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案:第五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52fw.cn 06-13 次遇见第二目“春天的信息”。教材首先详细介绍了“双百”方针的提出过程,然后重点阐述了“双百”方针的内涵。
(1)“双百”方针的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这个方针,是党在指导文艺工作和科学研究的实践中逐步提出的。“百花齐放”这一思想的提出是在1951年。当时,国内关于京剧问题的发展出现了争论,一派主张全部继承;另一派认为京剧是封建主义的,主张全部取消。1951年4月,毛泽东为中国戏曲研究院题词:“百花齐放,推陈出新”。他主张京剧还是要,不单是京剧,各种戏曲形式都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加以继承。“百家争鸣”是毛泽东在1953年就中国历史问题的研究提出来的。1953年中央决定要中宣部就中国历史问题、中国文字改革问题、语文教学问题组织三个委员会加以研究。7月26日中宣部提出三个委员会的名单,8月5日中央予以批准。当时,中国历史问题研究委员会主任向毛泽东请示历史研究工作的方针,毛泽东提出要百家争鸣。10月,在中国历史问题研究会的会议上传达了这个精神。当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两个口号都只是分别向一个领域提出,而“百家争鸣”的口号还没有公开宣传。
4月25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讨论中陆定一发言,提出对于学术性质、艺术性质、技术性质的问题要让其自己讨论。他还表示不能同意“巴甫洛夫是社会主义的,魏尔啸、西医是资本主义的,中医是封建的”,“摩尔根、孟德尔是资产阶级的,李森科、米丘林是社会主义的”这样的说法。他认为,把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帽子套到自然科学上去是错误的。在讨论中,还有人发言,建议在科学文化问题上要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两个口号。4月28日,毛泽东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总结发言,正式提出了“双百”方针。他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看这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讲学术,这种学术可以,那种学术也可以,不要拿一种学术压倒一切。你如果是真理,信的人势必就会越多。
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七次会议上进一步阐述了“双百”方针。他说: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又说:百家争鸣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代,二千年前那个时候,有许多学说,大家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他指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正确的,错误的,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李森科、非李森科,我们搞不清,有那么多的学说,那么多的自然科学,就是社会科学,这一派,那一派,让他们去说,在刊物上、报纸上可以说各种意见。
1957年2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宣布:“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党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这次讲话经整理补充后以《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为题,于6月19日在《人民日报》公开发表。同年3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再次强调“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党对科学文化工作基本性的长期性方针,不是一个暂时性的方针。
(2)“双百”方针的内涵
1956年5月26日,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向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医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作了题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报告,系统阐述了党中央提出的“双百方针”。他强调:我们党现在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就是要我们在文艺工作和科学工作方面,要把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他指出“我们所主张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提倡在文学艺术工作和科学研究中有独立思考的自由,有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自己意见的自由。”“我们主张政治上必须分清敌我,我们又主张人民内部一定要有自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人民内部的自由在文艺工作和科学领域中的表现。”在自然科学工作方面,他指出:“在某一医学上,生物学或其他自然科学学说上,贴上什么‘封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无产阶级’‘资产阶级’之类的阶级签,……就是错误的。在文学艺术工作方面,他指出:限制创作的题材“只许写工农兵题材,只许写新社会,只许写新人物等等,这种限制是不对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对批评工作来说,就是批评的自由和反批评的自由”,而现在的批评,有些令人害怕,应当纠正,对被批评的人来说,别人批评得对,应该虚心接受。他还强调文艺工作者和科学工作者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以此来指导文学艺术创作和科学研究工作。
建议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学思之窗】的内容,通过回答问题,加深对“双百”方针内涵的理解。
第三目“春天的硕果”。“双百”方针提出后,科学技术领域和文学艺术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
(1)“百家争鸣”:生物学领域的学派争论。第一个贯彻“百家争鸣”方针的会议,是生物学领域中的摩尔根学派和李森科学派之争。这两个学派的争论,在苏联一度被认为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争。由于受到苏联的影响,建国之初中国也采取独尊李森科学派而贬损禁止摩尔根学派的态度,一些科学试验遭到粗暴干涉而被迫停止,著名植物学家胡先辅在《植物分类学简编》中批评了李森科,竟遭到政治批判。对于这些情况,毛泽东、周恩来等指示中央宣传部和中科院进行调查研究,要求按照“双百”方针的精神加以解决。1956年8月全国遗传学座谈会在青岛召开,与会130多人中包括了我国遗传学界两派的主要学者。中宣部有关负责人针对遗传学界两派之间的严重对立的不正常状况,阐述了党的“双百”方针,明确表示不赞成把摩尔根的观点说成是唯心论,宣布全部摘掉过去强加给摩尔根学派遗传学的各种政治帽子,强调学术上的不同见解要通过自由讨论和科学实践去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等待,不要急于作结论。这次会议打破了几年来我国遗传学派形成的“一家独鸣”的僵硬局面,促进了不同学派之间的团结与合作,产生了良好的影响。这也是“双百”方针提出后,我国为贯彻落实这个方针,突破苏联模式而召开的一次影响巨大、效果很好的会议。“双百”方针的提出使人们的眼界开阔了,思想活跃起来了,自由讨论的风气浓厚了。
