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师大附中名师解读高三一轮复习策略
52fw.cn 09-02 次遇见ZAKER 哈尔滨记者 张巍
2021 年高考已落下帷幕,高考全国乙卷的命题聚焦核心素养,突出关键能力考查,加大了开放题的创新力度。那么准高三生如何备战 2022 年高考,在整个高三复习占时最长、内容跨度最大的一轮复习中,又该如何更好地把握高考方向、抢占先机、高质量进行高三复习呢?针对师生、家长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报特邀哈师大附中高三学年各科名师解读高三一轮复习策略,让正在备战 2022 高考的你不迷路。
解读名师:朱红权
哈师大附中高三语文备课组长。教育硕士,哈尔滨市优秀教师、市骨干教师。第七届 " 语通杯 " 东北地区知名高中语文教育论坛 " 现场授课一等奖 ",第五届全国高中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 " 现场授课一等奖 "" 最佳诵读奖 "。哈尔滨市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柞树之春——一个文科班的写作时光》一书。
2021 年黑龙江等十二个省份使用高考全国乙卷。从总体难度看,要难于以往的全国Ⅱ卷。试题命制总体上平稳中略有创新,依然延续高考命题守正出新的特点。为了更好地迎接 2022 年的高考,现阶段的一轮复习要注意整体的节奏感,要注意几大方面的有机和科学地结合。
学教结合,以学为主
所谓 " 学教结合 " 是我多年坚守的学教理念,即教师要做一个 " 学生式的教师 ",学生要做一个 " 教师式的学生 "。《礼记 • 学记》中有言:"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这里我先只谈对学生的建议。虽然我们的教与学的理念已经更新了好多轮,但我不得不说,多数学生还是处在被动接受的状态。我们知道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复习的主体更应是如此。所以首先建议考生们能够站在教师的角度去研究高考。正所谓 " 取法乎上 ",才 " 仅得乎中 ",我们不能只是低头做题,要抬头看看 " 天空 ",观观 " 风向 ",也就是要对考试的基本规律、要求、方向等做一些必要的了解。再加之教师的辅助,这样才能在高考这条路上走得更智慧、更扎实、更从容。
所以,学生也要知道 " 一核四层四翼 " 的高考评价体系。所谓 " 一核 " 表现的是考查的目的,也就是为什么考。" 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 ",是对素质教育中高考核心功能的概括。所谓 " 四层 " 表现的是考查内容,也就是考什么。" 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 ",是素质教育目标在高考内容中的提炼。所谓 " 四翼 " 表现的是考查要求,也就是怎么考。" 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 ",是素质教育的评价维度在高考中的体现。基于此,近几年的语文高考有三个核心关键词:" 情境 "" 任务 "" 辩证 "。出题者往往设置真实的问题情境,给出任务指令,对考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进行综合考查,在这一过程中考查学生的思辨力。所以,现在的语文高考对考生的要求是很高的,我们要有基本的理论站位。语文不是可学可不学、学多学少一个样的鸡肋,而是一门能够影响甚而决定考生高考层次的重要学科。
点面结合,以点为主
我们跟学生强调 " 成败在一轮 " 的观念。因为一轮复习时间最长,内容最全,讲练最透。一轮复习的典型特点是,逐个知识点专练,这是储备 " 必备知识 ",提升 " 关键能力 " 的必由之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对语文高考的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这四大类型的知识点进行梳理,要逐个研究清楚,并运用纯熟。
这里有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各种错误类型的梳理,更重要的还有各种逻辑关系的厘清。
这里有小说、散文基础知识点的积累,比如小说中可能涉及到的六大类型题——人物、情节、环境、语言、技巧、主题——的命题角度及规律。虽然近几年的高考更加灵活,但也不是无迹可寻的。比如 2019 年全国Ⅱ卷的《小步舞》,其中一道主观题是 " 小说中的卢森堡公园苗圃在情节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其实就是将环境描写的作用和情节的发展嵌合在一起。如果我们有了必备知识的储备,再加上对具体情境的分析,就不难答出。
