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人文地理攝影的“師者”
52fw.cn 02-26 次遇见在攝影的諸多門類中,人文地理攝影可能是最難以概括和掌握,卻又最富激情和魅力的一種了。人文地理攝影與風光攝影、人像攝影、紀實攝影、藝術攝影、靜物攝影等幾乎所有的攝影類別存在重疊和交叉,又有自身鮮明的特色:以地理為視野,以人文為底色,內容選擇上包羅萬象,觀察角度上以人為本,拍攝方法上講究調查,作品飽含人性和哲思,極具歷史和社會價值。
自攝影誕生至今的180年中,攝影名家星光璀璨,攝影佳作汗牛充棟,但能以人文地理攝影彪炳史冊的名家和作品仍是鳳毛麟角。就是因為人文地理攝影對拍攝者要求極高,需要具備高超的攝影技巧、健康的審美情趣、豐富的人生閱歷、個性的視野觀點和可貴的經驗累積,能夠透過文化、地域、經濟、歷史、藝術等多元角度挖掘社會題材。人文地理攝影的拍攝過程也充滿艱辛,為了拍好一個選題可能需要跋山涉水,遠赴千裡之外﹔需要深度挖掘,不管日月經年﹔需要關注弱勢,常懷悲憫之心﹔需要淡泊名利,以待歷史檢驗。可以說,人文地理攝影有著很高的門檻,想要學習並掌握其創作方法絕非易事。因此,吳思強教授及其研究生王冰、張成金編著的《影像·心悟——人文地理攝影創作方法實例》的出版,得到了攝影界人士的極大關注。
粗看此書,會驚嘆於此書結構之繁、內容之廣、作者之多:此書主要由序言、人才培養、創作方法實例、創作闡釋和評論文章、探索實踐記錄等部分組成,其中創作方法實例部分內容最為豐富,由吳思強教授及其研究生的十余篇創作實例集合而成,涵蓋人文地理攝影理論研究、教育模式、創作實踐等領域。但細讀之后,又發現此書結構嚴謹、邏輯嚴密,全書渾然一體﹔內容充實,頗有妙處,不禁欣然忘食﹔師生互動,答疑釋惑,令人茅塞頓開。此書可謂高等院校攝影教程中的精品!
閱罷沉思,我認為此書作為人文地理攝影教材的成功之處,就在於緊緊抓住了教育的本質:師者,傳道授業解惑者也!
傳道——創作理念一以貫之
本書以一句“不做歷史的旁觀者,做時代的忠實記錄者”開篇,這不僅是吳思強教授的座右銘,也是貫穿全書的創作理念,即吳思強師生堅守的人文地理攝影的“道”。吳思強教授非常重視對學生進行創作理念的熏陶和社會歷史責任感的培養,全書收錄了300余張吳思強師生拍攝的攝影佳作,這些作品在時間上跨越三十余年,在地理覆蓋大江南北,在內容上涉及地理風貌、民風民俗、建筑古跡、人物肖像、觀念情緒等領域,然而當我們審視這些影像,發現這些作品是一脈相承的。將眾多作品一以貫之的就是人文地理攝影的“道”——記錄歷史的社會責任和悲天憫人的人文情懷。“道”使得師生不忘初心,不懼艱辛,在人文地理攝影道路上砥礪前行﹔“道”使得作品具備了社會歷史價值和震撼人心的力量。當今市場上攝影類書籍車載斗量,但大多專注於“術”,注重對攝影技術技巧的傳授,忽視了攝影理念的灌輸,更加彰顯了此書的難能可貴。
授業——創作方法貫穿始終
吳思強教授從事人文地理攝影三十多年,創作了許多廣為人知、反響強烈的攝影作品,攝影技術高超,創作經驗豐富。近些年來更是專注於攝影教育,設立了我國第一個人文地理攝影碩士點,培養了一批優秀的攝影人才,在人才培養方面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模式。在書中的“授業”可謂信手拈來、游刃有余:吳思強教授總結多年的攝影教育和創作經驗,從新媒體時代高校攝影教學模式的轉變入手,研究制定了人文地理攝影研究生的培養模式和培養方案。在實戰案例環節中,全面、詳細地闡述了人文地理攝影創作中主題構思、拍攝技法、后期處理、包裝展示等全部流程,過程中既講述了攝影基礎技法,如畫幅的選擇、構圖的取舍、景深的設計、光影的塑造、色彩的調節、后期軟件的應用等,也闡釋了人文地理攝影的創作理念和社會價值思考。值得一提的是,這種培養模式下,吳思強教授的研究生教育取得累累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