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流行的精酿啤酒 市场潜力究竟有多大
52fw.cn 08-04 次遇见[ 据了解,在美国市场,特色啤酒和精酿啤酒是分开的,随着国内啤酒行业高端化发展提速,行业内认为,精酿啤酒行业也到了需要“宽进严管”的时候,以避免精酿啤酒行业的繁荣变成昙花一现。 ]
[ 今年5月,中国酒业协会宣布成立中国酒业协会工坊啤酒委员会,并希望进一步加强和发挥对行业的监管作用。 ]
2020年以来,国内工坊啤酒(俗称精酿啤酒)快速升温,在一些餐吧、民宿、部分精品超市中,都能看到精酿啤酒产品的身影。
在美国市场,精酿啤酒约占其13.6%的消费量和25%的销售额,是高端啤酒市场中的重要一极。因此,对于国内精酿啤酒的前景,市场也普遍抱有较好的预期,甚至认为其将搅动目前啤酒行业寡头化的市场格局。据不完全统计,国内精酿啤酒品牌数已从前几年的800多个增长至5000个,头部精酿啤酒企业的销量增速正在提升,但行业仍然面临一些障碍待寻路突破。
国内精酿啤酒快速升温
精酿啤酒概念源自美国,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曾掀起了一轮精酿运动,用更高品质的原料手工精细化酿造啤酒代替传统的工业生产。而国内精酿啤酒的第一轮高速发展期则在2008年之后,高大师、丰收精酿为代表的第一批国产精酿啤酒品牌在彼时出现。
2015年到2017年期间,斑马精酿、熊猫精酿、高大师等精酿啤酒品牌获得融资,国内精酿啤酒行业也一度炙手可热,但在那一轮融资热潮之后,精酿啤酒行业则恢复平静,直到近两年,市场又开始发生新的变化。
一方面体现在企业数量的增长上。中国工商登记部门统计数据显示,到2018年底我国精酿啤酒企业数量已达接近2000家,截至目前这一数字已增长至接近5000家。企查查数据显示,2019年,国内精酿啤酒相关企业新增了1073家,2020年则新增了1122家,截至2021年6月15日,国内又新增了565家精酿啤酒相关企业。
另一方面,精酿啤酒行业销售正在快速增长。在2020年疫情暴发之初,国内精酿啤酒行业整体受到较大冲击,但在此后精酿啤酒销售快速回暖。
国内最大的精酿啤酒品牌之一优布劳精酿董事长李庆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优布劳目前有2000多家小酒馆,在疫情之初确实受到冲击,但从2020年五六月份开始销售就回升了,最终自有产品全年销量增长超过40%,2021年销售增速则超过100%。据他了解,大多数行业中有一定体量的品牌销售都有不错的增长。
丰收精酿创始人王睿也表示,市场上是否真的有5000个精酿品牌并不好说,但精酿啤酒行业正在开始逐渐成熟,近两年市场逐渐形成了100多个有知名度的品牌,行业头部企业的增长情况比较乐观,无论是走自营酒吧路线的,还是主攻渠道路线的,近两年销售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在啤酒营销专家方刚看来,随着国内消费升级,啤酒消费也趋向于高端化、多元化,这为精酿啤酒的生存提供了土壤。
不只是小而美的精酿企业,啤酒大厂也在向这一方向靠拢,百威集团此前收购了鹅岛和拳击猫等精酿啤酒品牌;嘉士伯则入股了精酿啤酒企业京A;华润啤酒则通过收购喜力中国业务拿到喜力旗下多个高端啤酒品牌;青岛啤酒(600600,股吧)和珠江啤酒(002461,股吧)也推出了IPA、皮尔森等品类的高端产品。
兴业证券(601377,股吧)研报显示,本轮国内高端和精酿啤酒的快速增长,一方面来自于消费人群的变化,随着国内90后和00后消费者正在成为消费主力,其消费更标榜个性、崇尚潮流;另一方面,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未来中国人均GDP可预期的持续增长,将为高端及精酿啤酒需求的释放提供有效支撑。
市场鱼龙混杂,品牌化仍是难题
