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杨振宁的作文素材 关于杨振宁的作文范文
02-20 次遇见在我们的日常写作中,写作文不仅可以锻炼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提高我们的思维。下面小编在这里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几篇关于杨振宁的作文素材,有需要的同学们,可以参考一下。
杨振宁的作文:《杨振宁的婚姻》1
前几年,杨振宁和翁帆结婚,举国震惊。
老农民说:美国回来个老头,真没有材料,80多岁,还结婚
但是和克罗地亚前总理约瑟普·曼诺里克比起来,杨振宁算个啥。人家今年96岁,又结婚了。
法新社19日报道,克罗地亚前总理约瑟普·曼诺里克在96岁高龄的时候喜结良缘。
报道称,曼诺里克的第一任妻子于2003年死于火灾。今年4月份,他和小自己36岁的女友秘密结婚,当地媒体最近才了解到他们隐婚的事实。“我们的爱并非一见钟情,我们在一起生活了很多年。”曼诺里克说,“如果继续以事实婚姻的方式持续下去,这是非常愚蠢的做法,到了这个严肃的年纪,就该严肃看待此事。”当问及是否正在度蜜月时,曼诺里克笑着说,这些都已经不重要。
据了解,曼诺里克出生于1920年3月份,他至今保持着两个头衔:最老的掌权者和克罗地亚最长寿的总理。早在二战时期,他就加入南斯拉夫共产党。战争结束后,他成为国家安全局(UDBA)的首领,即情报人员头目。UDBA是南斯拉夫情报系统的主要组织,负责国家内部安全。当时曼诺里克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监管克罗地亚的所有政治犯监狱。
1990年8月份,他当选总理,然而仅仅一年后的7月份,随着克罗地亚宣布独立,他也辞去总理职务,但他真正的政治生命终止于2005年。
这个新闻是法新社的,国内首家是《环球时报》的,首家转载是《光明网》的。
看看人家约瑟普·曼诺里克,真是钢钢的。包括杨振宁,也是钢钢的。但是和约瑟普·曼诺里克比起来,杨振宁又稍微差了一点。
资料概述与简介
认读要领
一个核心: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两大阶段:先秦时期政治制度、秦汉至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
三条线索:君主专制的演进、中央集权的加强、选官制度的演变。角度一“家国一体”的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演变
四条【精要归纳】西周时期,以分封制为基础、宗法制为核心,辅之以礼乐制度,共同构成了“家国一体”的社会等级权力结构。早期政治制度呈现“家国一体”的特点,带有浓厚的宗族色彩;等级森严;中央尚未建立起对地方的绝对集权。秦朝时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五条【考题例证】(2015·课标全国Ⅱ,25)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
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
解析从材料可知汉宣帝强调的是天子与称职郡守能维护天下稳定,后被历代帝王重申,可知古代重视地方官吏的管理,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中央和地方权力关系的变化,故B项错误;“良二千石(郡太守)”意思是称职的郡守,后来帝王采用的是维护官吏清廉的观念,而不是采用汉代的地方行政制度,故C项错误;D项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A角度二封建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相结合的政治制度的演变历程【精要归纳】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演变过程中始终伴随着皇权与相权、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两对矛盾。君主通过调整中央机构与地方管理体制、监察中央与地方官吏、改革官员的选拔与任用及加强思想控制等措施,导致了两大演变趋势:皇权日益加强,相权日益削弱,直至废除丞相;中央的权力日益加强,地方权力日益削弱,中央对地方控制不断加强。
【考题例证】(2012·课标全国,29)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
C.专制程度随着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
解析本题解题关键是准确把握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的特征。A项不确切,中央集权、思想大一统等都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B项说法不恰当,分散的小农经济是专制权力产生的经济基础;D项与史实不符。古代中国专制程度随着历史的发展进程而不断加强,C项与史实相符。答案C主题一商周时期的宗法思想观念——封建皇权政治与历史遗存的源头【主题评说】宗法制是西周统治者利用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护政治上尊卑贵贱有序的社会政
治制度。虽然随着周代统治的崩溃而结束,但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尊重传统、重视祖先的观念对封建政治乃至当今社会影响至深。封建社会中皇位继承的嫡长子制原则、“家国同治”的统治理念;当今,海内外民间的尊宗敬祖、认宗归祖、渴望亲情的传统观念、祭祖扫墓等社会风俗都是这种重视血缘亲情的文化传统的体现。宗法观念成为中国的传统思想,形成中华民族的亲情之爱。
【考题例证】(2013·海南单科,2)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不仅是周朝分封制的基础,对后世也有深刻影响。这表现在()
A.一夫多妻习俗长期延续B.皇位继承“立嫡不以长”
C.诸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D.婚姻中的“门当户对”
