政府查处的力度,如果仅是罚款3至-5万,对开发商和市场都产生不了什么巨大的影响。如果发现问题,就暂停网签,此风自然会被刹住。
另有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其实开发商对于未来交房后业主的反应也有所担忧,但迫于利润和业绩的压力,只能采取此种办法,并在合同中尽量把风险降到最低。未来的纠纷,只能未来再说。
声明: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东方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608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