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内的精酿啤酒的渗透率和消费量还比较低。浙商证券研报显示,2019年,国内精酿啤酒的消费量占比仅为2.4%,市场规模占比约5%,而预计到2025年国内精酿啤酒市场规模约为875亿元,但渗透率也只有11%。
在业内看来,精酿啤酒行业还没有真正蹚出一条路来。
方刚表示,目前国内啤酒高端化主要还是集中在品牌和品类两种不同的方向上,啤酒大厂大多选择了品牌方向;此前进口啤酒曾尝试向多品类的方向发展,但受制于国内消费者对进口啤酒品牌和啤酒品类缺乏认知等问题,最终市场效果并不好,而精酿啤酒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熊猫精酿创始人夏语林在一次行业论坛上表示,精酿啤酒是一个舶来产品,虽然国内有很好的啤酒消费群体基础,但精酿啤酒本身没有太多人了解。
百惠比德堡精酿创始人周强是江西一家地方啤酒厂的老板,2017年他切入精酿啤酒市场发展,经过3年多的摸索,其精酿啤酒产品销售不断增长。但在他看来,目前精酿啤酒品牌面临的最大问题,依然是在品牌和销售上。
周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传统的啤酒销售渠道已经被啤酒巨头所把持,精酿啤酒面临着“酒香也怕巷子深”的问题,由于企业品牌和规模都较小,企业缺乏资金去拓宽新的销售渠道;而在市场教育上也面临同样的问题。近年来,虽然部分精酿啤酒品牌借助电商实现了跨区域销售,但电商本身并不是啤酒的主要销售渠道,缺乏即饮的消费场景。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精酿啤酒热度的增长,行业同样面临规范发展的问题。
#p#分页标题#e#
记者了解到,相比于国外已经有一套严格的规则体系,目前国内精酿啤酒行业还处于一种自由生长的状态,产品概念也很模糊,一部分属于特色啤酒的产品也打着精酿的旗号在销售,特别是大厂推出的一些高端啤酒产品,被认为也在“蹭”精酿的概念。
2019年10月,中国酒业协会发布《工坊啤酒及其生产规范》团体标准正式实施,其中对工坊啤酒及其生产设施做出了定义,并对生产设备、生产资质等设置了相应标准,但就团体标准本身而言并没有强制性。
李庆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现阶段国内精酿啤酒行业正在进入快速增长期,不少其他行业的资金也在入场,进入者的增多对于行业发展会有帮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如果不注重品质和消费者感受,只是看重精酿在啤酒高端化的商业机会,那么这在行业中是走不通的;另一方面,一部分进入者只是模仿国外的产品模式,模仿是一个过程,但更需要创新精神。
据了解,在美国市场,特色啤酒和精酿啤酒是分开的,随着国内啤酒行业高端化发展提速,行业内认为,精酿啤酒行业也到了需要“宽进严管”的时候,以避免精酿啤酒行业的繁荣变成昙花一现。
今年5月,中国酒业协会宣布成立中国酒业协会工坊啤酒委员会,并希望进一步加强和发挥对行业的监管作用。
中国酒业协会秘书长何勇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下一步委员会就将讨论如何在质量、品牌、市场、渠道上对行业进行规范和赋能。比如,精酿啤酒的说法本身并不规范,国家知识产权局已经给予中酒协商标批复,中酒协未来将对工坊啤酒进行认证,只有符合标准的啤酒企业才可以使用工坊认证,从而避免劣币驱逐良币。
在李庆看来,精酿啤酒热固然好,但要做好并不容易,既需要一些酿好酒的理想,也需要懂商业规模,两者缺一不可,但这里并没有快钱可以赚。此外,精酿啤酒不仅仅是一种商品,还有相当多的情怀在其中,核心还是打造产品,“最起码不能因为仅考虑商业而在原料和质量上偷工减料。”
(责任编辑:李显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