解析题目要求回答宗法制对后世的影响,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度,我国大部分朝代的皇位继承采用的是嫡长子继承制度,故选B。一夫多妻制在宗法制之前就已经存在,排除A。宗法制分大宗和小宗,排除C。宗法制是协调家族内部关系,排除D。答案B主题二隋唐科举制体现的相对公平、开放思想——当今社会选拔人才制度的借鉴【主题评说】追求公平、公正是人类有史以来孜孜不倦的追求,也是当前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构建公平、正义社会的需求。由此可以联想到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高考特别重视对古代选官用人制度特别是科举制的命题考查,主要从科举制的特点、演变及影响角度,理解认识科举制度的发展演变阶段及对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综合认识古代选官用人制度对今天完善现代公务员考试制度的借鉴意义,有利于进一步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惩治腐败,建立公平、清正、廉洁的社会。
【考题例证】(2014·海南单科,5)唐代否定了按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及等
额推荐的察举制,实行分科考试、差额录取的科举制,这反映出唐代()
A.官员特权受到否定B.君主集权得到强化
C.选才注重知识水平D.选官重视思想品德
解析据题干情境中“分科考试、差额录取”信息,说明科举制注重才学,故选C项。科举考试并不是当时唯一的选官途径,官员特权只是受到限制而不是否定,A项错误;科举制是扩大官吏来源,对君主集权效果不明显,B项错误;重视思想品德是察举制的选官标准,D项错误。答案C对比点一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与古希腊城邦的差异
【精要点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古希腊城邦政治结构逐渐走向统一的帝国始终以独立的政治单位分立于希腊世界经济发展大多以农为本,重农抑商商品经济发达,农、工、商并重政治制度各诸侯国权力日益强大,最终发展为君主专制制度出现共和政体,王权衰微,个别城邦建立较发达的民主政治文化特征依托大河和农耕创造辉煌的文明,文化具备多元化特征,但不能改变封闭和保守的特点依托海洋孕育灿烂的文明,具有开放性、创新性和多元性特点
【考题例证】(2016·浙江名校联考)1889年,梁启超对比古代中国与欧洲的国体,认为中国周代和古希腊的国体相同点最多。中国周代和古希腊政治上的相似之处应是()
A.分封诸侯、城邦国家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B.C.小国寡民、等级森严D.贵族政治、列国分立
C.解析迁移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前期和中国周代都是贵族政治,古希腊城邦林立,中国周朝也是分封的诸侯国林立,故选D项。古希腊没有分封诸侯,排除A项;周朝和古希腊均无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排除B项;周代并非小国寡民,
排除C项。答案D对比点二17~18世纪中西方的社会转型【精要点拨】中国西方政治军机处设立,封建专制制度达到顶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君主立宪制、美国独立战争确立民主共和制经济重农抑商政策;封建自然经济居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工场手工业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世界市场拓展;18世纪中后期开始工业革命外交“海禁”“闭关锁国”殖民扩张文化文化专制,钳制思想,出现反专制的早期民主思想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促进思想解放和人文主义发展科技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未能发展为近代科技牛顿经典力学体系,近代自然科学兴起和发展
【考题例证】(2013·课标全国Ⅱ,41)阅读材料,完成下题。材料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建筑和政治关系的角度进行中英比较。
解析图片反映了清朝皇帝治国理政的太和殿、英国王宫和首相官邸,从图片可看出,太和殿高大雄伟,白金汉宫工整威严,唐宁街10号平实素朴。然后再结合中国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加强的相关史实及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相关内容予以解读,进一步提取出建筑背后所蕴含的政治特点,如中国的皇权至上,英国国王的统而不治、地位尊贵以及首相的民主政治。中英比较可从中英建筑的历史传承、历史归宿、现实影响等角度进行拓展性作答。答案(1)提取信息准确,中英比较符合史实。示例:太和殿高大雄伟,象征皇权至上;白金汉宫工整威严,显示君主立宪制下的国王享有尊贵地位;唐宁街10号平实素朴,却是英国行政中枢,体现民主政治风格。(2)概括综合。示例:历史上的一些建筑可视为物化的政治制度、直观的权力结构和有形的政治文化。考生从相关建筑的历史传承、历史归宿、现实影响等角度进行拓展性做答,可加2分,但本题总分不得超过12分。如太和殿现为供人参观的古迹,反映出中国已经告别君主专制、走上民主道路。史料史学研究——史料鉴别·研读·论证通常所说的史料,就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并帮助我们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过程的痕迹,具体说就是研究历史和编纂史书所用的资料。史料是研究历史、获取历史结论的直接或者间接依据,在历史研究与学习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鉴别运用史料,解读获取信息,加强处理史料的能力,也是高考考查目标中属于“解读和获取信息”能力范畴,正确处理史料,要求对史料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处理,从而获取有效信息,为解答试题提供必要的帮助。