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学前教育调查报告
runsly 04-03 次遇见幼兒園教育調查報告(一)
幼兒教育是爲一個人終身的學習和發展做準備的教育,是爲人的終身學習和發展奠定良好素質基礎的教育,而奠定良好素質基礎的關鍵在于教師是否有良好的教育素質和創新能力,也就是說教師對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及組織方式與策略及教育環境的認識不僅影響幼兒園教育實踐,同時也隐含着教師的教育觀、兒童觀。
一、調查對象:牡丹江市林管局幼兒園全園教師
二、調查方法:談話法
三、調查步驟:
1、根據中央教科所幼教室編寫的“對世紀幼兒教師繼續教育叢書《幼兒教育──自我評價手冊》”拟定測查的題目。
2、分别以林幼教師對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組織方式與策略、教育環境等的認識水平進行個别測查,同時,對園内教師**年以來論文情況和參加評好課情況進行統計,爲創新教育研究提供依據。
四、調查結果:
1、我園教師對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組織形式和策略、教育環境等的認識較差;
2、青年教師和中青年教師進行創新教育研究前的認識水平總體來說是均衡的。經統計檢驗,天顯著性差異;
3、從**年以來我園教師文章的發表情況和評好課獲獎情況看出教師的科研水平和教研能力不夠理想,有待提高。
五、分析與讨論:
25歲以下的青年教師和25歲以上中青年教師在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認識上存在一定的差異,百分比分别爲54.6%和46.6%,25歲以下的青年教師比25歲以上的教師回答問題的正确率高出8%。我們認爲,這一結果說明青年教師雖然年輕,但她們思想領域比中青年教師寬,敢于開拓,有股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創新意識較強,而年齡較大的教師雖然兢兢業業,但常常以經驗來開展工作,比較保守,因此,在認識上和青年教師存在一定的差距。
結果還顯示,我園教師在回答“當幼兒的興趣、關注點與你想要進行的活動發生沖突時,你的做法是什麽?”這題時,正确率達85.5%。說明我園教師通過“适應我國國情,提高幼兒素質”的實驗和近幾年的教育改革,能認識到:兒童是主動的學習者,是我們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兒童的人格和基本需要應得到應有的尊重和滿足。
六、建議:
1、根據林幼教師對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組織方式和策略、教育環境的認識較差的實際情況,首先要在教師中樹立創新觀念;樹立以人的生存發展爲本的全局性的多樣性教育觀;樹立起尊重、賞識、喚起幼兒主體意識、發揮幼兒主體精神變“學會”爲“會學”的良好教育觀念。教師要認識到兒童是人,是發展着的、能動的主體;是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教師要尊重和滿足幼兒的需要,要看到幼兒獨特的認識特點,看到幼兒之間的個體差異。要把兒童看做主動的學習者,允許他們根據自己的需要和興趣從周圍環境中選擇學習的内容。其次,要爲幼兒營造創新的環境。要促進主客體的相互作用,就要爲幼兒提供環境、材料,引發幼兒主動探索,使幼兒在與物體的相互作用中獲得有價值的經驗。教師要清楚地認識到,環境的創新是爲了孩子的發展,孩子們需要的是活的環境,而不是擺設。要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哂酶鞣N感官、多種方式與環境發生積極的交互作用。教師要給幼兒提供豐富多樣的、物化教育目标和内容的材料。材料的提供方式應易于激發幼兒的探究活動,使幼兒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中獲得對事物的認識。從而發現事物間的關系。
2、正确處理好“創新”與“繼承”的關系。根據我園青年教師和中青年教師對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認識有一定差異的測查結果,我們認爲,雖然青年教師在某些認識上成績高于中青年教師,但不管是青年教師還中青年教師都要正确地處理好“創新”與“繼承”的關系。另一方面,必須對教學内容及組織策略進行改革,活化教育過程。這對我們教師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中青年教師在積累經驗的同時要敢于創新,要有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這是培養創新人才的根本保證。
幼兒園教育調查報告(二)
在對幼兒進行品德教育時,我們常發現有的幼兒道德認識與道德行爲不相一緻。爲什麽會出現這樣的現象?怎樣才能使幼兒的道德認識與道德行爲相一緻呢?爲此,我們做了認真的調查和分析。
一、調查方法我們在全區調查了區屬不同性質的幼兒園。調查對象:中班4-5歲幼兒200名。調查以開封市品德教育評估标準以及我區中心教研組制定的評估标準爲依據。調查方法是采取随機抽樣,以問卷爲主,兼聽、查、看等方法相結合進行。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從調查結果看,幼兒回答是令人滿意的,回答問題正确的占幼兒總數90%以上。如回答跟爸媽上街要不要買東西?爲什麽?
