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构的“种草” 是污染购物环境的“毒草”
52fw.cn 05-01 次遇见相较于线下购物,网购由于赋予了用户评价的权利,一直被称作是一种信用经济。而从过去的刷单到现在的刷“用户体验”,正在毁坏这种信用基石。
“亲测有效”,“真的非常有用,虚构说“好”,才是真正的“不好”。
工作室、推广公司、职业写手,从写到发布,明码标价,一条龙“服务”;编经历、结合卖点、“软一下”、多用表情,“种草”套路早就“标准化”。在这样一种职业化、产业化的“种草”产业链操控下,看似无比热闹的“用户体验”,不过只是一种扭曲的虚假繁荣。它把“种草”这个概念给污名化的同时,也进一步增加了用户在网购时的“无所适从”——不少人网络购物都习惯“先看下评论再作选择”,但这可能正中部分作弊商家的下怀。
用户体验被虚构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根据小红书提供的数据,2019年1月至3月,其反作弊技术团队已处理涉及代写代发的黑产账号138万个,作弊账号38万个,作弊笔记121万篇。应该说,网络购物发展到今天,对于其中的套路,购物者并非毫无心理准备。但是仅一个平台所处理的作弊账号和作弊笔记就以百万计,说明“用户体验”的真实度,可能比多数人想象的更低。这对那些自我标榜靠“口碑”做出来的“网红”产品,想必是一种讽刺。
遍网都是“买”来的“种草”,只要不揭穿,看似买卖双方都“相安无事”。然而,不能低估这种虚购用户体验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它不仅对购物者造成误导,更是对于网络购物环境的直接伤害。过去,人们抱怨一些线下购物的环境差,多可能指假货多、价格虚高,但至少还具备一定的“辨别”能力和选择空间,而在网络购物场景中,面对这类成系统性的真真假假被“美颜”的用户体验,消费者几无招架能力,甚至连卖家都不一定知道哪条是真用户的实感,哪条是虚构的“种草”。
相较于线下购物,网购由于赋予了用户评价的权利,一直被称作是一种信用经济。而从过去的刷单到现在的刷“用户体验”,正在毁坏这种信用基石。特别是在消费升级的今天,如果用户的评价体系和参照体系都被“污染”了,又如何倒逼供给端把精力放在质量的提升上?
其实,对于商家的此类行为,并不缺少规制措施。《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明确规定,电商不得进行虚构交易、虚标成交量和虚假评论;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也明确,经营者采用刷单、炒信等方式帮助自己或其他经营者进行虚假宣传或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情节严重的,最高可处200万元罚款。
对于刷单、虚构用户体验这类商业作弊行为,近年来相关法律体系一直在不断完善。但如何让法律对接现实,真正形成对作弊者的真实威慑和约束,还需要打通执行关。当然,平台方首当其责,建立有效的防作弊机制,应纳入平台建设的必要成本中去。媒体曝光后,监管部门应及时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