一、史料分类鉴别1.史料的分类(1)按表现形式分:文献史料(指文字形式记载的史料)、实物史料(历史上人类活动的各种物件)与口述史料(口头叙述并记录下来的资料)。(2)按资料价值分: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即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发生时代流传下来的材料,直接反映了研究对象的情况;第二手史料:经过后人转述、记录或运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的材料,间接反映了研究对象的情况。这类史料跟三类史料的关系是:实物史料一般都是第一手的;文献史料中第二手居多;口述史料辗转相传,需要仔细甄别。(3)其他史料分类:分为有意史料(官方组织编写)与无意史料(官方无意遗留下来的档案、文件及私人日记等):“正史”(官方记载)与“野史”(私家编撰史书或民间记载);从史料价值看,无意史料多为第一手史料。2.鉴别原则(1)重视史料来源的真实性,选取第一手原始史料。(2)坚持正确的史学观。(3)选取客观公正、正确的史料。(4)对史料要合理利用,做到史论结合。(5)搜集更多的史料,利用多种史料进行甄选、辨别。
【考题例证】(2013·浙江文综,13)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商王的世系,但长期以来并不能确定该记载是否真实。19世纪末20世纪初殷墟甲骨文的发现,
证实《史记》的记载基本上是正确的。这说明()
A.考古资料比文献材料更真实B.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
C.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D.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解析本题以甲骨文证实《史记》记载商王世系的真实性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描述阐释和论证问题的能力。“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属考古发现,《史记》对商王世系的记载及对其后世长期的不确定属于历史研究的范畴;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其证实,说明了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D项正确;实物资料可用来验证文献资料记载的真实性,A项所述不确切;B项通过材料信息无从体现;考古的主要对象是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的实物资料,历史记载中当事人的文字记述、社会遗存等不一定非要经过考古发现来证实,排除C项。答案D二、研读论证史料1.捕捉时空要素历史指的是过去发生的事情,所以必须依托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时间的表示方法主要有公历纪年法,朝代纪年法,皇帝年号纪年法,民国纪年法,干支纪年法;注意公元前后,某世纪或者年代的初期、中期、末期等;历史事件发生的某洲、某国、某地区、某城市等。抓住这些要素,可以帮助考生对材料作出比较准确的判断。2.抓关键词、关键句历史试题所提供的史料,并非所有文字都是有用的,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起铺陈、解释作用的,真正对解题起关键作用的,往往是某个词或句子。只有抓住了关键词、句,才能正确理解材料,正确解答题目。关键词、句一般都具有如下特征的一种:历史概念(如工农武装割据);历史事件名称(如辛亥革命);历史人物(如康有为);特有历史名词(如租界)等。关键词、句或是上述历史要素本身,或是对这些要素的解释。3.“论从史出”的方法“论从史出”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也是中学历史教学要求遵循的基本原则。历史研究的任务就是依据史料发现隐藏在史料背后的历史事实。因此,根据史料推出历史结论在高考试题中较为常见。破解这类试题的最佳策略就是始终坚持“充分条件”的原则,即“如果有A(史料),则必然有B(结论)”,就像胡适所说:“有一份证据说一分话”。这对于史料的解读非常关键。
【考题例证】(2013·福建文综,17)清末传教士明恩溥记述:“促使中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有的直到九十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可罢休,有的则死于这一过程中。功名利禄一类的解释是无法说清楚的??九十高龄之后,即便考中又怎么样唯一的解释是他天生具有忍耐的禀赋。”该材料()
A.批判学子追求功名利禄B.表明科举制下学子的愚昧无知
C.折射出学子的价值取向D.反映出科举制失去人才选拔功能
解析传教士明恩溥记述的中国学子热衷于科举考试的现象,是由于追求功名利禄的价值取向决定的,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折射出学子的价值取向,故C项正确。“九十高龄之后,即便考中又怎么样”只是对高龄考中价值的怀疑,而非批判学子追求功名利禄,排除A项。B、D两项材料无从反映。答案C单元自主学习课(一)
杨振宁的作文:《杨振宁的简介》2
杨振宁
1922年出生于安徽合肥
1929年就读北京清华园内成志小学
1933年就读北平崇德中学
1938年插班昆明昆华中学高二
1938年入西南联大就读
1942年西南联大研究所毕业
1944年任教于西南联大附中
1945年抵美国
1948年在泰勒指导下转做理论物理,于是年获芝加哥大学物理博士
1949年进普林斯敦大学研究
1956年与李政道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
1957年因宇称不守恒理论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58年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