如果不買怎麽辦?正确率高達98%。由此可見幼兒對道德行爲的好壞是能正确分辨的,說明幼兒園對幼兒進行品德教育是有成效的。
爲了弄清孩子的真實表現,我們又對其中50名幼兒進行了家庭調查。從調查結果看,幼兒的道德行爲表現是很不理想的,幼兒的道德認識與行爲是嚴重脫節的。如對幼兒提問的第一個問題“客人來了怎麽辦?客人走時怎麽說?”有一位幼兒這樣回答:
“客人來我把他請進屋,然後給他倒水,再給他拿水果吃。客人走時我對他說再見,歡迎你下次再到我家來玩!”這樣的回答,誰聽了都會滿意。可是,這位幼兒的媽媽卻說:“這孩子,家裏來客人他什麽也不說,有時讓他說他也不說。”如再問一幼兒:
“跟爸媽上街時要不要買東西?”這位幼兒說:“不要他們買。”
“爲什麽不要買呀?”“老師說不要亂花零錢。”“街上有些東西不衛生。”可我們在問她奶奶時,奶奶說:“我們這孩子真沒辦法,隻要帶她上街,看見什麽要什麽。如果不買她就哭。”
在調查中我們還發現,在10%的教師家庭中,幼兒道德認識與道德行爲相統一的占80%(5人中有a人是一緻的);在24%的幹部家庭中幼兒道德認識與道德行爲相統一的占50%(12名中有6人是一緻的);在50%的工人家庭中認識與行爲相統一的占19%。(26人中隻有5人是一緻);其他家庭中幼兒的認識與行爲相統一的更少。總之,從對50名幼兒調查中,認識與行爲相統一的隻占3%左右·
三、值得我們注意的幾個問題幼兒道德認識與道德行爲的相互脫節,應該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如果忽視了這一點,我們的品德教育将會成爲一句空話。
教師對幼兒的教育不僅使孩子具有一定的道德認識,更重要的是使這些認識轉化成他們的行爲。我們認爲對幼兒進行品德教育時,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p#分页标题#e#1、培養幼兒良好的道德情感對幼兒進行道德品質教育時,要對他們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持之以恒,導之以行。在使幼兒明白道理的同時,着重從培養幼兒的道德情感入手,使幼兒懂得:遵守道德規範,不能光從自己的主觀願望出發,想幹什麽就幹什麽,不想幹什麽就不幹什麽,而要使自己的情感符合道德規範。同時,及時糾正幼兒從自己的感情出發,不自覺地做出不合道德要求的事。()教師和家長在教育幼兒時,要以自己良好的道德情操去影響他們,要以情育情,豐富幼兒的道德情感,這樣才能有利于幼兒良好行爲的形成。
2、當前獨生子女增多,作爲父母應切實負起第一任教師的責任幼兒在家時,父母要進行必要的道德教育,更要成爲幼兒的榜樣,一言一行要爲幼兒樹表率,同時還要注意對孩子嚴格要求與尊重孩子相結合,要善于發現孩子的優點,不失時機地進行肯定與表揚,從而養成幼兒良好的道德行爲。特别是孩子在家時,家長要鼓勵孩子克服困難,盡量多做一些他們能做的事。父母不要大包大攬,在孩子做的過程中要及時加以提醒和指導。如早上穿衣、戴帽,要讓幼兒自己動手,不要因爲家長急于上班或爺爺奶奶的疼愛,而替孩子穿戴。
3、建立幼兒園與家長聯系制度,取得二者教育的一緻性現在幼兒園每個班都有與家長的聯系,但真正聯系的似乎不多。因此幼兒在家裏的表現老師不知道,幼兒在幼兒園的表現家長不知道,這樣就很容易造成教育的不一緻性。所以對幼兒進行品德教育時,要切實加強與家長的聯系。幼兒園的教育内容與要求要讓家長知道,幼兒在家裏的表現也要及時反饋給教師,教師應針對幼兒在家裏的表現,有的放矢地教育幼兒。隻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真正教育好孩子。
4.家長要有選擇地帶幼兒參加社會活動随着改革的不斷深入,一些家庭的社會交往逐漸增多,所以社會上一些人的不良行爲也會直接影響幼兒,對幼兒道德行爲的形成産生不良影響。因此,父母要有選擇地帶幼兒參加社會活動,有選擇地看一些電影、電視,有選擇地去一些文化娛樂場所,同時,還應對幼兒聽到和觀察到的不良社會現象,告訴幼兒哪是好,哪是壞,應該怎麽做,不應該怎麽做,逐漸提高幼兒分辨是非的能力。
5、創造良好的家庭和社會環境幼兒園要适當開辦類似專題講座性質的家長學校,不斷提高幼兒父母的自身素質;争取社會力量,爲幼兒爲大家創建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以促進幼兒道德行爲的形成。
幼兒園教育調查報告(三)
一、導言:
