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支付的中场硝烟四起:电商系玩家仍是主力
52fw.cn 06-05 次遇见一场618将暗流涌动的信用支付战争打响。京东金融将“白条24期免息分期”作为主力,推众多线上爆款,“尝鲜”线下各大商业场景,携手56家银行,联动百万品牌商户,覆盖近300个城市以及餐饮、商超、服装、智慧公共出行等多个领域。
无独有偶,信用支付创造了土壤,美团等非电商系的玩家也借机入局信用支付,更别说,天猫、苏宁等已纷纷针对618推出“分6期免付1期”活动,爆款商品3、6、9、12、24等多期免息政策。
疫情后,首个大型购物节给信用支付新的土壤,折射出各大金融服务平台拓展信用支付、出圈金融服务的野心,也暗含着由疫情加速的数字化生活趋势与机会争夺。
信用支付的中场战事来临
疫情催生了全社会的数字化进程,用户数字化加剧,消费金融加速渗透各类生活场景,熟悉的信用支付也因此进入白热化状态。
时间倒回6年前,首个互联网信用支付产品——“京东白条”在2014年2月面世,消费者在京东购物时,可以获得最高5万元的信用额度,享受“先消费、后付款”30天免息期或者3-24个月分期付款服务,且执行利率低于银行信用卡。
这是一种新的消费形式,有别于信用卡,由互联网公司基于大数据技术向消费者提供信用消费额度,信用支付时代自此开启。
2015年4月,蚂蚁花呗正式上线,用户在消费时,可以使用花呗的额度,享受“先消费,后付款,下月再还款”的购物体验,该功能主要用于在天猫、淘宝上购物,受到了广大消费者青睐。
今年又因为新入局者,信用支付行业激起了火花。今年一季度,腾讯酝酿已久的信用支付产品终于浮出水面,腾讯“分付”产品近日已经开始灰度测试,部分微信用户已经上线了分付功能,用户吃饭、购物、看电影等各类消费场景均可使用“分付”,暂不支持用于发红包、转账等。
就在腾讯还有些遮遮掩掩的时候,美团金融近期上线“月付”消费信用产品,与此前上线的现金贷类产品“借钱”一并入局市场厮杀。 信用支付巨头混战的格局已经初步显现。
电商系是主力玩家
竞争胶着,谁能胜出,是信用支付浸淫多年的电商系,还是刚进入的互联网大厂?
分析人士指出,信用支付生活背后是风控、场景、平台运营综合能力的比拼,然而,任何一项能力均非一朝一夕练就,例如如何利用大数据风控手段对用户在信用支付前、中、后全环节的风险管控,比如用户画像、信用评估、风险管控,如何为信用支付提供丰富的场景,如何与信用支付产业链条上的场景商家、用户、金融机构等协作配合等。
目前,能够提供基于各消费场景的随借随还的信用支付服务、能够与消费者的购物体验、购买场景无缝连接,能够做到循环授信的公司多是电商系头部玩家,比如早期率先推出信用支付产品“白条”的京东金融、基于阿里电商场景并不断扩圈的蚂蚁金服。
究其原因,信用支付服务对风控能力、场景把控能力、产品设计、整体的运营能力等都有严格要求。以“京东白条”为例,其称基于机器学习能力构建起白条业务的风控体系,实现了AI模型技术的大规模商用。据了解,京东白条基于人工智能的风控体系已经迭代了40多个版本,在多年业务积淀和数字科技支撑下具备了信用支付发展所需的核心风控优势。这类玩家显然是当下的主力玩家。
信用支付引银行入局
就在互联网发力的同时,银联云闪付今年5月发布App8.0版本,向生活平台升级;各大银行纷纷加速信用卡数字化进程,加快与具备场景的互联网公司合作,升级信用卡服务,并全方位、无缝隙连接到生活场景中。
在白条、花呗免息分期之前,信用卡一直扮演着信用支付的重要角色。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境内信用卡授信总额达17.37万亿元,中场,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可以预见,由于具备强大的场景掌控能力、技术能力与运营能力,加之开放的平台定位,他们将更有能力拓展信用支付业务,加强对外合作,并且更有能力开展基于用户的交叉营销与运营,也将更加具备市场竞争力与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