1966年转赴纽约大学石溪分校,创立并主持理论物理研究所1971年返回久别的中国大陆
1986年返国参加中研院院士会议
1994年荣获美国费城富兰克林学院颁发之波维尔(Bower)奖1996年获清华、交通两所大学颁授荣誉博士学位
一、生平简介
杨振宁(ChenNingYang1922~)美籍华人,理论物理学家,1922年10月1日生于安徽省合肥县(含合肥市)。在西南联合大学物理学系,在吴大猷指导下完成学士论文,1942年毕业后即入研究院深造,在王竹溪指导下研究统计物理学。1945年赴美,入芝加哥大学做研究生,深受E.费米熏陶,在导师E.特勒的指导下完成博士论文,1948年获博士学位1948~1949年任芝加哥大学教员,1949~1955年在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工作,
1955~1966年任该所教授,1966年任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的爱因斯坦物理学讲座教授,并任新创办的该校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美国总统授予他1985年的国家科学技术奖章。1984年12月27日,北京大学授予杨振宁名誉教授证书。
二、科学成就
杨振宁对理论物理学的贡献范围很广,包括基本粒子、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学等领域。对理论结构和唯象分析他都有多方面的贡献。他的工作有特殊的风格:独立性与创建性强,眼光深远。
在1956年和李政道合作,深入研究了当时令人困惑的θ-τ之谜,并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奖。
杨振宁于1971年夏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美籍知名学者访问新中国的第一人。他回美以后,对促进中美建交、促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促进中美科学技术教育交流都做了大量工作。杨振宁受聘为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山大学等校的名誉教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
杨振宁,美籍华人,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理论物理研究所教授、所长。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1949-1955年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研究员。1955-1966年任普
林斯顿大学教授。1966年起任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艾伯特·爱因斯坦讲座教授兼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1970-1976年任洛克菲勒大学评议员。1964年加入美国籍。曾任全美华人协会会长。1994年起任中国黄河文化经济发展研究会名誉会长。1999年被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授予一等荣誉博士学位。1999年5月21日正式退休,石溪分校同日将理论物理研究所命名为
1951年与李政道教授合作,于1956年共同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原理,因而与李政道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一原理彻底改变了人类对对称性的认识,促成了此后几十年物理学界对对称性的关注。1954年,同米尔斯博士创立了
他还是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物理学会以及巴西科学院、委内瑞拉科学院和西班牙皇家科学院院士。1986年获美国
1971年以来多次到中国探亲、访问和讲学。分别受聘为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云南工学院、山西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名誉教授。对中国的科技政策提出许多很有建设性的重要建议。在促进中美科技交流和合作中起了重要作用,又努力帮助中国学者和留学生在美进行科研和学习。1995年7月22日,他受聘为上海大学名誉教授。1998年6月14日,清华大学授予杨振宁博士为清华大学名誉教授。1994年6月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
1995年6月9日,在中国武汉华中理工大学访问时谈到他1957年领取诺贝尔奖的情况时,他说,当时他是以一个中国公民的身份前往斯德哥尔摩领取诺贝尔奖的。在领奖仪式上,他用中国普通话说
杨振宁的作文:《我眼中的杨振宁》3
政治论文
标题:我眼中的杨振宁
学号:
姓名:伍洪星
我眼中的杨振宁
摘要:在物理学上,杨振宁是一个做出过杰出贡献的伟大科学家,包括基本粒子、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学等领域,且他的工作有特殊的风格:独立性与创建性强,眼光深远但是对于学术之外呢,杨振宁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如何综合的评价杨振宁其晚年回国与28岁女子结婚,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众人的热议。本文依据相关史实记载和相关报道,对杨振宁进行了一个简单而全面的介绍与评价!
关键词:杨振宁邓稼先贡献品德
由于宋老师讲了有关邓稼先的一些事迹,并提到了杨振宁,这引发了我对杨振宁有一个更深入了解的欲望,在查阅了一些资料的基础上,我写下此文。或许有人会说我并没有资格去评价杨振宁,对此我只能微微一笑,抱歉,我只是根据我了解到的资料说出我的看法。
我的看法是:杨振宁对于学术方面而言,很伟大,但是他在个人品德行为方面,只是个很平凡的人。对此我们实无必要对杨振宁胡乱地大赞一通,人无完人,但也无必要把杨振宁批得一无是处。