1、調查的目的: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環境,父母是孩子天然的老師。親情的紐帶,使家庭教育具有着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不可代替的地位和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引導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觀、道德觀,幫助孩子走向成功;反之,必然使孩子滑向反面。因此,父母應該盡好教育子女的責任與義務,當好孩子的首任老師。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二者之間不能割裂開來,缺少那一個環節,都會對孩子産生不良的影響。因此,我想通過調查,研究有關家庭教育的一些問題,以便更有針對性指導家庭教育,使我們的下一代健康成長。
2、調查的對象:
此次調查的對象爲長江委幼兒園的孩子,共發放情況調查表250份,回收有效問卷227份。調查對象中,離婚、喪偶、再婚及其他家庭占8.8%。被調查的家庭成員中,在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有固定工作的約占82.83%,從事個體經營、及工人的約占39.91%。
3、調查的方法:采取問卷調查。
家長問卷形式問答爲主,在關于對幼兒園教育有的意見建議方面,采用開放式征詢。
二、調查結果分析:
(一)家庭的一般情況:
1、從家庭的經濟收入來看:
由于我園是委屬機關幼兒園,家長的家庭收入比較穩定。以接受調查的227個核心家庭爲例,家庭月每人平均收入在3000元以上者占其總數的45.3%;在1000——3000元之間的占其總數的75.5%;另外,許多孩子的家庭中還有老人資助。
望子成龍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願,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日後能出人頭地。他們都非常重視其子女的教育,穩定的經濟收入爲家長開展家教提供了一定的物質基礎。
2、從家長的學曆及職業來看:
父母親的文化水平在某種程度上決定着家庭教育的思想與方法。而父母親的學曆層次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化水平的高低狀況。調查表明,我園幼兒父母親的學曆情況是:父母親是博士的約占總數的2.7%;父母親是大本文化以上學曆的約占其總數58.31%;父母親是大專以下文化學曆的約占其總數35.13%。
父母親的職業概況也是家庭環境的一個基本要素。結果表明,父母親是工人或個體勞動者的比例約占其學生父母親總數的43.27%;其次是一般職員,是其父母親總數的14.6%;而機關幹部及企業管理人員占5.4%。這個比例大緻同上述父母親的學曆層次一緻,說明了父母親的學曆同其職業相對應。
由于家長一般都在本市範圍内上班,不用花費很多上下班的時間,且有95.58%的孩子以單獨居住和同父母居住爲主,因此說:家長是有能力、有時間進行家庭教育的。
(二)家庭教育觀念:
從現狀調查中我們發現:
目前絕大多數家長對子女的學業期望值很高,“望子成龍”,希望孩子盡快成才仍然是當今家庭教育的主旋律。調查結果顯示,希望子女将來做學有專長的知識分子的占48.67%,“當國家公務員”的占10.62%,“參軍或當警察”的占9.7%,“聽其自然”的占22.12%。
以家庭智力投資爲例,盡管有的家庭經濟收入并不十分富裕,但是對于智力投資并沒有手軟。調查表明,約8.1%左右的家庭每月爲孩子進行有意識的智力投資500元以上,每月300——500元的占27.43%,每月200——300元的占20.35%,這些數字表明,家長們爲了孩子的家庭教育,已經在盡自己的可能。家庭智力投資的主要内容是利用雙休日對孩子進行輔導的各類興趣班(包括舞蹈、圍棋、英語及繪畫和樂器類)、還有購置書籍磁帶,以及家庭電腦等等。
在家長對子女的學業期望上,絕大多數家長表示,管好孩子學習,是家庭教育的第一位職責,至于其他教育則是其次。這些家長認爲,隻有孩子好好學習,将來考上大學,才能獲得一定的社會地位和利益。
在家庭教育内容上,71.68%的家長隻重視智力教育,他們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放在子女的學習上,而隻有6.6%的家長認爲應重視孩子的良好個性的培養,7.5%的家長認爲應重視孩子的法制教育,也隻有7.9%的家長平時能注意與孩子一起玩。有的家長溺愛孩子,把孩子當成小皇帝、小公主,孩子在家裏47.8%的自我服務性勞動是被動的,有52.2%的家務勞動是被動的。
