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掉进“套路贷”陷阱?
52fw.cn 04-27 次遇见 此前,《上海金融报》记者曾采访了“套路贷”受害者,了解其被“套路”的经历,为其他金融活动参与者提供警示。那么,作为参与者,我们应该如何增强自身的权益保护意识、提升金融素养,避免掉入“套路贷”陷阱?对此,主持人与三位法律界专业人士进行了对话。
主持人:记者王锐特约嘉宾:上海社科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 涂龙科北京市中伦文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税法专业委员会主任朱传炉上海德禾翰通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金融刑事部主任张建飞
主持人:为何“套路贷”受害者都选择先还贷再报警?
涂龙科:很多受害者对法律、法规不是很了解,没有意识到已落入“套路贷”陷阱,会认为是正常借款合同,需要履行还款义务,直至失去偿还能力才发现被骗。另外,有些被害人存在好面子等心理或在不法分子软硬兼施下一味忍气吞声,而不愿报警、不敢报警。
朱传炉:“套路贷”形式多样,很难有明确的界定标准,因此,受害者常常将“套路贷”归类于普通民间借贷。而且,由于受害者存在违约行为,报警、诉讼时间成本高,伴随的是与日俱增的高利息,所以,受害人往往选择第一时间还贷,降低损失。
张建飞:受害者选择先还贷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缺乏对“套路贷”的甄别能力,不知该“套路”行为是犯罪行为;二是套路放贷者多以社会闲杂人等居多,受害者单方面觉得不公但也不敢挺身反抗,更不敢告诉亲友。只有到山穷水尽时才会选择报警。主持人:“套路贷”受害者都有哪些共性?
张建飞:我们可以将受害者归为三类,一是资金需求紧急的人群;二是征信、资质不符合银行贷款条件的人群;三是缺乏民间借贷、刑法相关法律知识和意识的人群。据了解,受害者中尤以法律意识淡薄的小微企业老板、阅历尚浅的大学生、嗜赌成性之人居多。
涂龙科:“套路贷”受害者一般都抱有一种侥幸心理,认为自己短时间内就能把钱还上。同时,相较于银行,贷款公司办理贷款的时间较快。犯罪分子正是抓住这种心理,一步步将他们引向万丈深渊。
主持人:我国“套路贷”受害者,以及部分金融活动参与者的金融素养需如何提升?
涂龙科:贷款需谨慎,高利贷借钱更要谨慎。因此,在有相关资金需求时,一定要选择手续完备、证照齐全的正规公司。此外,在签订相关合同前要注意多方核查对方经营资质等状况和涉诉情况。在签订合同时,要对容易引起纠纷的还款时间、支付方式、利息等有明确的认知,如还款时尽量选择有迹可循的转账方式,在采用现金方式还款时,要让对方及时出具收条,切忌“空口无凭”。
朱传炉:关于金融参与者金融素养的提升,主要在于几个方面。一是参与者自身应加强金融知识与法律知识的积累和提升,对自身金融行为进行全方位评估与判断,避免不切合自身实际的参与行为所引来的不必要纠纷。二是外界应加强对金融参与者金融风险意识的培养,例如针对民众,社区应发挥其作用,开设金融知识、法律知识社区讲堂。此外,短信、网页是“套路贷”实施者的主要工具,工信部门应加大对短信、网页等信息的审核与监管等。
主持人:您对“套路贷”受害者还有哪些建议?
涂龙科:若不幸陷入“套路贷”骗局,要及时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注意保存相关证据,如借款时的通话录音、借款合同、银行转账、催款电话录音、短信、双方微信聊天记录等,并积极出庭应诉,避免法官不能准确界定真实的借贷金额,进而影响自身合法权益的有效保护。
朱传炉:首先,“套路贷”受害者需要提升自身的金融素养,了解自身切实的还款能力,谨慎借贷。此外,强化对金融产品甄别能力,了解该产品背后是否存在“陷阱”。一旦感觉自身权益受到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