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三情观调查调研报告
admin 04-03 次遇见導讀:調研報告不同于調查報告,調查報告是因爲發生了某件事(如案件、事故、災情)才去作調查,然後寫出報告。小編整理了一片關于大學生三情觀調查調研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學生三情觀調查調研報告
———親情、友情、愛情
調查時間:20××年12月13日至20××年12月27日
調查地點:青島理工大學
調查人員:潘尾、鹿賀偉、劉思銘、張成龍、艾承一
調查對象:青島理工大學在校大學生
調查範圍:青島理工大學嘉陵江校區
調查主題:大學生“三情”(親情、友情、愛情)觀調查
調查方式:本次調查以青島理工大學學生爲主體,采用網絡制表,在線填表的方法進行随機調查。數據均來自熱情的同學們的真實填寫。
調查目的:通過對大學生“三情”觀的調查,來了解現在大學生對親情、友情、愛情的大緻看法,分析其中的原因,對大學生目前普遍的想法進行深入剖析,探讨目前大學生“三情”觀的各種問題,提出合理的建議。并且讓大學生在求學生涯及以後的工作中能夠理性的對待和處理各種情感問題。
一、關于親情
親情,是世間永恒的情感,從古至今,帝王将相,文人雅士,莫不贊頌親情。許多關于親情的故事被人傳揚,每每想起,心窩尚暖。如古代有“卧冰求鯉”、“孔融讓梨”,今有“爲給燒傷兒子植皮忍痛取股皮”;因爲親情,我們被賦予生命。在親情的呵護下,我們健康快樂的成長。親情,當之無愧是星橹?祝?驙懩阕钕葥碛械碾b可能是親情。這是親人之間互相的關愛,是父母之間的血脈之親,是兄弟姐妹之間的手足之情,包含着長者對幼者的養育和疼愛,包含着後輩對長輩的孝順和敬愛它如一條涓涓的河流,流過人的一生,滋養人的一生。
即使在當今被稱爲親情缺失一代的大學生的心中,親情也是毫無疑問占據了極大的地位和分量的,從調查數據中可以看出,認爲親情最重要的大學生的比例爲59%,更在友情和愛情之上。親情能在大學生的心中占有如此大的比例,原因有二。一方面來說,中國傳統文化對于國人對于親情觀念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從春秋戰國時代論語中便有“弟子入則孝,出則悌”的言論,清朝《弟子規》中将孝的概念完善成爲“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的要求。而孝道也是中國封建社會中逐漸深入天下百姓内心的儒家倫理思想的核心,北魏孝文帝更是将孝道作爲治國之策,可見孝道在中國文化中流傳時間之久遠,地位之高大,影響之深刻。第二方面,除血緣紐帶聯系作用外,更多的是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感情的作用。改革開放後我國推行計劃生育的國策,使得很多的當代大學生都是家裏的獨生子女,沒有兄弟姐妹,也就使得很多孩子都被視爲家長心裏的寶,不像以前的時代有其他的兄弟姐妹,父母的愛也不會有偏袒,父母把所有精力都投注到一個孩子的身上,所以這一代大學生與父母的感情更加深厚。以上兩點是親情占據很大分量的主要原因,當然,從我們的調查問題以及數據中也可以發現一些問題。
比如第一個問題,大學生是否常與家人通電話,隻有66.6%的大學生選擇了經常,還有27.3%的大學生選擇了很少,有急事才會打電話,剩下6%的大學生選擇了從不打,都是等家人主動打過來。可以看出有33.3%的大學生并不是認爲自己需要主動關心家人的,他們不常常主動給家人打電話,隻是認爲自己才是需要關心的那個人,這也從一方面體現了很多父母對于獨生子女的過度寵愛造成的不良影響。與上一輩人不同,這一代大學生很少吃苦,而且通常童年都是在被溺愛中度過,這就造成了這一代的大學生在關心他人和爲他人着想這方面的感情是有些缺失的,他們總是容易忽略爲他們付出最多的父母,然而當他們需要幫助的時候才會想起那些隻爲他們默默付出卻不求回報的人。這些問題當他們意識到的時候,是當他們在社會上走的跌跌撞撞的時候,那時他們才會意識到真正對他們好的隻有父母,或許那時他們才會改變自己對于父母的态度,真正回報父母。