下面列举杨振宁在理论物理上的贡献,杨振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成就是1954年与R·L·密耳斯共同提出杨-密耳斯规范场理论,开辟了非阿贝耳规范场的新研究领域,为现代规范场打下了基础。它被世界物理学家们公认为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理论结构之一,是继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爱因斯坦的引力场理论和狄拉克的量子理论之后的最为重要的物理理论。杨振宁的另一杰出贡献是1956年与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从而推翻了原来被认为适用于一切相互作用的“宇称守恒定律”。而这个“宇称守恒定律”,本来是被视作物理学的基本定律的。他们因此获得了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奖。一项科学成果,在发表的第二年就获得诺贝尔奖,这是第一次。杨振宁对理论物理学的贡献范围很广,包括基本粒子、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学等领域。对理论结构和唯象分析,他也有多方面的贡献。他的工作有特殊的风格:独立性与创建性强,眼光深远。他近年来另一个重要工作——Yang-Baxter方程受到了数学家和物理学家的密切关注,并成为最热门的研究题目。
我想,对于杨振宁先生对理论物理这门学科的贡献有多大,已无须累述。所以下面我们抛开学术杨老的学术贡献不谈,只谈他的个人行为。杨振宁于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学系,1944年在西南联合大学研究生毕业,在拿到国家奖学金后,于1945年赴美留学,在芝加哥大学深造,并于1948年获博士学位。1949年,杨振宁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开始同李政道合作。1954年杨振宁和已故的米尔斯提出了一个称为非阿贝尔规范场的理论结构。1957年,杨振宁与李政道因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说到这里,他与李政道之间的恩怨就不能不提了。李政道自己在六十岁出版《李政道论文选集》一篇〈破坏了的宇称〉指出,第一篇论文当中有两个定理,「大部分是我证明的」。写完那篇论文,杨振宁问他是否介意把他的名字放在我的前面,李写道,「因为他比我年长几岁。我对于这个要求感到惊讶。但是由于中国尊敬长者的传统,我同意了。」后来李政道检视科学文献,认为这对他
不公平,因此第二篇论文排名反转过来,虽然那篇论文中间的单位圆定理最关键是杨振宁做的。且不提究竟是谁对提出宇称不守恒这个理论谁的贡献更大,但从此处可以看出来,杨振宁十分在乎名与利的人。
1964年,杨振宁成为美国公民。在祖国最困难的时候毅然加入美国籍,父亲劝说也无效,不肯归国效力。由于其父不赞成其加入美国国籍,其父与其断绝父子关系,其父至死不承认有其子。当年在清华大学做专访时有人问他为什么加入美国国籍杨振宁的回答是因为他所持的中华民国护照在出国旅游签证时非常不方便,所以加入美国国籍。我想除了这个原因,更多的是作为一个外国人在美国的发展肯定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排挤。19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之间,像华罗庚谢家麟钱三强郭永怀等很多海外学子都选择回国效力,这时候大家会想了,为什么杨振宁为什么不回国呢杨振宁的回答是:在我之前的中国人赴海外求学,都是学成即回国。可是当我拿到博士学位之时,韩战爆发,美国不允许理工科博士回国,因此滞留在美国。可是同期赴美留学的钱学森与美国抗争一年零六个月,历经美国的种种折磨直到周恩来用朝鲜战争的十名美国战俘把他换回国为什么同样博士学位的邓稼先不顾当时禁止理工科博士回国的禁令一定要回国为国家完成原子弹研究的事业他们这些掌握国际先进科研技术的学者回来为国家打下国防科技、核工业的基础。1971年夏,杨振宁回国访问,是美籍知名学者访问新中国的第一人。却有带着打探中国核技术的消息的任务而来的嫌疑,邓稼先说过,我不会在杨振宁面前透露我在干什么,因为杨何等聪明,只要我一说,他就可以推断中国原子弹研究进展程度。这也可看出杨振宁来者不善。
在他近80岁的时候选择回国养老,享受中国国家特殊照顾的“伟大的美国科学家”,有自己的大房子和保镖。而他身边是他晚年上帝所赐与的最后一个礼物----一个28岁的妻子,而这个礼物现在也属于美国(翁帆现在是美国国籍)。杨振宁对自己的评价是:很幸运地在每一个选择的关头作了对自己人生最有利的选择。当我们回顾杨振宁一生之中的重大事件时,我们不难理解他这句话的意思,做对自己人生最有利的选择:公费留学后留在美国;加入美国国籍;与李政道争名利;晚年回国养老,享受国家特殊照顾;在82岁时娶28岁的妻子。他正是这样做的。
说完杨振宁,再说说与他同期出国的好友邓稼先吧!1948年至1950年,他在美国普渡大学留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毕业当年,他就毅然回国。邓稼先的成就,也纳入了美国政府的视线,他们打算用更好的科研条件、生活条件把他留在美国,他的老师也希望他留在美国,同校好友也挽留他,但邓稼先婉言谢绝了。回国后,邓稼先冒着酷暑严寒,在试验场度过了整整10年的单身汉生活,15次在现场领导核试验,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他虽长期担任核试验的领导工作,却本着对工作极端负责任的精神,在最关键、最危险的时候出现在第一线。例如,核武器插雷管、铀球加工等生死系于一发的险要时刻,他都站在操作人员身边,既加强了管理,又给作业者以极大的鼓励。一次,航投试验时出现降落伞事故,原子弹坠地被摔裂。邓稼先深知危险,却一个人抢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仔细检验。身为医学教授的妻子知道他“抱”了摔裂的原子弹,在邓稼先回北京时强拉他去检查。结果发现在他的小便中带有放射性物质,肝脏被损,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物。随后,邓稼先仍坚持继续研究,1986年,国内公开报道了“两弹元勋”邓稼先的名字,当年大漠上腾起蘑菇云的谜底终于揭开。当人们以感激的心情来颂扬这位功臣时,他却平静地辞世而去。党和国家授予他的“五一”劳动奖章和“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却永远闪耀着光芒。