#p#分页标题#e#調查中發現,在家庭教育類型中,95.57%的家長認爲教育孩子的好方法是“表揚鼓勵、耐心說理”。在這些家庭中,家長雖然懂得教育子女的方法,但卻有55.75%的家長認爲當孩子犯了錯誤的有效方法是“打一頓、全家人不理他、罰站、關在家裏不許出去”等。這說明,有半數多的家長教育孩子的理論水平與實際操作不成正比。
此外,雖有99%的家長重視對孩子的家庭教育,但是他們的表現卻是:每天即使有一段相當長的業餘時間,但把它用在孩子身上的很少,或者即使在一起也沒有多加引導,家長平時大部分業餘時間都用在了做家務、看電視報刊、參加文體娛樂等活動上,占95%,對孩子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
(三)母親是家庭教育的主要角色:
我們已經知道,絕大多數的家長都十分重視對自己孩子的教育。然而,調查情況表明,在家庭中經常管教孩子的是孩子的媽媽,約占其家庭總數的61.43%,其次才是孩子的爸爸,約占30.97%。這可能與父母親的工作和生活特點以及孩子的年齡有着直接的關系。由于生活的關系,孩子在家裏與媽媽的關系較爲親密。調查表明,有56.63%的孩子樂意接受母親的教育,有31.85%的孩子樂于接受父親的教育。且,參加家長會或學校要求家長參加的活動,也都是母親是主要參加者。這都說明家庭教育孩子目前主要還是依托于孩子的母親。作爲孩子母親的教育方法和思想,更大程度影響了孩子的品質,決定了家庭教育的質量。但是應該清楚的是,在現代社會的家庭教育中,父親的作用是任何人不能代替的,父親對孩子的性别角色、性格的形成、智慧的培養、能力的形成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影響。
(四)家庭環境是教育的基礎
在緊張忙碌的節奏中,豐富活躍家庭業餘文化生活,是提高家庭現代生活質量的必然要求,也是傳播文明理念的有效途徑。俗話說得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說明了環境對人影響的作用不可忽視,這種影響包含了與教育相促進和相矛盾兩方面,對兒童的身心發展有時可能是有利的、積極的,有時可能是不良的、消極的。所以,父母要努力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爲孩子健康成長提供的基本保證。
由上面的結果分析表明:現階段的家庭教育中,家長隻重視孩子知識技能的獲得而忽視孩子能力的培養,還有一部分家長主動參與教育的意識薄弱,覺得我交了錢,你們是老師,這孩子我管不了,全交給老師了,處于被動的狀态。
由此可見,加強家園聯系,提高認識,增強家長主動參與的意識,赢得家長的配合,對于把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結合起來,提高育人質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結論和建議:
(一)家長要更新教育觀念:
正确的教育觀,是每個家長具有全面而長遠的素質教育意識,特别注意孩子的品德和能力的培養。很多家庭充分認識到品德和能力的培養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然而,一旦當它與孩子的學業發生矛盾時,這個重心又發生了位移。
調查表明,每個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盡快成才,但是這種成才觀念經常帶有一定的片面性。在許多家長看來,人才就是掌握高深學問的專家學者,從而忽視了在各行各業中數以億計的有道德、有一技之長的勞動者。
許多家庭對孩子的智力投資,還是忽視精神軟件方面。一些家長舍得給孩子買鋼琴和電腦,但卻不願花錢學習教育的方法和思想,以加強對孩子的素質教育。因爲,家長必須先懂得教育孩子的基本原理,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質,才能教育好孩子。
如:要學習教育學和心理學知識。目前呈上升趨勢的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原因,許多是家長采取簡單粗暴的教育方法,緻使孩子失去對家庭的信任感,流落社會,造成失足。因此,家長應通過學習,參加培訓,了解少年兒童心理發育特點和教育規律,與孩子建立平等、和諧、民主的家庭關系,努力與孩子一起成長。