從表中數據我們還可以看出,在大學生是否知道父母的屬相和生日,年齡的問題上,隻有72.3%的大學生選擇了是,剩下的27.7%的學生在過了十多年之後仍然不能記住父母的生日。這在當今社會中其實是一個很廣泛存在的問題,很多的學生都記得他們的朋友或者同學的生日,有些人甚至在朋友過生日的前一個月就開始思考要送什麽禮物,他們能記得一個隻與自己相處了幾年的人的生日并且精心準備禮物,然而他們不知道父母在過生日的那天是多麽期待的等待在電話旁邊,隻爲了他們那一個問候的電話,這不能不說很讓人心酸。同樣,這個問題如果要解決也隻能等到大學生們真正的踏上了社會,真正的見識到了生活的坎坷與辛酸,真正的體會到了他們認爲的不會改變的感情是怎樣一步步的褪色,他們不怎麽在乎的人是怎麽一直陪着他們一路走下去的時候,才會真正地發自内心的改變自己的看法。
很多的事情,很多的道理,其實大學生們都明白,隻不過人隻有經曆過才會明白,隻有真正的經曆了很多事情後,才會知道親情的可貴,知道什麽不該抛棄,什麽不該忽視。
二、關于友情
友情,指朋友之間的友誼,它來源于生活中我們接觸到的人和物。人生路漫長,我們在這條漫長的道路上總會遇到某些仿佛注定會遇到的人,在與他們的交際中,會産生一種感情,這就是友情。我們的旅程不會孤單,因爲我們總是不斷的解釋了那些新的朋友。在與人的交往當中,友情顯得尤其重要。古有一語如是雲:“人生得一知已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這足矣說明了友情的重要性。你來到這個世界上,不可能會獨自前行,所以今有言“多個朋友多條路”,那麽何爲朋友?古人把朋友劃分爲了四大類:以道理相互砥砺,有過失相互勸誡,爲胃友;不時相互關照,危難時全力相助,生死關頭可托持依靠,爲摯友;甜言蜜語相奉承,吃喝玩樂相來往,相聊相嬉,玩樂親昵,爲昵友;有利相争奪,有福可同享,有患不同當,爲儆选_@裏面的“昵友”、“儆选倍妓悴簧吓笥眩?b“畏友”、“摯友”才算是真朋友。然而後兩種朋友在世間極其難覓。
大學裏,每個人都變得相對獨立了,選擇朋友完全憑自己,那麽,什麽才是真正的友情呢?對于交朋友這一方面,他們現實中又是怎麽樣處理的呢?
#p#分页标题#e#在“選擇朋友時,你最在乎那種因素?”這一問題中,有43.94%(29/66)的人選擇了“道德品行好不好”這一項,比重最大;有39.39%(26/66)的人選擇了“是否能互相理解和尊重”這一項,比重第二;然後一次是9.09%(6/66)選擇了“有沒有共同的興趣愛好”,6.06%(4/66)選擇了“可不可以有助于自己的工作、生活或學習”,1.52%(1/66)選擇了其他。從這幾組數據我們顯然可以看出大多數人對于選擇朋友方面比較在乎人的是道德品行,這是很自然的。從古到今,對于擇友都會将道德品行放在靠前位置。儒家有句話叫做“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就是教育大家向優秀的、品德高尚的人學習。也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俗語,旨在讓大家遠離品行不好的人,與優秀的品行、作風優良的人交往。這是值得欣慰的,人們總會向那些品行好的人學習,接近他們并與之爲友。
在“你是否會善待自己的朋友?”這一問題中,有98.48%(65/66)的人選擇了“是”,隻有1.52%(1/66)的人選擇了“否”。這可以看出基本上所有人在對待朋友這一方面都很積極,幾乎所有人都會用真心去對待那些自己認可的朋友,畢竟好與不好都是互相的。然而那剩下的1.52%的人,他們選擇了不會善待自己的朋友,這些人畢竟是少數,如果深度剖析一下他們的選擇的原因,或許是有以下幾個方面,從這些方面裏也可以看出一些問題。原因之一,可能是因爲他們剛剛從一段失敗的友情中走出來,或許是上一段友情中朋友的背叛讓的他們對于這個世界都充滿了惡意,在他們的傷口沒有完全愈合之前,他們不會再去輕易相信他人,他們隻是默默地冷眼旁觀着他人,他們冰冷的态度使得他們将想接近他們的人被拒之門外,而這樣也使得他們陷入了一個近乎無解的圈子,他們最終很難從傷害中走出來。解決這個問題的唯一的辦法,隻能是等待另一個能夠再次走進他們内心的人,隻有一段新的友情,才能治愈這種傷痕。原因之二,就是他們生而自閉,不喜歡和他人交朋友,這種人隻是
喜歡一個人默默呆在屬于自己的世界裏,不去參與别人的生活,也不希望别人來打擾。這種人在當今社會也是會很吃虧的,他們不懂得怎麽和他人交際,怎麽合作,所以他們的機會也就比他人少了很多,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可以讓他們去見識交談的美麗,合作的愉快,讓他們去看看他們從來沒有體驗過的生活,這樣,或許會打破他們心中的壁壘,讓他們去體會友誼的珍貴。
