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和贵州的战“疫”连心事:那些纸短情长的家常话
52fw.cn 06-08 次遇见鄂州医生孙火忠:期待10月,提着螃蟹到贵州“走亲戚”
“最近吃的龙虾,贵州这里40多块钱1斤!”
“太贵了吧,赶明儿我们带本地龙虾和鸭脖去看你们!”
在湖北省鄂州市鄂钢医院ICU重症监护室护士长李信芳的抗疫微信群里,保存着这段聊天记录。
比起疫情期间,现在轻松多了
1月27日,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陈若冰和9名同事作为首批援鄂医疗队出征湖北,被安排到鄂钢医院ICU病房,他们与鄂州医护人员组成了精干的救治团队,共同抗击疫情。如今援鄂医疗队已撤离,但大家仍相互挂念着。
“我们这一帮志同道合的‘战友’建立了一个抗疫微信群。每天可热闹了,闲暇时大家在里面交流业务、晒美食等,特别是前几天的护士节,微信群‘红包雨’不断,他们也经常邀请我们去贵州玩!”近日,李信芳笑着告诉记者。
经过前期的全面消毒等工作,3月底,鄂钢医院逐步开始接收普通患者。
每天一大早,护士长李信芳遵照医嘱,为患者配药、输液、抽血、吸痰、间断雾化等治疗,然后为病人翻身、擦洗,一切完毕已全身湿透。
“比起疫情期间,现在轻松多了。”李信芳说,那时因为新冠肺炎传染性强,进入隔离病房前,医护人员要在缓冲间做好严密防护。“三层衣服”——工作服、防护服、隔离服,两层口罩、两双手套、两顶帽子、防护鞋套,还要戴护目镜及防护面罩。穿上这些装备需要三四十分钟,一些护士穿完防护服时,就出现缺氧的情况,但仍坚持上岗,没有一丝犹豫。
如无疫情,我当相邀共饮
受疫情影响,现在医院病患不多,ICU病房只有2位重症病人。科室主任孙火忠查完病房回到办公室后,抓紧时间书写相应的医疗文书。
“感觉事情总忙不完!”孙火忠称,最近一方面要忙于总结疫情期间收治病人的经验及不足,一方面要对科室的重点工作重新布置,进一步加强科室业务人员专业知识、新引进设备操作培训,将定期考试成绩纳入个人绩效考核。在护理方面,实行定人、定床专职管理,对收治患者的治疗方案、信息、费用等责任到人。
说起疫情期间共事的贵州“战友”,孙火忠印象最深的是队长陈若冰,“他大我几岁,业务能力很强,人实在又没有架子,我俩挺投缘。”疫情防控期间,看到科室缺少设备,陈若冰主动帮忙争取。后来医疗队撤离了鄂钢医院,他利用最后几天休息时间,每天过来给ICU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大家相处的时间太短了,我想如果没有疫情,我会拍着老陈的胳膊并邀请他去喝一杯!”
贵州医疗队回家的头一天,孙火忠带着科室全体医务人员,来到“贵医”的住所为他们送行。大家一起合影留念,相约要到贵州“走亲戚”。
不喜欢旅行,但贵州一定要去
想起这些,李信芳眼睛湿润,“想跟他们说的话很多,除了感谢还是感谢!我最大的愿望是,以后有机会能到他们医院学习几个月,看看‘战友’,交流思想。”
“我这人不喜欢旅行,但贵州一定要去!不是为了看风景,只想去看看他们。目前的形势,鄂州的龙虾他们是吃不成了,只能期待10月份提着螃蟹过去!”孙火忠一句玩笑话把大家逗乐了。
“困难时分方显ICU本色。”孙火忠说,鄂钢医院ICU是一个团结的科室,此次疫情让ICU全体同仁紧密团结在一起,拧成一股绳,共克时艰。大家最大的心愿是希望疫情早点结束。
贵州医生陈若冰:疫情后,记得来贵州“走亲戚”
“曾经患难与共,今后生死之交。”
作为首批援鄂医疗队的队员、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陈若冰,在自己的日记里写下了这句话。
与鄂州医护人员相处60天,他收获了一生难得的铁血“战友”。“经历这场磨难,大到贵州与鄂州之间,小到人与人之间,应该都是如此。” 陈若冰说。
来到鄂钢医院,天天去病房
初到鄂州,陈若冰带着一名医生和几名护士来到鄂钢医院ICU病房。
这个医院很不容易,当疫情突如其来时,这所民营医院成了定点医院,担起了收治患者的重任。到鄂钢医院之初,陈若冰就感受到这里的医护人员“压力山大”。
“每天收治大量的病人,人手不够,面临巨大的精神和身体压力。”陈若冰说,自己和几名医护人员的加入,让鄂钢医院的医生、护士非常开心,援兵来了!
来到鄂钢医院,每天主动要求进入“污染区”病房挨个查看病人的情况,很多操作还会亲自动手。在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时,陈若冰也是这样做的。
作为一名“ICU人”,陈若冰和团队见证了重症患者治愈康复出院,也经历了患者最终没能扛过去的难受。作为援鄂医疗队重症组的一员,陈若冰和队友尽最大能力帮助当地医院救治患者,只希望鄂钢医院的“战友”们能感受到贵州医疗队的决心。
严格又温柔, 同事眼里的“双面人”
张锐敏,系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也是陈若冰援鄂医疗队里的队员。在张锐敏眼里,平时工作严谨的陈若冰像是一个“双面人”,对患者非常关心,对同事却非常严格。
因为重症医学科的特殊性,不容一点马虎,陈若冰严于律己,同时也严格要求同事,所有的严格都是为了患者安全。对待患者,陈若冰详细了解每一位患者的情况,每天查房时,总是对患者嘘寒问暖,非常“温柔”。
这一切,张锐敏都看在眼里。
作为这次医院援鄂队员里唯一的男士,在近两个月的朝夕相处中,陈若冰十分关心队员。
工作中一丝不苟,生活上细心照顾队员,陈若冰让同事感受到了“双面”的可亲。
疫情后,记得来贵州“走亲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