这里有文言文的必备知识储备。比如高考必备的 120 个实词和 18 个虚词的词义及基本用法,当然对于实词来讲,只积累 120 个还远远不够。再如 2020 年全国Ⅱ卷文言文翻译的两道题,关键的知识点 " 僭 "" 悚 "" 跋扈 "" 第 " 等都不是 120 个实词的范围内。所以建议要积累至少 300 个常用的文言实词。
这里有诗歌鉴赏的常用技巧、题材、形象、情感等的分类讲解。我们都需要扎扎实实地积累。另外也要提醒考生的是,要在积累的基础上,研磨精准的表达。有的老师教学生 " 能写多少写多少 "" 跑马圈地 " 的答题方式,这是不科学的。比如 2017 年全国Ⅱ卷《送子由使契丹》的主观题:" 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就性格而言,当年很多考生答的是 " 乐观 ",而参考答案给的是 " 旷达 ",如果严格来评分,答 " 乐观 " 应该不给分。因为二者是有明显差别的。" 乐观 " 是对未来充满希望,而 " 旷达 " 是指对现状看得开、想得通,据原诗分析,此处确为后者。
所以大家在平时练习的时候,要养成精准答题的思维习惯,切不可模棱两可、含混作答。另外,因为一轮复习的明显特点——专项性——也有明显的弊端,即缺失综合性,在长达七八个月的专项复习过程中,如果没有综合训练,学生的思维会深度有余,广度不足,也不利于综合素养的养成,所以,建议考生每周要做一套综合套题,这样点面结合,才能收获最佳复习效果。
" 真 "" 模 " 结合,以 " 真 " 为主
一轮复习,多为以理论学习指导解题实践,然后再以解题实践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多阅读、多做题,以阅读、研磨高考真题为主,以模拟题为辅。
我曾把高考真题比作 " 君子 ",把模拟试题比作 " 小人 "。《资治通鉴》有言:" 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 高考真题这一 " 君子 ",命题方向正,考查典型而温和,有利于考生掌握高考的最真实的特点,能够在与之交往的过程中找到最佳的成长路径;而模拟题这一 " 小人 ",命题角度多为刁钻,考查方向多元而凌厉,往往给考生以下马威、当头棒。不过,从人际交往上看,君子与小人冰火不相容,但是从高考复习角度看," 君子 " 和 " 小人 " 要有机结合,因为," 小人 " 会想尽办法,挖掘你的缺点、短板,所以做一定量的模拟题,会让你找到很多自身的不足,如果你再具有 " 闻过则喜 " 的胸怀,那将是有益的补充。
所以,一轮复习乃至二轮三轮复习,这个原则应该贯穿始终。把最大的力气放在高考真题的研究上,三遍为宜,再把一部分精力放在新的模拟题中,互为补益,终有所成。
读写结合,以质为主
#p#分页标题#e#很多高三的考生忽视阅读,觉得高三只需要做题即可。我觉得这样做过于偏狭。从现在的高考来看,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学生如果没有一定的阅读视野,是很难应对的。解题的前提是理解,理解的前提是积累,积累的前提是阅读。无米、无源的语文复习只能是机械的、狭隘的,只能解决一些表面的问题,所以很多考生都有语文成绩忽高忽低、很不稳定的困惑。那是因为没有在真阅读的基础上形成真的语文思维。
语文四大核心素养 " 语言建构与运用 "" 思维发展与提升 "" 审美鉴赏与创造 "" 文化传承与理解 ",都是需要真阅读的。做题式的阅读是碎片的,解决不了本质问题。根据近些年的高考特点,阅读一些文艺理论的文章是有必要的,阅读一些时事新闻是必须的,阅读一些文言人物传记、议论散文、传统文化知识是必备的,阅读古典诗歌及鉴赏文章是必修的,阅读一些文化小说、哲理散文是必行的。
如果实在没有时间,也可以将高考真题的各种类型的文本结集,进行纯阅读。语文的学习是最不能功利的,它必定是综合战。只有有了阅读的习惯才有了走向高考考场的底气,才有了走向人生赛道的真气。
所以说阅读要常态化,除此而外,写作也应是高三复习的常态。而且二者都要注重质量。写作是高三语文学习的一个难点。学生时间少,任务重,往往没有大块的时间去写作。所以大多数同学都是碎片化的写作,或者是只逢考试才写作。而我建议大家要经常写作,尤其是高考年的三月份开始,要进行周写作。写作也要序列化、系统化,不能拿过一个材料就写。比如,可以分块写作,将一篇作文划分为 " 题目写作 "" 立意写作 "" 开头写作 "" 结尾写作 "" 结构写作 " 等;可以分体裁写作,如议论文、散文、记叙文、倡议书、演讲稿、辩论稿、读后感、书信等;可以分主题写作,如家国情怀、中国精神、科技创新、文化传承与自信、生态环境、五育教育等;可以分材料类型写作,如一般材料类、寓言类、故事类、哲理类、时评类、漫画类等。常态化、序列化、系统化是我们从本质上掌握一种技能的有效路径,我们应该在复习的过程中一以贯之。
以上是我对于语文高考复习的粗浅建议,只是愚者一得,希望对各位考生能有点滴作用,更希望每个考生探讨出更科学、更适合自己的方法,预祝大家虎年 "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 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
实习编辑 李轩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