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认证背景下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优化探索与实践
52fw.cn 06-09 次遇见摘 要:常熟理工学院自2004年升为本科院校以来,一直致力于探索构建适合学校办学定位与现状的教学质量保证长效机制。在这个过程中,学校秉承持续改进的理念,边研究、边实践,分阶段逐步完成学校、二级学院、专业三级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为新建本科院校构建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提供了一个参考范式。
关键词:专业认证;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2004年,常熟理工学院(以下简称学校)升为本科院校。升本后,学校在转型发展中高度重视教学质量,提出了“质量立校”的发展战略。2006年,学校设置了由校长直接分管的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积极探索构建保证学校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2010年,通过四年的努力,学校完成了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构建工作,并全面实施。2013年,学校开始接触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在专业建设中主动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与要求,在2014年、2016年及2018年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逐步贯彻落实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简称OBE)理念。伴随着学校人才培养理念与要求的变化,学校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也在不断完善过程中,特别是在2013年—2018年期间,随着“OBE理念”在全校被广为接受与认可以及对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认识的不断加深,学校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得以持续改进与深化,学校、二级学院、专业三级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建构初步完成。
学校层面教学质量保证体系[1]
升本之初,针对学校办学现状,学校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推动“转型发展”的主要抓手,提出学校事业发展的方方面面都要围绕服务人才培养工作开展,并根据这一思路建构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长效机制。在体系构建中,学校根据自身教学管理的现状与发展特点,借鉴ISO9000族标准的基本思想构建质量标准体系,借鉴全面质量管理思想构建质量管理体系,运用PDCA(策划—实施—检查—改进)等活动循环方法,形成以项目活动过程为基础的质量管理模式。
1.构建原则
一是“以人为本”原则,使学生、社会更加满意。树立“教育即服务”“教育社会性”的理念。教学就是为学生服务、为社会服务。
二是“过程方法”原则,使教学管理更加流畅。将教育教学活动作为过程来管理,对每一个过程要按照PDCA循环实施闭环管理,确保管理目标的分级逐步实现。
三是“全员参与”原则,使全校上下形成合力。只有全校全体人员的充分参与,才能使学校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取得实效。
四是“持续改进”原则,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持续对既有过程进行改进,也有对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持续改进。
2.基本模式
一是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是始于国家、社会和学生需求,终于国家、社会和学生满意的质量管理模式。学校首先识别和了解社会、学生的需求和期望以及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将这些要求作为学校教学质量目标和各项质量要求设定的主要依据之一;充分考虑国家、社会和学生的需求及期望是不断变化的,学校自身也面临着发展与竞争的压力,这些都促使学校关注相关方的满意度,评估相关方感受的信息。因此,在基本模式确立时考虑到了学校与相关方之间的信息交流。
二是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是以过程为基础的质量管理模式。采用过程方法,系统地识别学校所应用的过程,将影响教学质量的活动列为四个过程构成:第一,实现教学服务的主过程,即教学过程管理;第二,为实现教学过程配备资源而构成的教学资源管理过程;第三,对以上两个过程的策划、管理构成了质量目标、管理职责过程;第四,对教学过程管理、资源管理实施的教学质量监测、分析和改进构成了支持过程,使每一个过程的教学质量持续改进,也使学校的质量保证体系持续改进。
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是一个全方位、全过程“保证、循环闭合、持续改进”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其目的是保证各类教学资源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保证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现质量目标。
3.组织架构
学校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纲领性文件是《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由“教学质量目标系统”“教学资源管理系统”“教学过程管理系统”“教学质量监测分析和改进系统”“管理职责系统”组成。其中,教学质量目标系统包括“学校定位和办学思路”“质量目标”“专业设置”等项目;教学资源管理系统包括“人力资源管理”“经费管理”“设施管理”“教学基本建设管理”“信息资源管理”“教学学术资源管理”等项目;教学过程管理系统包括“培养方案管理”“招生工作”“日常教学管理”“学风建设与学生指导”“教学档案管理”等项目;教学质量监测、分析和改进系统包括“教学质量监测”“教学质量分析”“教学质量改进”等项目;管理职责系统包括“机构”“职责、权限”“沟通”等项目。每个子系统项目都明确了总体要求、责任人、执行人。
一是工作流程。“流程”是针对教学质量所涉及的若干关键因素和关键环节,为使教学达到质量要求而形成的一个输入转化为输出的过程链。“流程”以质量控制点为重点,以持续改进为目的,明确了教学质量监控结果的反馈途径。各执行单位内部日常监控信息要及时反馈,在子系统内部及时解决改进;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要将定期监控的信息及时进行数据分析,及时反馈至学校教学质量管理委员会,督促各执行单位改进,使教学质量保证体系能够持续改进、有效运行。