三、關于愛情
愛情,是人類社會永恒的主題,不分年代,不分國界。不管身處何時何地,接觸最多的,也可能就是關于愛情的了。古今中外,對愛情的定義浩如煙海,不可估量。無論是抒發内心對愛情的渴望的,抑或是對愛情的傷痛的,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生命因愛情更加芬芳。有人說:“問世間情爲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還有人說:“生命湛少F,愛情價更高。”古代對愛情的詩也數不勝數,《詩經》裏也記載了許多關于民間愛情的詩,或哀怨,或凄婉,或朦胧。每一個文人,也都會記載自己對愛情的點點滴滴。那是他們自己對愛情的體悟。外國也有《羅密歐與朱麗葉》等廣爲流傳的愛情故事。不可否認,愛情必然是人類最最複雜的情感,你說不清楚到底是一個什麽模樣,但是,當他來臨時,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感受和反應。
大學時代,對學生戀愛算是“合法化”的時候,大多數人都應該開始萌發了談一場轟轟烈烈的戀愛的想法時,大學生對于戀愛的态度,到底是什麽呢?
根據調查顯示,在愛情、親情、友情之間誰更重要的問題上,受訪的66人中,僅有2人表示愛情最重要。可以看出,受訪者中很少有将愛情放在第一位的。那麽在當代大學生中,他們是否能夠正确認識愛情?他們相信愛情嗎?調查顯示,受訪者中有近七成表示他們相信有永遠的愛情存在,這樣的數值占比還是比較高的,說明大多數大學生還是相信有永恒感情的存在。愛情的本質就是一種信仰,信則有,不信則無。或許這個浮躁的社會有許多亂象讓許多人失去了這種信仰,但很大部分大學生能夠堅持這種信仰,說明很多大學生還是有着正确的愛情觀念。
當代大學生大多從小生活安逸,沒吃過什麽苦頭,但從小嬌生慣養的這個群體較之過去多了很多的壞毛病,好逸惡勞,喜歡追求刺激。許多大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前都有過早戀經曆,或者迫于學校的嚴格管理想談戀愛而未能如願。進入大學之後迫切想要談一場轟轟烈烈的戀愛。但是一次成功的戀愛經曆應該是以正确的愛情觀念爲前提的。若是抱着随波逐流的心态,看到别人談戀愛自己就想談一次,搞不清楚自己的戀愛需求和戀愛目的,這樣一份随随便便就能給出的感情并不能算是一份真情,也對人生毫無益處。大學校園裏确實開放了很多,走在校園裏常常會看到許多情侶,手緊緊的牽在一起。可是他們的心就真的在一起嗎?愛情不是找一個朋友那麽簡單,它的真谛是能有一個靈魂伴侶陪你渡過這一生。而大學生還沒有走出校園,沒有進入社會,不會背負一系列的經濟壓力,不需要去面對很多的現實問題。當一切事情與現實發生沖撞的時候,很多事情都會變得不一樣。大學生的愛情,沒有經受金錢的考驗,沒有經受風雨的洗禮,其成活率往往比較低,所以唯有認真對待,耐心堅持,才會修成正果。
大學生在學校談戀愛雖不反對,但也不應該被大力提倡,愛情是一種值得用一生去追尋的東西,并不是一種随便的感情。隻有以正确的愛情觀念和明确的戀愛目标爲前提,才能真正收獲一份人生的愛情。同時,若是在戀愛中沒有調整好心态,使得戀愛成爲了一種生活的負擔時,那必然會對學習産生影響。而學生的主要任務就是學習,若沒有正确的愛情觀作爲指引,很有可能會在學業與感情兩方面都遭遇失敗。
愛情是人生中一種十分美好的感情,曆來都是被詩人作家歌頌的主題,當代大學生是一個年輕且充滿活力的群體,愛情的種子悄然在每個人心中萌發。希望每個人都能正确認識這
種内心的渴望,不要爲此而死去活來,也不要對此不屑一顧,小心翼翼得呵護,總會有個明媚的人在遠方等你。
四、總結
從此次調查中可以發現,當代大學生對“三情”基本上有正确的認識,并能恰當的處理三者的關系,但也有一小部分不能處理好它們關系。調查數據顯示,當代大學生最注重親情其次是愛情最後是友情,這與我們當前的身份有很大的關系,當前我們的經濟來源基本上來自父母,可以說父母給了我們現在的一切,我們就應該懷着一顆感恩的心,回報父母。希望通過這次調查可以讓同學們對親情、愛情、友情有一個更加深刻的識。
