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在北京 你生在农村 这就是先天差距!
小编 09-28 次遇见北京高考状元说了大实话:我生在北京,你生在农村,这就是先天差距
高考放榜了,人们的眼光又一次聚焦到状元们身上。
这些年来,虽然舆论一直批判“分数至上论”,但每年的6月26日,这个放榜的日子,人们还是习惯性地集体沉浸在对状元的膜拜吹捧中。
很快,各家媒体就会发布各种版本的状元专访——但你马上就会发现,这些所谓的“学霸经验”,基本都很雷同,都能看出媒体人与采访对象之间互相配合,刻意包装的痕迹,最终呈现于公众视野的,不过是一个个被春秋笔法美化了的考试模范。
状元学霸会列举他们的“成功经验”——我从来不刷题、不熬夜,甚至也不太刻苦……我王者荣耀白金玩家;我每天晚上煲《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煲到十二点;我从来不报补习班;我运动达人、我时尚能手、我电影行家、我棋牌精英……总之,我就是智商碾压芸芸众生,不用怎么努力学习,照样各个领域全面开挂。
看得出来,状元们一个个都迫不及待地把自己同“书呆子”划清界限。
坦白讲,这么多“状元感言”里面,最不像“书呆子”的,竟是2017年北京高考文科状元熊轩昂的一席话。
“高考是阶层性的考试,农村地区越来越难考出来,我是中产家庭孩子,生在北京,在北京这种大城市能够享受到的教育资源,决定了我在学习时能走很多捷径,能看到现在很多状元都是家里厉害,又能有能力的人,所以有知识不一定改变命运,但是没有知识一定不能改变命运。”
这段话是多么掷地有声啊,道出了现阶段中国教育竞争的本质。
北京高考状元说了大实话:我生在北京,你生在农村,这就是先天差距
01
大概是从20年前起,民间舆论就一直在妖魔化北京高考和北京考生。
“在北京,只要是头猪都能上清华”,
“在北京,500分就能上北大”,
“只要智商正常,考过了一本线,恰好你又生在北京的话,那么恭喜你!北大清华随你挑”
从这些恶意满满的段子,可以看出人们对北京人占据大量顶尖教育资源,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先天优势极为不满。
本叔随手百度了一下,发现即使在北京参加高考,2014—2016年间,高考分数也要670、680分左右才能上清华北大,并不比其他省份低。
而熊轩昂高考成绩是690,这个分数,并不逊色于普通地级市的状元。而比起其他省市状元们的自吹自擂与精心包装,熊轩昂不仅显得更坦诚,而且更犀利。
他并没有回避自己作为中产家庭出身、帝都土著出身的先天便利;也不把自己的高考成功归功于自己的主观因素(天赋和努力等),他能够用关怀视角对待底层学子,他对“知识改变命运”的俗语进行了全新的解读……
所以,再也不要说什么北京人考试更容易之类的话。人家不仅卷面分数跟你差不多,眼界、见识、批判思维、人文情怀、思想格局这些综合实力更是秒杀你们一大截啊……玩玩应试教育,外地人还能用题海战术跟北京人抗衡,玩素质教育的话简直是被北京人甩出几十条街啊……
熊轩昂能够在“分数普通、素质牛逼”的北京学子里脱颖而出,成为应试和素质的双重学霸,不愧是人中龙凤。
02
熊轩昂的话,让众多数量庞大的学渣们如梦初醒。
原来,学霸们不仅不是“书呆子”,更有可能在出身、财产、智商上完爆自己。意淫状元们都是“高分低能”的可以洗洗睡了。
18岁的熊轩昂对社会阶层的认知,已经远远超出了自己的年龄。而我们当中很多人,直到28岁,还无法认清阶层竞争的本质规律,还在平庸的职业生涯里颓唐和迷茫。