二是关键因素、环节及其质量标准。《纲要》明确了影响学校教学质量的18个一级观测点和38个二级观测点。这些观测点的设立既考虑到了外部教学质量保障评价工作的指标,又突出了学校的教育理念、办学特色和目标定位。体系对38个观测点确立了质量标准。在“教学质量标准一览表”中既确立了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学质量标准,也确立了与学校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学管理质量标准,使教学质量保证工作有依据。教学环节的管理是教学质量管理的重点之一,教学过程质量的控制主要是通过控制每个教学环节的质量来实现的。体系所明确的主要教学环节包括备课、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习实训、课程设计、考试、毕业设计(论文)等教学活动,这些活动是基于教学规律而形成的先后衔接、互相作用与制约的活动程序。根据学校实际,《纲要》规定了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各环节质量标准既是指导和规范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的主要依据,也是教学管理部门进行教学检查和评估的重要依据。
#p#分页标题#e#三是责任人、执行人及其工作内容。学校明确了各观测点的责任人、执行人及其工作内容,确保每个“质量标准”落实过程中,每个责任人、执行人明确各自在体系中应承担的职责和具体的工作内容要求。在落实到位的同时,保证工作内容清晰,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4.监控内容和监控单位
教学质量监控系统是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为了掌握自身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状况、教学服务质量状况、学生和社会满意程度等,需要进行测量和分析,并对其中不符合或潜在不符合事项进行督促改进,以促进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持续改进,保证学校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监控系统包括教学质量监测、分析和改进。
教学质量监测是监测教学质量保证项目的执行情况及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情况,主要有日常监督和定期监督。日常监督主要包括各执行单位内部的常规教学检查、专项教学检查、保证项目运行情况监督和公众监督,通过对执行教学质量保证项目的情况实行动态、适时、有效的监督,及时将发现的问题进行处理和纠正,体现以预防为主。定期监督主要通过定期开展教学评估(包括专业评估和专项评估等),对学校教学情况、教学管理情况等进行检查、评估、审核,评定教学效果与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数据分析包括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根据日常监督情况对教学质量保证项目执行情况、质量管理情况进行分析;通过教学评估,对学校教与学的情况及教学管理工作进行分析,确定其与学校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目标的符合度以及预防措施和改进机会。通过组织开展专项调查分析,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综合分析,向学校及有关职能部门提供改进教学工作和教学管理的建议。持续改进是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建立和运行的基本原则之一,它体现在学校整个教学服务过程之中。教学质量改进包括纠正和预防措施、持续改进。各执行单位对日常监督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予以纠正;针对教学评估中发现的问题,制定预防、纠正和持续改进的措施,并落实到位。
5.组织机构和督导队伍
学校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明确了教学质量保证工作的领导机构、管理机构和工作机构以及各自的职责,确保质量目标贯彻实施。学校校长负责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是学校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教学质量管理委员会是在校长主持下保障学校教学质量的领导机构,统一领导学校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和实施,并监督各个工作机构的执行情况;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是学校教学质量保证工作的管理机构,负责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正常运行;执行教学质量标准的相关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是工作机构,在学校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框架下,构建自身内部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组织具体实施,并根据监控系统的反馈意见进行分析和改进。督导队伍对学校整体教学工作的主要环节和构成要素进行督查、调研、评估、指导、咨询,是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中的主要力量之一。
6.程序文件
学校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分为两个层面:第一,针对体系中二级项目的程序文件;第二,针对体系中二级项目执行内容中具体工作的程序文件。程序文件是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对影响质量的活动做出规定,一个程序文件对应质量保证体系纲要所规定的逻辑上独立的一个活动。在实施教学质量保证体系过程中,程序文件运行的基本作用是使质量活动得到有效控制,即通过规定各项活动的方法和评定的准则,明确各项活动责任人的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使各项活动处于受控状态。
二级学院层面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学校在明确了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基本模式、基本框架、基本流程,在拟定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纲要文件和部分程序文件的同时,推进二级学院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工作。在试点运行阶段,学校选择了部分学院、部门为试点运行单位,通过试点实践进一步探索完善学校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也促进各个二级学院结合自身实际,构建完成各自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在校级层面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全面实施阶段,各二级学院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也全部实施。