俗话说的好:学深而为师,德深而为范,或许在“学”方面,杨振宁略高于邓稼先,但是在“德”方面,显然邓稼先高出杨振宁太多。但对此我认为我们的心胸应该放开阔一点,对于杨振宁,就是因为他是个科学家我们把他想象成一个伟大的人,伟大的人应该有伟大的“学”与伟大的“德”,结果发现他在“德”方面也就是个平凡人后而产生些许失望和甚至是愤怒。
最后,我想说的是,作为中国人我非常敬重邓稼先老前辈,对于在理论物理领域做出重大贡献的杨振宁我也同样佩服。(当然在我心中,邓稼先老前辈的份量是绝对大于杨振宁的)同时也希望我们民族多出他们这样的人才,愿我们的民族变得更宽容和更强大,这样才能留得住更多的人材。
参考文献
[1]季承《李政道传》国际文化出版公司第1版
[2]陈泽辉《杨振宁教授访谈录》台声杂志
[3]《邓稼先:永恒的骄傲》天津电视台《中国人》栏目组
作文四:《杨振宁的放弃》700字
1938年,杨振宁考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在西南联大度过六年后,杨振宁发现自己对很多国外先进理论都缺少了解。他曾对变形物体热力学做了很多研究,可等他找到解决方法时,却发现外国科学家在十年前就解决了。杨振宁决定去国外留学,1942年,他来到芝加哥大学就读物理系,将实验物理学作为主攻方向。两年多的时间,虽然杨振宁凭借着勤奋努力学到了很多知识,但因为他天生的动手能力太差,一直没有很大的突破。他在做实验的过程中经常出错,东磕西碰,经常会摔破东西甚至引发爆炸。老师和同学们都跟他开玩笑说:“实验室里凡是有爆炸的地方,就一定有杨振宁。”杨振宁也开始承认这个事实。自己的动手能力不好,而实验物理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动手,他觉得如果坚持在这条路上走下去,或许永远也不会有大成就。思前想后,他决定放弃实验物理而改读理论物理。对于这个选择,无论是国内的导师还是他在美国的导师都非常反对,他们劝杨振宁,既然已经在这条路上走了好多年,就不能这样轻易放弃,否则实在太可惜了。杨振宁这样回答他们:“放弃不是停止追求,而是换一条更适合的路继续前进。”就这样,杨振宁在1949年进入著名的普林斯顿高等学院研究所,开始专心致力于理论物理学的研究工作。也就在那时,快速发展的物理学中出现了一个新的领域――量子物理学。杨振宁开始在这个领域做大量研究,1957年,他和李政道共同提出了“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理论。这一理论在全球科学家的实践中得到证实,杨振宁和李政道也凭此获得当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全球闻名的科学家。这份成功并不是杨振宁最初的选择,但他能根据自己的能力适时调整方向并量力而行,而不是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做无用功。都说成功来自于坚持,其实很多时候,适时的改变也是一种成功的基础。
杨振宁的作文:《对杨振宁的评价》4
2011年11月,中国青年报资深记者贺延光对杨振宁的评价
在中国住中国纳税人付出的1000多万人民币的带电梯的二层别墅,在美国他的房子也只有100万美元(600多万人民币)。每年中国纳税人还要为他的高级消费付出几百万人民币。游山玩水,到处宣扬他的不论恋。
“杨振宁对美国的贡献远远大于中国。这位美籍人,效忠于美,服务于美,带着诺贝尔的荣耀,晚年回到中国,吃住行尽享在美国不曾有的待遇,回赠中国人的,是一针针的麻醉剂”。
夫人去世不到半年杨杨振宁丑态毕露。
杨振宁自己对自己的评价:很幸运地在每一个选择的关头作了对自己人生最有利的选择。他这样一语蔽之,掩盖了其言下之意,没有像邓稼先、钱学森等人冒死回国,是自己的幸运,因为这样才不会在国内艰苦的环境中早早过世,为祖国付出毕生精力而无法享受国家的富强所提供的优越条件和上帝最后的礼物。
关于杨振宁为什么不回国,杨先生的回答是:在我之前的中国人赴海外求学,都是学成即回国。可是当我拿到博士学位之时,韩战爆发,美国不允许理工科博士回国,因此滞留在美国。而为什么加入美国国籍杨振宁的回答是因为他所持的中华民国护照在出国旅游签证时非常不方便,所以加入美国国籍。
(一)杨振宁谎话连篇
杨振宁说:“在我以前的一些中国留学生,绝大部分都回来了的,所以我到美国去的时候,当时就想是去那儿学成归国。可是我在做博士后的时候,杜鲁门总统就下了一道命令,说是中国血统的人在美国得了理工的博士学位,不可以回中国。所以我留在美国了。”
在这里,我想说出心里觉得很不舒服的几句话:很多当时出国留学的杰出学者,拿的都是博士学位,他们也知道美国不允许他们回来,可是,国家正遭遇苦难,八年抗战、三年内战之后中国人民并不能完完全全地站立在世界的东方,有一个国家作为世界的唯一霸主,不肯放弃在亚洲的势力存在,所以,当摆脱八国联军、摆脱帝国主义铁蹄侵略的中华民族正有机会一统中华板块,而日本作为战败国在亚洲已奄奄一息无法实现在亚洲的实力制衡之时,巧妙插手朝鲜战争,试图在与中国东北接壤的地方建立一个傀儡国,同时牵制中国与日本,也牵制了中国统一台湾的步伐。
也许此时,作为掌握世界先进物理科学技术的顶尖科学家,留在世界上最强的国家是一种“幸运”有一整套科研环境让其攀登世界科学高峰,也有优越的环境,在杨振宁七八年后获得诺贝尔奖即可拿到普林斯顿50万美元的年薪,可是杨振宁有没有想到,为什么美国在六十年代给他媲美国际巨星的待遇为什么有同时赴美留学的钱学森与美国抗争一年零六个月,历经美国的软禁折磨直到周恩来用朝鲜战争的十名美国战俘把他换回国为什么同样博士学位的邓稼先不顾当时禁止理工科博士回国的禁令一定要回国为国家完成原子弹研究的事业没有这些掌握国际先进科研技术的学者回来为国家打下国防科技、核工业的基础,中国现在有杨振宁得以享受的环境吗
杨振宁回避并忽略了之前同一批出国留学人员的贡献,大大炫耀吹嘘自己在美的成就,并鼓励下一代科研人员走这种“有利于自己人生的选择”。对于祖国的认同因为国家的护照出国旅游不方便就抛弃了,他还有什么资格在这里宣扬自己的成就,更细致入微的比较和自己合作过的科学家在自己的科研成果中的投入,影射李政道是那种作出30%的贡献,一定要说自己有70%功劳的那种人。
(二)杨振宁贪婪无耻
80年代、90年代初,国内还很穷的时候,他不回国,21世纪中国大学都变富了,待遇提高了,他也老得不行了,他才想起来自己很“爱国”,自己血液里“流的是中国人的血”,简直天大的笑话!
