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要“面子”也要“里子”
52fw.cn 04-20 次遇见
三里河公园杨柳依依,碧水盈盈。 张黎摄
北京市民陈玉兰的家在北三环,春日的一天,她特意和几个老邻居一起,前往草厂胡同三里河公园遛弯。只见公园内,杨柳依依,碧水盈盈。若不是一旁的青砖黛瓦映衬,眼前这小桥流水般的景象,让人很难想象,这不是江南,而是胡同深处的北京城。“真没想到这儿这么美,没白来,我要多拍几张照片回去给孩子们也看看。”陈玉兰说。
2018年至今,北京市借力“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营造清新整洁靓丽的城乡环境。从过去的旧城改造迈向街巷整治,再到如今的街区更新,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力求整体上提升人居环境和城市品质,不仅实现了老城复兴,也彰显出了大国首都的气韵神态。
修旧如旧,有机更新
老胡同焕发新生
“都有点认不出来曾经的家在哪了,但比那时候可漂亮多了。”面对整治一新的草厂地区胡同群,祖辈都居住在这里的居民连连称好。从私搭乱建、垃圾成堆、脏乱无序,到整洁大方、水穿街巷、庭院人家,胡同里的居住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胡同是老北京生活的缩影,一个“老”字,意味着胡同整治不能脱离固有的历史风貌,不能抛开一砖一木里那些古风民俗、市井人情。
从草厂地区的整治实践看,在三里河景观建设中,河道范围内的480户居民告别了破旧的平房而搬迁。9条胡同进行了市政改造、架空线入地和胡同景观整治,河道沿线两侧的房屋得到修缮,还保留了树龄达数十年的原生树木38棵。
在复原三里河河道时,有的地方甚至特意拐了个弯,对文物古迹进行避让,以此保护历史传承的记忆。为保障河道始终清澈,采用了生物活性炭滤层、生态浮岛、曝气增氧等设计,去除污染物,保持水质。
如今,草厂区域不仅恢复了这片京城唯一南北走向胡同群在清末民国时期的风貌,而且坚持以各个院落都能看到最早的历史痕迹为标准,保证“原汁原味”,老街坊们的“儿时记忆”犹在眼前。
既有修旧如旧,也有有机更新。为了提升居民生活质量,草厂地区还通过市政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公厕革命”、街区环境整治景观提升和院落疏解修缮与业态植入等工程,对老胡同进行整治提升,提高了居民生活幸福指数。
配规划师,设街巷长
背街小巷展新颜
与草场胡同不一样,北京市西城区椿树街道则是另外一番景象。围绕着安徽会馆,这里形成了一条长约1公里的慢行系统,沿线还修建了花坛、凉亭等供居民休息,就像家门口“小公园”。
“拆了80多处、近千平方米的私搭乱建,胡同才逐步恢复老模样。”椿树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杨勇介绍说。不仅如此,胡同还与琉璃巷、西南园胡同、铁鸟胡同等7条胡同连了起来。现在除应急车辆外,私家车不允许随意出入胡同,街坊邻居们期盼的“慢生活”安逸闲适。
“疏解整治促提升”让胡同焕新颜,这些变化就在百姓身边。两年来,在京城的核心区,已有1282条背街小巷提升改造,西总布胡同、杨梅竹斜街、三里屯西街等一批精品街巷正在涌现,成为新的网红打卡地。
而此前曾有市人大代表提出,为了防止出现“千街一面”的问题,街区设计方式应更加多元,因地制宜打造不同的景观。
对此,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在2018年的整治工作开始前,结合《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设计管理导则》《街道更新治理城市设计导则》,从街巷地理位置、区域特点出发,依据历史文化街区和非历史文化街区的不同要求开展设计。
每个街道都配有责任规划师,全程参与,深入挖掘街巷的历史底蕴,走访群众和沿街单位,收集辖区内需求,最终形成功能定位、风貌和谐、服务设施完善等综合提升的街巷设计方案并在街巷内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