(二)家長尤其是母親要不斷充電:
周末、假日,街頭經常能看到望子成龍的父母們不辭勞苦地伴送孩子去參加各種輔導班,使孩子們能夠從校園之外多渠道獲取知識,助他們一臂之力。但是,有的家長整天督促孩子,自己卻不讀書不看報;有的家長一邊要求孩子努力學習,不斷進步,自己卻安于現狀,不思進取,沒有想到自己也需要進修、充電。家庭教育是一種生活教育,是寓教育于家庭日常生活之中的。孩子的模仿力、可塑性極強,父母是孩子首先學習的對象。父母生活的态度、思想觀念和文化素質時刻影響着孩子,孩子的言行舉止真實地反映父母教養子女的态度,“孩子是父母的鏡子”。這是通過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對孩子的言傳身教、耳濡目染而實現的。事實上,家長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不僅要在爲人處事方面給予潛移默化的影響,在學無止境的漫長道路上照樣有爲孩子傳道、授業、解惑的義務,而且這種教育遠比課堂教育來得重要。
家長自身不斷加壓充電是十分必要的。作爲家長,學習的過程是再社會化的過程,是自我充實、完善的過程,是溝通、影響、感染孩子的過程。作爲孩子,在家長的學習推動下,更加倍于自身的學習。母親對家庭、對子女的影響尤爲重要,但作爲母親在認識上往往隻關注孩子的成長,忽視母親自身的需要和發展,把孩子作爲生活的全部或生命的延續,從而造成自身的發展和興趣愛好受到制約,情感體驗遭忽視,視野變狹窄。調查情況表明,在家庭中經常管教孩子的是孩子的母親,且,孩子在家裏與母親的關系較爲親密,孩子樂意接受母親的教育,因此,母親要不斷學習,充實自己,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
(三)給孩子成長的空間:
著名的教育家蒙特梭利認爲兒童存在着餘生俱來的“内在生命力”,這種生命力是積極的,不斷發展的,具有無窮的力量。而教育的任務是激發和促進兒童的“内在潛力”的發展。兒童不是承認進行灌注的容器,也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泥和臘,教師和父母必須認真研究,觀察兒童,了解他們的内心世界。所以請給孩子自己成長的空間,讓他們自然的發展。
(四)加強家園之間的溝通:
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要揚長補短,整體互補:
1、幼兒園教育要通過家訪、家長聯系本、親子活動等方式充分和家長聯系。
2、針對家教存在的問題,通過“家長學校”、“家長會”、“家長委員會”等方式,集中指導家教方法,促進家長轉變教育觀念;學校舉辦一些親子活動,如:體育節、藝術節中的家長與孩子同台表演等。
#p#分页标题#e#3、家長應是兒童的第一任心理輔導老師,要密切關注孩子心理的任何細微變化,從孩子實際出發,因材施教,因勢利導,教育才真正有利于孩子的成長,否則隻會事倍功半。小學教育調查報告實習生教育調查報告教育調查報告3篇
幼儿教育是为一个人终身的学习和发展做准备的教育,是为人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的教育,而奠定良好素质基础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有良好的教育素质和创新能力,也就是说教师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及组织方式与策略及教育环境的认识不仅影响幼儿园教育实践,同时也隐含着教师的教育观、儿童观。
一、调查对象:牡丹江市林管局幼儿园全园教师
二、调查方法:谈话法
三、调查步骤:
1、根据中央教科所幼教室编写的“对世纪幼儿教师继续教育丛书《幼儿教育──自我评价手册》”拟定测查的题目。
2、分别以林幼教师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组织方式与策略、教育环境等的认识水平进行个别测查,同时,对园内教师**年以来论文情况和参加评好课情况进行统计,为创新教育研究提供依据。
四、调查结果:
1、我园教师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组织形式和策略、教育环境等的认识较差;
2、青年教师和中青年教师进行创新教育研究前的认识水平总体来说是均衡的。经统计检验,天显著性差异;
3、从**年以来我园教师文章的发表情况和评好课获奖情况看出教师的科研水平和教研能力不够理想,有待提高。
