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的“东方咖啡故事”破灭 留给创业的思考是什么?
52fw.cn 04-07 次遇见(原标题:瑞幸的“东方咖啡故事”破灭 留给创业的思考是什么?)
瑞幸咖啡财务造假,在这两天的资本圈中被议论得沸沸扬扬,公司股价一度暴跌超80%,市值缩水354亿元。这起“爆 雷”事件不仅掩埋了众多全球知名投资机构,还给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带来恶劣的深远影响。
当然,如今探讨这起事件将带来的一系列连锁反应,或者是公司的巨大诚信危机已没多大意义,毕竟该来的总会来的。我们更需要反思的是,这样一家头戴光环的明星公司、一个被资本堆积出来的“独角兽”,何以至此?
我们先不从外界揣测的“金融骗局”来分析这件事,假设这是一个正常的创业失败案例,那瑞幸咖啡作为一家成立到上市仅用了18个月的创业公司,从风风光光到跌落神坛,又给创业者拉响了怎样的警钟?
瑞幸爆 雷,致命根源还是那个老生常谈的“烧钱”模式。
瑞幸爆 雷以后,其线下咖啡门店却“爆单”,但消费者并不是用行动来支持瑞幸挺过难关,而是想着能占的便宜赶紧占了,手上的优惠券再不用恐怕就用不了了,而这,就是瑞幸一直以来深受质疑的商业模式——疯狂烧钱补贴攒流量,只可惜,如今看来,烧钱烧来的用户对其并不是那么忠诚。
在资本助推下,从2018年在北京银河SOHO开出第一家店之后,瑞幸就以一年开2000家店气魄,开启疯狂扩张路径。与普通咖啡店不同,瑞幸大都以小面积店铺为主,有的甚至没有店内座椅,基本靠外卖、自取业务。
再看其获取用户的方式,从始至终都停留在大肆补贴上,在现有产品定价的基础上大额补助获客,虽然以此为捷径走上上市,但迄今这种“烧钱”补贴模式仍被业界诟病。事实上,瑞幸发布的财务数据一直以来都缺乏利润亮点,只不过,其自诩的“战略性亏损”仍让投资者有盼头。
实际上,资本市场对“战略性亏损”一点也不陌生。前有京东,后有乐视、拼多多、蔚来汽车等,走的都是一样的上市之路。持续亏损烧钱获取可观的用户数量,然后登陆资本市场,然后逐渐扭亏为盈进而快速增长。
不可否认,京东借此成功了,淘宝也成功了,国内外投资者起初对于中国企业烧钱扩张的模式颇为认可,随后的互联网创业大多沿用这样的方式,风投大量投资这类创业企业,希望实现一朝暴富。其实,这种现象早在2000年美国互联网泡沫时代就出现过,但后来这股泡沫很快就爆破了,但全球投资机构似乎没有吸取此前的教训,在中国出现的类似泡沫中依然重蹈覆辙。
直到近些年,随着乐视迅速衰落、WeWork深陷资金断裂危机等一连串的事件,先烧钱后盈利的商业模式越来越受到资本质疑。事实上,从瑞幸咖啡去年5月上市的表现也可见一斑,上市之后连续三日,股价连续下跌。如果说瑞幸咖啡一开始就是一个“金融骗局”的话,那作为局外人的二级市场上的投资机构则看得很清,瑞幸给出的未来三到五年依然烧钱补助的计划,缺乏清晰的盈利模式,根本不受资本认可,投资者要看到的是业绩和发展前景。
不难发现,拼多多也好,瑞幸咖啡也罢,都希望复制京东的成功故事,然而却忽略了一点,京东当年所在的时代,跟当今市场相比,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流量来看,京东当年发力的时代人口红利依然存在,电商行业发展也在初级阶段,烧钱的确可以让用户拥护一个新兴事物,但如今,人口红利消失,流量也趋于饱和,再加上行业巨头已现,格局趋于稳定,单纯靠补助,而不是品质来赢得用户的认可,显然不可持续,一旦补助取消,虚假的繁荣就会破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