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52fw.cn 09-12 次遇见 [摘 要]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对中华民族来说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因此,在高职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尤为必要。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 高职语文教学 渗透
引 言
中华民族绵延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深沉厚重,在人类文明史中绝无仅有,是我们的精神瑰宝,更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源泉。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传承和发展,高职是进行文化传播发展的主要阵地。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高职语文教师,有责任和义务肩负起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职责,在高职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毕业生。
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优秀的传统文化凝聚了历代先贤的心血,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精神源泉,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始终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才能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高职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在经济全球化的驱动下,中华民族应该以什么样的姿态参与世界舞台上的合作与竞争,是一个现实而迫切的问题。特色鲜明、丰富多彩的多元民族文化并存,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才能实现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需要中华儿女为之奋斗,当代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未来和希望,肩负着重要的历史责任,多了解和学习掌握优秀传统文化是十分必要的。西方意识形态的冲击,使大学生的人生观发生了巨大变化,价值观被扭曲,极大地影响了大学生健康思想的形成和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正确认识。加强对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引导,有利于他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正确认识和深入理解,培养和树立他们的民族文化自信,使他们对人生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和规划,有利于引导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
高职院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关注和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高等职业教育得以快速发展,高职院校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市场急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更重视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但往往轻视文化课的教育。久而久之,会从某种程度上导致人才培养质量的下滑,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影响育人效果,使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缺乏持续的动力。从学生自身而言,为了能顺利毕业及受就业压力和经济的影响,往往也不太注重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对教师开展的传统文化教育不免有厌烦情绪,不利于教师在教学中融合渗透优秀传统文化。
高职语文中有许多经典的古诗文,其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古诗文与现代白话在语法、构词、词义等方面均有明显差别,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比较吃力,他们从心理上不愿意花时间去学习和理解文章的思想、意义,也就忽略了其所包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内涵,这也使得教师无法有效地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
高职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
高校宽松的学习环境更有利于学生尽情感受高职语文课程中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深入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大多见于经典的诗歌、散文、戏剧、小说等中,通过高职语文教学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大有可为。
1.教师加强自身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力度。
高职语文教师只有具备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才能更好地将中国传统文化渗透给学生。教师应不断地给自己充电,力求掌握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娓娓道来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做到言传身教,使学生理解这些道理。努力成为一位学识渊博、温文尔雅、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的高职语文教师。
2.经典文学作品的选取更具典型性。
具有厚重精神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经典的文学作品数不胜数,研究的重点是人的生存问题。讲解作品中的人物时,分析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人应该怎样生存及如何突破生存困难,寻找生存办法,这才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所在。在作品讲解时,从精要部分出发,以学生的生活实际切入,认真阐述人生的真谛,将难以理解的内容融于浅显易懂、催人奋进、努力拼搏的实例当中,以情感人,努力培养学生敢于迎难而上、勇于登攀高峰的意志品质。
3.合理展现杰出人物的人格精神。
历史上许多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艺术家、科学家所展现的人格精神,对大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这些名人都具有超凡脱俗的品格气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熠熠生辉。例如,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孜孜不倦,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倔强不屈,司马迁“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矢志不移,苏轼“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超强环境适应能力等。教师在讲解时,要重点分析这些名家如何根据当时的生存现状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如何克服重重困难创作出了千古名篇,展现出自己坚定的人生信念。学生透过这些名家成长历程经历的种种磨难,跌倒又爬起之中获得精神的洗礼,对他们的人生信仰和健全人格的形成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4.联系学生学习、生活实际。
高职院校的很多学生由于缺少职业生涯规划,找不到自己的人生方向,缺乏理想和追求,导致学习被动应付。针对学生的这种现状,在教授杨炯《从军行》时,我先是与学生聊起了就业的话题,当大家七嘴八舌争论所学专业职业竞争力,说很难有什么发展潜力时,我适时加入讨论,帮他们分析文章。当时的形势是连年征战,人们要实现报国之志就要到苦寒之地,此诗字里行间抒发了作者立功边塞的志向和不甘庸碌此生的胸襟和抱负。而我们生逢这样一个和平又伟大的时代,只要胸怀抱负,目标明确并为此努力奋斗,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任何专业,只要学有所专、学有所长、学有所成,就一定能够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立雄心壮志、建丰功伟业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5.增加古文字和书法的教学内容。
在高职语文教学中适当穿插古文字的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古文字的构形法、构意法,了解古文字的基本含义,充分体会汉字和书法的形意线条之美,使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其中。鲁迅先生曾说,汉字的基础是象形。象形字就是通过摹写客观物象的形体来表义。例如,“乌”字与“鸟”字,“乌”是将“鸟”头上的一点舍去,这一点表示眼睛。为什么画“鸟”不点睛就是“乌”呢?象形造字法,关键是要抓住形象特征。“乌”全身都是黑色(脖子下方有白羽毛的称之为鸦),乌的眼睛也是黑色,通体漆黑一团,似无眼睛,所以“鸟”字点睛,“乌”则不见其睛。书法是和汉字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一门独特艺术。如王羲之的《兰亭序》字字精到,“之”字各具姿态,一字一形,可说是匠心独运。章法布局奇巧,前松后紧,处处透出晋人风韵。作品中流露的是传统文化中的温婉和美,让观者有一种如沐春风、难以言表的惬意舒畅,而这正是书法家深厚修养和高尚情操的自然流淌。
结 语
高职语文教学应充分利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启迪大学生的心智,提升大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树立文化自信,培养具有中国现代文化意识和勇于创新、敢于创造的当代大学生,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的传承和发展添砖加瓦。人无精神不立,国无文化不强。只有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以此为根,中华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不倒,才能真正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刘晓慧:《浅谈大学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的交融》,《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第250-252页。
[2]张晓:《高职语文课程中的传统文化渗透》,《语文建设》2016年第9期,第9-10页。
[3]米晓燕:《国学视域下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理论探索与实践》,《绥化学院学报》2016年第12期,第122-125页。
[4]焦凤华、吉毛太、应成荣:《大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探索》,《文学教育》2017年第12期,第50-51页。
作者单位:陕西艺术职业学院 陕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