五、分析与讨论:
2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和25岁以上中青年教师在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差异,百分比分别为54.6%和46.6%,2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比25岁以上的教师回答问题的正确率高出8%。我们认为,这一结果说明青年教师虽然年轻,但她们思想领域比中青年教师宽,敢于开拓,有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创新意识较强,而年龄较大的教师虽然兢兢业业,但常常以经验来开展工作,比较保守,因此,在认识上和青年教师存在一定的差距。
结果还显示,我园教师在回答“当幼儿的兴趣、关注点与你想要进行的活动发生冲突时,你的做法是什么?”这题时,正确率达85.5%。说明我园教师通过“适应我国国情,提高幼儿素质”的实验和近几年的教育改革,能认识到: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是我们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儿童的人格和基本需要应得到应有的尊重和满足。
六、建议:
1、根据林幼教师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组织方式和策略、教育环境的认识较差的实际情况,首先要在教师中树立创新观念;树立以人的生存发展为本的全局性的多样性教育观;树立起尊重、赏识、唤起幼儿主体意识、发挥幼儿主体精神变“学会”为“会学”的良好教育观念。教师要认识到儿童是人,是发展着的、能动的主体;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要尊重和满足幼儿的需要,要看到幼儿独特的认识特点,看到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要把儿童看做主动的学习者,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从周围环境中选择学习的内容。其次,要为幼儿营造创新的环境。要促进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就要为幼儿提供环境、材料,引发幼儿主动探索,使幼儿在与物体的相互作用中获得有价值的经验。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环境的创新是为了孩子的发展,孩子们需要的是活的环境,而不是摆设。要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运用各种感官、多种方式与环境发生积极的交互作用。教师要给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物化教育目标和内容的材料。材料的提供方式应易于激发幼儿的探究活动,使幼儿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对事物的认识。从而发现事物间的关系。
2、正确处理好“创新”与“继承”的关系。根据我园青年教师和中青年教师对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认识有一定差异的测查结果,我们认为,虽然青年教师在某些认识上成绩高于中青年教师,但不管是青年教师还中青年教师都要正确地处理好“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另一方面,必须对教学内容及组织策略进行改革,活化教育过程。这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中青年教师在积累经验的同时要敢于创新,要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这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根本保证。
幼儿园教育调查报告(二)