为了抬高自己规范场的地位,把和自己合作的米尔斯教授说成是所在的俄亥俄大学五十年来所有科学上的论文、无论、生物、数学、化学、还是其它物理学成就,都没有米尔斯教授和自己发表的这篇论文重要。
以此类推,从来没有培育过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清华大学,这一百多年来所有科研方面的成就,恐怕也没有杨振宁任何一篇小文章的贡献,所以,他选择80几岁后回国养老,让科研落后的中国见识一下国际级大师,也就怪不得顶着国人这么大的质疑,迎娶一位离婚在职研究生,
因为以他所作出的贡献和人生抉择的成功判断,在任何时候都要作出有利于自己的选择,老年回国养老的杨振宁,不选择一位年轻女人,还能作出什么体现其人生精明的判断和价值的呢
杨振宁这种回避重点的说法,在主持人挖掘71年回国听到邓稼先说原子弹是完全靠中国人自己研究做出来的成果时,杨振宁为什么落泪的原因,是否因为自己的祖国能作出这样自豪的成就,而作为搞这一行、物理研究的顶尖科学家,没有为国家尽一份力的遗憾或是这项研究居然由自己的朋友、童年一起成长一起留学的邓稼先完成,而感到懊悔呢杨振宁的回答是很多种感情参杂在一起,不是仅仅因为一种原因才止不住落泪。
对于杨振宁这种和李政道争执了半个世纪的顶尖科学家,他怎么会不在意国家关键性的科研成就有没有自己的参与呢可是作为因为旅游签证不方便就把自己的国籍放弃的一位所谓美籍华人,他来讲爱国,恐怕台独分子都要耻笑,试问台湾两千四百万同胞有多少人因为世界上只有二十个国家承诺中华民国,而与世界上很多国家出现签证麻烦而放弃自己的中华民国国籍杨振宁现在还用这个理由出来讲,是不是提醒国外留学人员,当你的中国护照不好用,赶快换一本美国的吧,管他爱国不爱国“有利于自己”才是优先考量。
清华在中国的历史上,虽然没有培养出获得诺贝奖的国际性科研专家,可是为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了扎实而不受政治风气影响的奉献。无论在国家科学、工业、等各方面建设领域,都展现着一种勤勤恳恳、实事求是、中流砥柱的作用。也许中国一路走来的国力,还没有条件作出世界顶尖水平的科学研究,可是国家各方面发展特别是工科类的基础和成就,清华培养出来的人代表一种风气、一种作风,这种风气和作风,是能够在各种政治风波和潮流中,依然把握国家建设的实际工作,哪怕在文革的环境中依然没有让国家的国防科研、基础研究停滞或放弃,为中国社会民生的发展,做出符合事理的种种实干与基本原则。
可是在今天清华园的这次访问中,我觉得很多东西扭曲了。通过暧昧与一脸微笑的王志,他所想讲又不敢直接讲的那些提问,通过杨振宁得意与自我炫耀的种种做法,通过一旁满足与欣喜地参与录影的翁帆,我只能说,中国改革开放的社会观念冲击真的太大了,大到半个世纪前不顾一切回国奉献的老一辈科学家的牺牲都得重新定义与思考了。也许通过这次的提问,杨振宁会回忆起当年他所做出的选择,当年听到老朋友原子弹是中国人自己研究出来的事实那种震撼。可是今天他的选择、清华的选择、翁小姐的选择、都不是那么一回事了。
更确切的定义是:这是一位80多岁还回国养老享受国家特殊照顾的伟大美籍华人科学家,他身边是他晚年上帝所赐与的最后一个礼物,而这个礼物现在也属于美国。他在中国住的是超过一千万人民币的别墅,每年还要消费中国纳税人的钱几百万。清华所做出的巨大投入是为这一对美籍华人在中国的价值宣扬作全面背书。杨振宁对中国最大的价值体现是其一生在任何时候都做出对的选择——当然是对他自己。这个道理也同样适用于翁帆,一位28岁嫁给82岁美籍华人的年轻女子。这恐怕是中国社会本年度最有社会价值判断的选择了。而今晚,杨振宁为这一价值认定,作最完美的解释。
(三)杨振宁的人格:厚颜无耻!无耻+无耻
一个人要想在这样一个清浊混杂的社会里干干净净地走完自己的一生,很不容易,若还能奉献全身心于自己的事业,且能取得伟大的成果,则更难。
中国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干干净净地走完了自己一生的人,他因此受到人们的喜爱;他又是一个将整个身心奉献于自己的事业的人,因此赢得人们的崇敬;他更是一个成就丰功伟绩的人,因此使人们由衷地钦佩和敬仰。
杨振宁和邓稼先是同乡,初中同学,西南联大同学,一起坐船去美国留学。后来两人有着完全不通的价值取向,走上了完全不通的道路!杨振宁留在美国繁华世界,靠获得诺贝儿奖,出尽风头,晚年还不甘寂寞!邓稼先当年毅然回国,为中华民族的两弹一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可惜的是由于当年的科研试验条件有限,人身防护条件简陋,邓稼先由于核辐射过多,身患癌症,英年早逝,实为国家民族之大殇!但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从历史和国家角度来说,邓稼先必将千古流芳,永垂不朽!是他,永远的奠定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战略安全和民族地位!不管过多少年,所有炎黄子孙都将崇敬他!