#p#分页标题#e#我們的一生本來就應該是這三種情感的交彙,三者缺一不可,所以正确的處理好其關系尤爲重要,大學不僅僅學知識的地方,我們還要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從而爲社會主義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繼承起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實現中國夢。讓我們用心感悟親情的柔和似水,愛情的美麗如霞,友情的純潔同玉。感恩親情,把握愛情,珍惜友情。享受生活,不給青春留下遺憾。
导读:调研报告不同于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是因为发生了某件事(如案件、事故、灾情)才去作调查,然后写出报告。小编整理了一片关于大学生三情观调查调研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学生三情观调查调研报告
———亲情、友情、爱情
调查时间:20××年12月13日至20××年12月27日
调查地点:青岛理工大学
调查人员:潘尾、鹿贺伟、刘思铭、张成龙、艾承一
调查对象:青岛理工大学在校大学生
调查范围:青岛理工大学嘉陵江校区
调查主题:大学生“三情”(亲情、友情、爱情)观调查
调查方式:本次调查以青岛理工大学学生为主体,采用网络制表,在线填表的方法进行随机调查。数据均来自热情的同学们的真实填写。
调查目的:通过对大学生“三情”观的调查,来了解现在大学生对亲情、友情、爱情的大致看法,分析其中的原因,对大学生目前普遍的想法进行深入剖析,探讨目前大学生“三情”观的各种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并且让大学生在求学生涯及以后的工作中能够理性的对待和处理各种情感问题。
一、关于亲情
亲情,是世间永恒的情感,从古至今,帝王将相,文人雅士,莫不赞颂亲情。许多关于亲情的故事被人传扬,每每想起,心窝尚暖。如古代有“卧冰求鲤”、“孔融让梨”,今有“为给烧伤儿子植皮忍痛取股皮”;因为亲情,我们被赋予生命。在亲情的呵护下,我们健康快乐的成长。亲情,当之无愧是众情之首,因为你最先拥有的只可能是亲情。这是亲人之间互相的关爱,是父母之间的血脉之亲,是兄弟姐妹之间的手足之情,包含着长者对幼者的养育和疼爱,包含着后辈对长辈的孝顺和敬爱它如一条涓涓的河流,流过人的一生,滋养人的一生。
即使在当今被称为亲情缺失一代的大学生的心中,亲情也是毫无疑问占据了极大的地位和分量的,从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认为亲情最重要的大学生的比例为59%,更在友情和爱情之上。亲情能在大学生的心中占有如此大的比例,原因有二。一方面来说,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国人对于亲情观念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从春秋战国时代论语中便有“弟子入则孝,出则悌”的言论,清朝《弟子规》中将孝的概念完善成为“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的要求。而孝道也是中国封建社会中逐渐深入天下百姓内心的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北魏孝文帝更是将孝道作为治国之策,可见孝道在中国文化中流传时间之久远,地位之高大,影响之深刻。第二方面,除血缘纽带联系作用外,更多的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的作用。改革开放后我国推行计划生育的国策,使得很多的当代大学生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也就使得很多孩子都被视为家长心里的宝,不像以前的时代有其他的兄弟姐妹,父母的爱也不会有偏袒,父母把所有精力都投注到一个孩子的身上,所以这一代大学生与父母的感情更加深厚。以上两点是亲情占据很大分量的主要原因,当然,从我们的调查问题以及数据中也可以发现一些问题。
