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人类的聚居地--聚落》说课稿
52fw.cn 05-05 次遇见各位老师,下午好!我是今天的6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首先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是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3节的内容,这既是对前两节人文地理学习的提高,也是对所学自然地理的综合运用。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为聚落与环境以及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重点学习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的差别、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和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高学生分析地理事物的联系能力。
二、说学情
接下来我会对学情进行分析。初中七年级的学生从知识的掌握程度来看,对人口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学习本课知识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初中学生对于如何从图片、文字资料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及分析、归纳问题能力比较薄弱,需要恰当地启发及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描述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的差异。
2.结合图片能够描述聚落的形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学生能够运用图片说明城市和乡村景观的差异原因,聚落的形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提高发现地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正确认识和对待城乡差异。
2.初步形成保护聚落的观念。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本节课的难易程度,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如下。
1.重点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的差异;聚落的形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难点造成城乡景观差异的原因。
五、说教法方法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难点,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法学法:自主探究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法。
六、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原则,我设计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环节一:导入新课
运用图片导入法,通过展示城市和乡村的景观图,引导学生找出城市与乡村的景观特点,从而总结出它们之间的共同特点都是人类聚居的地方,我们称为聚落,进而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运用图片导入法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出发,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二:新课教学
1.本节课我讲解的第一个内容是聚落的分类以及发展的先后顺序(板书),在这里我会根据导入采取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总结聚落的分类为城市与乡村。
2.聚落分为城市与乡村,相应的会形成不同的景观,在这里我会采取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从房屋密集度、高度,道路分布情况,人口分布情况,生产活动类型等几个方面来对比分析城乡景观上的差异,让学生更为直观地了解城乡的景观差异。接着提出疑问“景观上的差异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我会展示城市和乡村的生产方式的图片,学生通过观察城市和乡村生产方式的不同,城市以工业、服务业为主,乡村以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等农业为主,进而引导学生城市乡村是因为生产方式的不同而形成景观上的差异。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不仅让学生清晰地把握本节课的重点,而且锻炼了学生结合图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
环节三:巩固提高
结合教材活动,与学生探究聚落的形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引导学生从气温和降水观察各地气候特点,学生可以了解到世界各地自然环境差异大,各地民居也有相应的建筑风格,建筑外貌。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不仅利于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还能认识到自然环境深刻影响各地的民居,说课稿,更多教师招聘面试备考资料,请查看教师招聘面试备考频道。
中公讲师解析
中公教师题库上线啦!点此进入题库,海量题,随心刷!
扫描二维码关注“qgjsks”微信·回复“教育理论”下载两学各章节练习题
回复“时政热点”查看时事政治热点汇总
回复“我要过面试”获取试讲教案(含音频)+答辩+结构化解题思路
注:本文章用于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版权为“中公教师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或摘编。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公教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