我们老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可不幸的是,你出生的地址,就已经构成了千差万别的起跑线差距。
首都>直辖市>省会城市>中小城市>县城>农村——这条不仅是鄙视链,更是真真切切的阶层食物链。
北京考生相较于其他城市,所拥有的“遗传优势”,可不仅仅是随原生家庭附带的房产、收入和户口,帝都发达的商业、人文和时政氛围也是北京孩子们得天独厚的早教资源。
其他地方同龄人只能在书本上阅读的、或者只能从传言中听闻的东西,北京孩子却亲身经历,耳濡目染;其他地方同龄人负担不起的电子教辅工具、教学硬件,却是北京孩子人手一份的标配——日积月累之下,直到高考那天,大城市的孩子,凭空地就比其他地方的孩子,多出了18年的见闻优势。
连高考试题都隐含了阶层鄙视——“共享单车”,这个二三线以下城市居民尚且不知为何物的东西,也赫然出现在了2017年广东省语文高考考题之上。
03
高考,作为唯一一项不用拼爹的竞争,如今,也变成隐形拼爹。
能够被代际传递的,除了物质财富,还有精神财富。
平民子弟与中产子弟、富家子弟的差距,已经不在于教育硬件上。富人子弟们特有的“富人心态”,早已从父辈的言传身教中,潜移默化地完成了代际传输。凭借父辈基业,他们生之俱来地熟稔了成百上千种通向富裕的“模式”和“经验”,他们可以仅凭路径依赖或资源变现,就能过上体面的生活。读书考试,对于他们,只是其中一个巩固阶层、巩固命运的选项而已。
而对于贫困学子而言,这份试题,已经是走出穷乡僻壤唯一的冀望所在。而更为悲催的是,这份声称已经做到“尽量公平”的试题里,还有很多知识和考点,远远超出了他们所能买到的课本和练习册。
所以,这也正是我对现在媒体舆论大肆宣扬的“素质教育”,并不感冒的缘故。
#p#分页标题#e#
若是哪一天的中国,不再以考试分数作为录取依据。而是以所谓的“才艺、见闻、公益”之类的虚无缥缈的“素质”作为选拔标准,那么毫无疑问,占有更多教育资源的富家子弟,必定会用其强大的支付能力,在各项“才艺”上倾注教育投入,每年全家出国旅游十次增长见闻,每年投入一笔不菲费用进行公益实践等等……所谓的“素质教育”,背后拼的都是人民币。
而那些贫苦孩子,那些连钢琴都没有摸过、连麦当劳的门都没有进去过的屌丝学生,即使具有强大的应试能力,也会因为“素质不够”而被阻挡在名校的大门之外。阶层晋升的通道将对他们彻底关闭。
04
中国现在彻底阶层固化了吗?通过高考,还能实现阶层提升吗?
本叔觉得,可以。
之所以很多人会产生“阶层固化”的错觉,大概是因为,我这么努力,为什么还没有成为赵家人?为什么还没有跻身于财富金字塔的顶端?
实际上,如果你是一个贫困农民,通过考试和打拼,终于在小县城扎根,成为当地工薪阶层,这也算“阶层提升”;如果你是一个小城市工薪家庭出身,最后你努力工作,在大城市混成了白领,也是“阶层提升”……
人的目光若是只盯着特权阶层,那就永远不会感受到阶层的流动。
记得以前教我化学的一位老师,当年是中山大学化学系本科毕业,那个年代的本科生简直是天之骄子。可是,我始终不明白她一个高材生,为什么要跑到粤西小城的一个二线重点中学来教书。
她说她很喜欢现在的城市,因为,她的家乡在西南省份的落后农村,那个时候,她们家连自来水和自来电都没有。
我们看不上的“粤西小城”,在她心目中,却是犹如天堂一般的存在。能够在这里执起心爱的教鞭,能够在温馨的小屋里洗上热水澡,上上网看看电视,对于她自己而言,已经是非常了不得的“阶层提升”了。
一个闪亮的文凭未必使你大富大贵,但它可以让你小富则安。
阶层提升就是代际接力赛,学霸出身未必能撼动家庭背景的先天差距,但它可以让你的下一代,处在比你更高的起跑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