比如第一个问题,大学生是否常与家人通电话,只有66.6%的大学生选择了经常,还有27.3%的大学生选择了很少,有急事才会打电话,剩下6%的大学生选择了从不打,都是等家人主动打过来。可以看出有33.3%的大学生并不是认为自己需要主动关心家人的,他们不常常主动给家人打电话,只是认为自己才是需要关心的那个人,这也从一方面体现了很多父母对于独生子女的过度宠爱造成的不良影响。与上一辈人不同,这一代大学生很少吃苦,而且通常童年都是在被溺爱中度过,这就造成了这一代的大学生在关心他人和为他人着想这方面的感情是有些缺失的,他们总是容易忽略为他们付出最多的父母,然而当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才会想起那些只为他们默默付出却不求回报的人。这些问题当他们意识到的时候,是当他们在社会上走的跌跌撞撞的时候,那时他们才会意识到真正对他们好的只有父母,或许那时他们才会改变自己对于父母的态度,真正回报父母。
从表中数据我们还可以看出,在大学生是否知道父母的属相和生日,年龄的问题上,只有72.3%的大学生选择了是,剩下的27.7%的学生在过了十多年之后仍然不能记住父母的生日。这在当今社会中其实是一个很广泛存在的问题,很多的学生都记得他们的朋友或者同学的生日,有些人甚至在朋友过生日的前一个月就开始思考要送什么礼物,他们能记得一个只与自己相处了几年的人的生日并且精心准备礼物,然而他们不知道父母在过生日的那天是多么期待的等待在电话旁边,只为了他们那一个问候的电话,这不能不说很让人心酸。同样,这个问题如果要解决也只能等到大学生们真正的踏上了社会,真正的见识到了生活的坎坷与辛酸,真正的体会到了他们认为的不会改变的感情是怎样一步步的褪色,他们不怎么在乎的人是怎么一直陪着他们一路走下去的时候,才会真正地发自内心的改变自己的看法。
很多的事情,很多的道理,其实大学生们都明白,只不过人只有经历过才会明白,只有真正的经历了很多事情后,才会知道亲情的可贵,知道什么不该抛弃,什么不该忽视。
二、关于友情
友情,指朋友之间的友谊,它来源于生活中我们接触到的人和物。人生路漫长,我们在这条漫长的道路上总会遇到某些仿佛注定会遇到的人,在与他们的交际中,会产生一种感情,这就是友情。我们的旅程不会孤单,因为我们总是不断的解释了那些新的朋友。在与人的交往当中,友情显得尤其重要。古有一语如是云:“人生得一知已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这足矣说明了友情的重要性。你来到这个世界上,不可能会独自前行,所以今有言“多个朋友多条路”,那么何为朋友?古人把朋友划分为了四大类:以道理相互砥砺,有过失相互劝诫,为胃友;不时相互关照,危难时全力相助,生死关头可托持依靠,为挚友;甜言蜜语相奉承,吃喝玩乐相来往,相聊相嬉,玩乐亲昵,为昵友;有利相争夺,有福可同享,有患不同当,为贼友。这里面的“昵友”、“贼友”都算不上朋友,只“畏友”、“挚友”才算是真朋友。然而后两种朋友在世间极其难觅。
大学里,每个人都变得相对独立了,选择朋友完全凭自己,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友情呢?对于交朋友这一方面,他们现实中又是怎么样处理的呢?
#p#分页标题#e#在“选择朋友时,你最在乎那种因素?”这一问题中,有43.94%(29/66)的人选择了“道德品行好不好”这一项,比重最大;有39.39%(26/66)的人选择了“是否能互相理解和尊重”这一项,比重第二;然后一次是9.09%(6/66)选择了“有没有共同的兴趣爱好”,6.06%(4/66)选择了“可不可以有助于自己的工作、生活或学习”,1.52%(1/66)选择了其他。从这几组数据我们显然可以看出大多数人对于选择朋友方面比较在乎人的是道德品行,这是很自然的。从古到今,对于择友都会将道德品行放在靠前位置。儒家有句话叫做“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就是教育大家向优秀的、品德高尚的人学习。也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俗语,旨在让大家远离品行不好的人,与优秀的品行、作风优良的人交往。这是值得欣慰的,人们总会向那些品行好的人学习,接近他们并与之为友。
在“你是否会善待自己的朋友?”这一问题中,有98.48%(65/66)的人选择了“是”,只有1.52%(1/66)的人选择了“否”。这可以看出基本上所有人在对待朋友这一方面都很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