(四)杨振宁为中国作了什么贡献
杨振宁自己也总结说,想来想去,自己对于中国的贡献,顶多也就是自己和李政道是华人第一次得诺贝尔奖,从而改变了中国人认为自己不如人的心理。大家看看,这就是杨振宁对他很“爱”的祖国的最大贡献!
在一次爆炸失败后,几个单位在推卸责任。为了找到真正的原因,必须有人到那颗原子弹被摔碎的地方去,找回一些重要的部件。邓稼先说:“谁也别去,我进去吧。你们去了也找不到,白受污染。我做的,我知道。”他一个人走进了那片地区,那片意味着死亡之地。他很快找到了核弹头,用手捧着,走了出来。最后证明是降落伞的问题。就是这一次,伏下了他死于射线之下的死因。
邓稼先有一次开会在西湖,他拉着同仁在“精忠报国”那四个古意盎然的字前照了一张相片。许鹿希说,邓不爱照相,但这张照片是他自己要照的。当初随邓稼先一起搞原子弹的科学家,有些中途而退了。因为“没有科研成果,不能家庭团聚,不许亲友通信”。作为知识分子和普通人的生活、乐趣、权益,是必须牺牲掉的了。
(五)杨振宁的不忠不孝不仁不义!
不忠:杨振宁先生在祖国最困难的时候毅然加入美国籍,父亲劝说也无效,不肯归国效力。拿到诺奖的志得意满的杨因为买不到长岛的房子耿耿于怀(最后还是屈居在教授区买了房子)。
不孝:加入美国籍,为此事杨的父亲到死也没有原谅他,视为不孝。
不仁:在祖国富强时,又在与某名牌大学的互相吹捧炒作中,回国颐养天年,自从回国以来,
东走走、西逛逛,忙着走穴炒作,不愿踏踏实实做工作。
不义:窃李政道的研究成果,得诺贝尔奖,还倚老卖老在李政道之前去领奖,并出书丑化李政道;杜夫人刚刚过世,大一的基础物理刚开课不到半个学期,就一心想着上帝的最后一个礼物...
想想学位毕业7天,不顾美国阻挠毅然回国的邓稼先,为中国的国防核工业呕心沥血,年仅52虽因放射性影响身患癌症去世。
想想同道的李政道先生早年毅然回国,从70年代起,李政道教授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和科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为了在中国发展高能物理和建立高能加速器,后来成为建立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北京谱仪和进行高能物理实验的骨干;1982年当我国高能物理事业举棋不定的关键时刻,他帮助我国选择了一个既先进又符合国情的BEPC方案,并成为当今世界上在c-τ物理研究能区唯一的高亮度电子对撞机,并做出了重要的物理结果。
想想刚刚过世的陈省身先生,生活俭朴、出钱出力、培养弟子、呕心沥血,一心祖国科学事业,真泰山北斗。身为科学家,应当规范言行,树学人之楷模;从一些以往的传记回忆中,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杨在人品上不及李政道,也不及大多数解放初回国的科学家。理由:从年龄上看,李比杨年轻而同时获奖,可以推知李更有创造力,而杨此后却经常纠缠于论文署名的事情,从中国社会传统可以知道,大概杨年长处于领导地位,而具体的事情大部分由李来完成(很难想象李不干什么事却去抢年长又干许多事的杨的功劳),奥本海默也调和不了。
百度评论者259人,大多支持清华学生。
网友评论:“分析的太好了,这个虚伪而又无良的贱人!媒体也太不分好歹了,什么人都乱鼓吹。这会影响大众的价值取向的!wakeup!知情者应该多出来说说,不然大家也不知道是怎么会事!”
“我最看不起的所谓科学家就是杨振宁!妻子尸骨未寒就与可以做自己孙女的、同样心怀叵测的翁帆结婚。还恬不知耻地到处秀恩爱,恶心透顶!得了一次诺贝尔奖有什么了不起。就可以为所欲为了吗那些得了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没有一个像他这样让人受不了的。他学术上可能还说得过去,但在人品上没有什么让人称道的。他应该好好反思自己对国家、对家庭、对前妻、对子女尽到责任了没有不要再发表什么或者再搞点什么来毒害年轻人了”。
“中国无良的官僚让这个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杨振宁到处招摇撞骗将带坏年轻人!所
有的爱国教育不及杨振宁的“在每一个选择的关头作了对自己人生最有利的选择”一句话有效”。
“我很久就想骂这个不是人的教授啦。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太差,不能很好的地表达自己的所想。今天庆幸有清华的学生写出来。表达了我对这个无耻的愤怒。中国无良的官僚把这个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徒,在中国招摇过市,到底是想宣扬什么、让现在年青人学习他什么”。
“你有没有搞错,杨可是抛弃中国国籍的,所以他根本也不算是我国的科学家了,人家是美国国籍的美国科学家。”
以上,就是我爱范文网52fw.cn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关于杨振宁的作文素材全部内容,我爱范文网52fw.cn一直关注学习资料,为大家提供优质文章,更多内容请各位同学持续关注我爱范文网52fw.cn。
【关于杨振宁的作文素材 关于杨振宁的作文范文】相关推荐文章:
作文素材高一议论文 作文素材摘抄五篇
成功的背后800字作文初中素材(精选素材)
中高考热点作文素材:躺平 躺平写作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