在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时,我们常发现有的幼儿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不相一致。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怎样才能使幼儿的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相一致呢?为此,我们做了认真的调查和分析。
一、调查方法我们在全区调查了区属不同性质的幼儿园。调查对象:中班4-5岁幼儿200名。调查以开封市品德教育评估标准以及我区中心教研组制定的评估标准为依据。调查方法是采取随机抽样,以问卷为主,兼听、查、看等方法相结合进行。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从调查结果看,幼儿回答是令人满意的,回答问题正确的占幼儿总数90%以上。如回答跟爸妈上街要不要买东西?为什么?
如果不买怎么办?正确率高达98%。由此可见幼儿对道德行为的好坏是能正确分辨的,说明幼儿园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是有成效的。
为了弄清孩子的真实表现,我们又对其中50名幼儿进行了家庭调查。从调查结果看,幼儿的道德行为表现是很不理想的,幼儿的道德认识与行为是严重脱节的。如对幼儿提问的第一个问题“客人来了怎么办?客人走时怎么说?”有一位幼儿这样回答:
“客人来我把他请进屋,然后给他倒水,再给他拿水果吃。客人走时我对他说再见,欢迎你下次再到我家来玩!”这样的回答,谁听了都会满意。可是,这位幼儿的妈妈却说:“这孩子,家里来客人他什么也不说,有时让他说他也不说。”如再问一幼儿:
“跟爸妈上街时要不要买东西?”这位幼儿说:“不要他们买。”
“为什么不要买呀?”“老师说不要乱花零钱。”“街上有些东西不卫生。”可我们在问她奶奶时,奶奶说:“我们这孩子真没办法,只要带她上街,看见什么要什么。如果不买她就哭。”
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在10%的教师家庭中,幼儿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相统一的占80%(5人中有a人是一致的);在24%的干部家庭中幼儿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相统一的占50%(12名中有6人是一致的);在50%的工人家庭中认识与行为相统一的占19%。(26人中只有5人是一致);其他家庭中幼儿的认识与行为相统一的更少。总之,从对50名幼儿调查中,认识与行为相统一的只占3%左右·
三、值得我们注意的几个问题幼儿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的相互脱节,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如果忽视了这一点,我们的品德教育将会成为一句空话。
教师对幼儿的教育不仅使孩子具有一定的道德认识,更重要的是使这些认识转化成他们的行为。我们认为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p#分页标题#e#1、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情感对幼儿进行道德品质教育时,要对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在使幼儿明白道理的同时,着重从培养幼儿的道德情感入手,使幼儿懂得:遵守道德规范,不能光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想干什么就不干什么,而要使自己的情感符合道德规范。同时,及时纠正幼儿从自己的感情出发,不自觉地做出不合道德要求的事。()教师和家长在教育幼儿时,要以自己良好的道德情操去影响他们,要以情育情,丰富幼儿的道德情感,这样才能有利于幼儿良好行为的形成。
2、当前独生子女增多,作为父母应切实负起第一任教师的责任幼儿在家时,父母要进行必要的道德教育,更要成为幼儿的榜样,一言一行要为幼儿树表率,同时还要注意对孩子严格要求与尊重孩子相结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不失时机地进行肯定与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