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语中的观念陷阱
52fw.cn 06-06 次遇见并非所有流行的东西都是美善的同义语。过度强调血缘关系,反映了一种值得警惕的复古情结。它有悖于强调平等、博爱、联合的当代精神,很可能会拖滞中国迈向未来的脚步。当你不假思索地重复此类流行语时,观念的陷阱已经悄然扩大,坠入其中的可能是每一个人。
原标题:流行语中的观念陷阱
■ 王晓华
并非所有流行的东西都是美善的同义语。过度强调血缘关系,反映了一种值得警惕的复古情结。
近些年来,流行语大受欢迎。它们几乎都具有黑色幽默意味,可以引爆欢乐的导火索,文化范畴的表述。随着生活方式的多元化,血缘关系早已不是维系家庭的唯一纽带。众多没有共同DNA的个体走到了一起,相互依托,共同生活;旧的血缘本位观念即使没有完全失效,也不再是不可撼动的正统之论。事实上,血缘关系并非决定性因素,人格、修养、世界观、经济处境、文化氛围更为重要,幸福的养子和不幸的亲生儿女都随处可见。随着时代的发展,博爱情怀正在迅速扩展和增殖,弥漫于地球村之中。在德兰修女等人眼里,血缘关系早已不是横亘于个体之间的藩篱,爱的对象扩展为整个人类乃至所有生命。当我们用血缘尺度衡量他们,所得出的结论不可能公正。
以血缘关系为尺度把人分为两类,这是典型的前现代观念。在母系社会总体消亡之后,父权制体系开始迅速增殖。为了把财富传给自己的后代,血缘关系凸显出来,升格为排他性的尺度。于是,无数似乎纯正的谱系各自延续,彼此分隔,而守护它们则成为不可抗拒的绝对命令。对于“亲生”的强调由此诞生了。这种立场虽然不无合理性,但其负面作用也不容小觑:除了对女性持续数千年的常规压抑,它在很大程度上阻塞了横向联合的可能性。当人们固守血统的谱系时,“一盘散沙”的宏观景象也以吊诡的方式出现了。一旦离开了家族的庇护,个体就可能孤独无依。正是为了克服“各亲其亲”的狭隘,孟子等人才倡导“幼吾幼及人之幼,老吾老及人之老”,但“及”字还是凸显了一种不加遮饰的秩序意识:在亲属和他人之间,我首先选择的是前者;如果二者发生冲突,那么,结论就不言而喻。这仍然是一种家族本位的立场。事实上,它依旧会引发出一系列矛盾:当亲属间的利益不能两全时,有关优先权的讨论往往会撕裂情感的纽带,当事人难免处于两难境地,内斗就会代替想象中的温馨,家庭甚至可能异化为作家眼中的牢狱。对于由此而产生的幽暗空间,鲁迅、巴金、曹禺都进行过精彩绝伦的叙述。要想脑补种种的黑色幽默,当代读者完全可以阅读他们的经典之作。
并非所有流行的东西都是美善的同义语。过度强调血缘关系,反映了一种值得警惕的复古情结。它有悖于强调平等、博爱、联合的当代精神,很可能会拖滞中国迈向未来的脚步。当你不假思索地重复此类流行语时,观念的陷阱已经悄然扩大,坠入其中的可能是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