专业层面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2013年,随着“OBE理念”在全校被广为接受与认可以及对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认识的不断加深,学校围绕专业建设这一重点,积极对接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在原有基础上,构建基于“OBE理念”的专业层面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基于“OBE理念”的专业层面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框架与内容大致如下:
1.构建“OBE”人才培养逻辑架构及运行机制
经过探索与努力,学校逐步构建完成基于培养目标的“OBE”人才培养逻辑架构及运行机制。该逻辑框架及运行机制能较好地覆盖工程教育认证中“持续改进”的标准要求:“建立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各主要教学环节有明确的质量要求,定期开展课程体系设置和课程质量评价。建立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机制,定期开展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以及有高等教育系统以外有关各方参与的社会评价机制,对培养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定期分析。”“能证明评价的结果被用于专业的持续改进。”基于该逻辑架构及运行机制,专业可以从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学习成果等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开展形成性评价。通过动态的形成性评价,将评判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劣贯穿于整个学生培养过程中。
2.实施面向产出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
学生培养质量的传统评价是基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往往带有教师的主观性。基于“OBE理念”的专业质量保证体系中,强调专业实施面向产出的评价,从“学生学得怎样”角度进行评价。通过面向产出评价,解决了学生对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是否明确、设定的目标是否达成、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是否达到要求、解决复杂工程问题与活动的能力是否具备等一系列问题。
3.完善各类评价制度文件
根据要求,学校围绕人才培养逻辑架构中的主要环节,逐步制定出台课程体系设置和课程质量评价、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机制、社会评价机制、培养目标的合理性评价、达成情况分析与评价等方面的规章制度。这些制度文件的制定,丰富了原有的质量保证体系支撑文件,较好地保证学生、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支持条件、学习成果等环节皆能有效对接标准要求。
4.建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工作系统
#p#分页标题#e#教学的本质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传统的评价是教育者视角的单向评价,无法对人才培养质量做出比较全面客观的评价,往往与企业行业相脱节。为此,基于“OBE理念”的专业建设质量保证体系引入了学生的角度和行业企业专家的眼光审视人才培养质量,建立了“OBE”人才培养体系程序化工作系统。通过教师、学生和行业企业专家在内的多元化评价主体,实现基于培养目标的多元化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对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进行修订,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5.建立了逐层递进的人才培养闭环系统
传统的评价机制是为了评价而评价,缺乏可持续性。基于“OBE理念”的专业建设质保体系从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都渗透持续改进的理念,建立了“内外需求吻合度评价”“培养目标达成评价”“毕业要求达成评价”“课程目标达成评价”逐层递进的四个人才培养闭环系统。目的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为导向,通过足够的师资队伍和完备的支持条件保证各类课程教学的有效实施,并通过建立完善的内外部质量控制机制进行持续改进,最终保证学生培养质量满足毕业要求。体系通过建立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社会评价机制,实现“培养目标的内外需求吻合度评价与改进—修订和完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达成评价—改进完善人才培养过程,修订专业毕业要求;毕业要求达成评价—发现学生能力短板,改进培养方案;课程目标达成评价—发现教学短板”,为课程改进提供依据。
“OBE理念”的专业建设质保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对于学校的专业内涵建设促进很大。自2016年以来,学校先后有5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3个专业通过师范教育专业认证(二级)。这些专业能顺利通过认证,充分说明了学校所构建的基于“OBE理念”专业建设质保体系的有效性。(作者:江作军 钱素平 黄文祥 冀宏,单位:常熟理工学院)
本文系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新工科专业‘三位一体’评价制度研究”;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重点资助课题“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优化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B-a/2016/01/41)资助
参考文献:
[1]傅大友,钱素平.常熟理工学院教学质量保证体系[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