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理群先生的精神呐喊
admin 10-02 次遇见最近在网上读到北京大学退休教授钱理群针对当前的大学教育发表的意见,虽是一家之言,但读过之后还是引发了深刻的思考与担忧。钱先生说:“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好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作为一位研究鲁迅的专家和学者,也许是受了鲁迅先生精神思想影响太深的缘故吧,言语之中流露出一个文人对国家和民族前途的深深担忧,显然这不是一时的愤激之语,而是蕴藏心中已久痛苦思考。读罢这样的文字,真为钱先生这样有良知的文人敢讲真话的勇气和对当前教育问题一针见血的深刻批判叫好。
凡认识钱理群,或者读过他的书的人,都会明白,他的这番言论其实只不过是他课堂理论的拓展或者是其学术品格与鲁迅精神的延伸。因为,在钱理群这里,他很难想象也很难容忍这个社会竟然是这样一个处处充满潜规则的社会,而他曾经所从事的大学教育,竟然是这样的教育。总之,尽管途中会有困难与挫折,但光明的社会,光明的教育,都将是他一生的理想与目标。然而他的这个目标却受到了现行社会思潮和时代流行趋势的无情挑战,并且渐行渐远。教育,特别是大学教育已经步入了世俗社会的泥沼,“一切向钱看,有奶便是娘”的世俗之风改变了人们接受教育的价值观念。大学毕业后找一份稳定的工作,能挣大钱,出人头地,不为衣食住行担忧、操劳、奔波,大学就没有白上,书自然也就没有白读,求学的价值自然也就得到了最好的体现。“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古人读书求学的目的在当代社会大行其道,并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这种极端实用主义的教育价值观虽然我们不提倡,甚至坚决反对,但在市场经济狂潮的推波助澜作用下,我们反对的声音和采取的行动显得是那样微乎其微。于是乎,教育便逐渐沦为经济社会的婢女,任由市场经济来支配,教育日益变成了改变人生的工具和人们谋生的一个手段,其功利性日益凸显出来。
毋庸置疑,人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经济基础。随着市场经济在中国的不断发展,经济基础的强大作用令当今社会的人们感受到一种无比强大的空前生存压力。正是在这种压力的作用下,一向自命清高的中国文人纷纷投身商海,为了一点能改善自身和家庭生活环境的物质利益,不惜低下高贵的头颅,屈从经济利益。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文人圈子越来越小,昔日风光无限的文人们在市场经济汹涌的大潮面前已经斯文扫地,颜面尽失。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又要向文化人讨取精神资源与财富。但文人们却大都放弃了曾经的精神信仰和道德阵地,让自己的思想灵魂追随市场经济的大潮随波逐流,于是中国人的文化家园里,痴情的守望者和默默无闻的坚守者越来越少,致使我们的精神家园日趋荒芜。有生命活力和营养的精神思想难以产生,于是没有新鲜的主流精神意识来规范和引导当下中国人的思想行为和生活行动,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已经失衡,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公然挑战传统道德观念的事情屡屡发生。享乐、暴力、颓废的生活状态,刺激人们做事只讲利益,不讲方式、行为没有原则,失去道德底线……这一切现实似乎表明,今天的中国人,处在严重的精神危机当中。各种各样的主义、潮流,都在发出声音,但也都在遭受广泛的质疑。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价值观,正面临着空前的危机。我们可以说,社会思潮本来就应该是多元的,社会上应该有不同的声音存在。但一个社会,总应该有一些最基本的信仰原则,让大家来共同认可吧。可是令人失望的是中国人精神迷茫的生命状态依然没有改观的迹象,并且弥漫到各行各业。教育作为文化人聚集的重要领域,受到的影响尤甚。
不得已人们把目光又瞄向了传统国学,期待传统文化旧枝发新芽,对人们的道德提升发挥奇效,效果极不明显。现在官方也在提倡国学,民间在呼应;自由主义在一部分青年中间也大行其道,并且广受欢迎;社会主义的概念在官方话语中仍然处在最主流的位置……重建个体的精神空间、重建整个社会的精神空间呼声很高。如果我们说重建信仰,重建中国人的精神空间,让人的精神气儿往好的方向发展,资源从哪里来?精神动力如何产生?这一切无不是我们面临的一个紧迫而又必须解决的时代课题。于是人们把期待的目光投向了教育,教育能完成此重任吗?今天的教育现状做出了明确的回答,根本不可能。这也正是钱理群教授发出上述声音的原因之所在。现在的中国人普遍比较浮躁躁,做事急功近利,思想极端世俗。没钱的想有钱,钱少的想钱多;官小的想要官大点,官大的想要再大。总有一种东西在引诱着人们往前走。总有一种声音在告诉人们:你的生活是不美好的,你得往前走,否则就要落于人后。它几乎又形成了一种所谓共同的“价值观”。一个“钱”字,几乎让所有的中国人着急上火,心急火燎。新中国成立六十余年,中国人已经挺直了腰杆,站立了起来。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生活小康。按常理说中国人已经享受到了几千年来最幸福的生活,中国人在最不缺钱也最幸福的时候,人人却把钱看的最重,这一社会现象应当引起人们的警觉,它关乎中国向何处去,向何处发展的方向问题。根据一般常理,温饱问题解决之后,就要追求发展。人不能样样都要,应该有所舍弃。解决了衣食住行,那就不妨把精力投入到精神生活的改善之中,让自己有更高的理想目标。只可惜中国人在物质利益的追求过程中,得到了太多的实惠,并且在这种看得见,摸得着,体验得到的享受过程中,得到了一种生理上的刺激感和心理上的满足感,于是“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及时行乐思想成了好多所谓成功人士的生活心态。“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真是对这些人绝妙的称呼。
作为一个有良知和担当的学者,钱教授发出如此痛彻心扉的声音,犹如当年的鲁迅先生面对思想神经麻木的国民发出的精神呐喊。今日之中国亦非鲁迅先生当年之中国。国人的文化素质有了空前的提高,只不过是中国人的精神进入困境、信仰产生危机。解决问题的出路必须要进行制度重建、文化重建、价值重建、生活重建。因此教育面临的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仅靠教育部门一家是解决不了的。但问题摆在那儿不能视而不见,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能听见钱教授的呐喊,加入到关注此问题的队伍中来。此问题不解决,一大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作为新时代的精神贵族流入社会,不但对国家和人民没有担当,不负责任,而且极容易成为高智商的社会害群之马。我们的教育正在干着放虎归山的角色,如此一来,我们的教育还有什么社会意义可言。钱先生的话一点也不是危言耸听,真心希望听惯了无关痛痒颂歌的国人们,能从钱先生的振聋发聩的呐喊声中听出一点弦外之音并引发冷静的思考,为中国教育的健康发展尽一点有用的绵薄之力,改善一下当前的教育环境,让教育真正承担起为社会进步,民族复兴培育英才的时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