(2)百花齐放:文学艺术领域的成果。“双百”方针给文学艺术的创作带来了和谐宽松的创作氛围,文学艺术界的许多作家、艺术家,采用多样化的形式,以不同的风格,生动地描绘了人民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风貌,各方面的创作成就都很突出,硕果累累。
#p#分页标题#e#生物学领域的争论理论性强,不宜展开,使学生明确这场争论是对苏联模式的否定,体现不同学派的自由争论即可。文学艺术领域的“百花齐放”,建议用幻灯片展示多幅照片,引导学生认识体裁、风格、内容和题材的多样性。
第四目“历史的经验教训”。“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提出并付诸实施后,学术界和文艺界开始呈现出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景象。可惜的是,好景不长,由于国际形势的急剧变化和国内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致使此后“双百”方针的贯彻出现了严重挫折,受到了“左”的干扰和破坏。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期间,极左思想盛行,“双百”方针受到彻底破坏,百花凋零,科苑荒芜。1956年9月,《人民文学》发表了青年作家王蒙的小说《组织部里来了个年轻人》。毛泽东赞扬了王蒙的小说,说他讲正了一个问题,就是批评官僚主义。其间,毛泽东曾要求调整文艺政策,邓小平在全面整顿中也试图力挽狂澜,但在当时历史条件下,都未能从根本上扭转局面。
粉碎“四人帮”以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双百”方针才得到恢复。由于这时党清算了“文化大革命”及其之前的“左”倾错误,党总结社会主义时期以来的科学、文艺工作的经验教训,即要处理好科学、文艺工作和政治的关系,和人民生活的关系,以及继承传统和不断革新的关系。在这三个关系中,和人民生活的关系是最基本的。在新形势下,“双百”方针得到更加自觉、坚定的贯彻,重新焕发了它的勃勃生机。正如邓小平所强调的:“无论如何,思想理论问题的研究和讨论,一定要坚决执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这是“三中全会决定了的,现在重申一遍,不允许有丝毫动摇。”这是结合新时期的历史特点对“双百”方针所作的深刻阐述。这些都有力地说明毛泽东提出的“双百”方针是具有长久性的指导意义,在新的历史时期,它必将进一步促进我国的科学文化繁荣发展,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迅猛而健康地发展。
本目内容具有本课小结的作用,建议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指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的文艺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要正确处理科学、文艺工作和政治的关系;“双百”方针具有长久性的指导意义。
三、教学设计与案例
1.教学设计
关于“‘双百’方针提出的时代”一目,设计通过让学生自主的完成本节引言给出的【探究问题】第一题:“为什么要提出双百方针”来完成本目的教学任务。在教学中,采用学生讨论法,教师适当指导。给出几个讨论问题:“双百方针”提出于1956年,1956年之前意识形态领域的状况是怎样的?原因是什么?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之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什么变化?党和国家面临的主要任务是什么?为了调动一切因素建设社会主义,包括调动文化界和科学界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中央召开了知识分子会议。在肯定知识界面貌发生根本变化的同时,制定一个正确的文化工作方针非常有必要,以使文化与科学走上正轨,以便更好的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此,党提出“双百”方针。此处要让学生认识到“双百”方针的提出是党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摆脱苏联模式)上的一个重要尝试,是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提出来的,是在国家需要迅速发展经济和文化的迫切要求上提出来的,是承认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各种矛盾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科学文化工作的一个基本性的同时也是长期性的方针。同时为讲下一目做铺垫。
关于“春天的信息”一目。一、通过对“双百”方针政策提出过程及课文前两个自然段的介绍,让学生明确“双百”方针提出的过程。二、解决本目【学思之窗】的问题(“双百”方针中所指的自由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所主张的自由有何不同?)。让学生自己看书,自主讨论。教师最后总结,突出几个重要知识点。完成此目教学后,让学生认识到:“双百”方针是科学文化工作的一个基本性的同时也是长期性的方针,是根据中国具体国情提出来的,它提倡文学艺术、科研领域的三个自由,鼓励文艺科研工作者大胆创新,自由发展。但自由是有前提的,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范围内,保证社会主义方向,最终会有利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关于“春天的硕果”,教材出示了3幅照片和【历史纵横】(关于电影界“难忘的1959年”)的资料。生物学领域的争论不宜展开,由教师对两个学派及其争论的情况简单加以介绍,使学生明确这场争论是第一个贯彻“百家争鸣”的会议,是一次成功的会议,并感受到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的自由学术氛围。关于“百花齐放”的累累硕果,教师充分利用课本上的3幅照片《毛泽东、陈云等接见参加全国专业团体音乐舞蹈汇演的演员》、《1957年周恩来观看著名戏剧家梅兰芳演出后,与演员亲切交谈》、《电影〈五朵金花〉剧照》,用幻灯片或计算机依次出示,可提示学生:从这组照片中,可以得到什么样的信息?(让学生理解文学艺术创作的丰富多彩,开拓出了新的题材和主题,采用了多样化的体裁与表现手法)文艺领域还有哪些优秀的作品和成就?可以简单的向其他同学介绍一下吗?这些作品集中反映了什么内容?起到了什么的作用?(大大丰富了社会主义时期人民的文化生活)建议教师还可以多出示一些图片和照片,或者组织学生在课外多搜集一些这一时期的作品资料,在课上介绍或组织课外资料展示,既可以加深对“双百”方针意义的理解,又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于“历史的经验教训”,历史的经验教训是本节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问题。处理本目教材注意“双百”方针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对科学文化发展的重大意义。组织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分组讨论,包括:“双百”方针提出后在执行过程遇到了哪些问题,“双百”方针的提出和贯彻给我们提供了哪些经验教训?应该如何处理三个关系?贯彻“双百”方针有什么现实意义?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文革结束和改革开放时期的到来,使“双百”方针又恢复了它的生命力,我们要接受历史的经验教训,正确处理好科学、文艺工作和人民生活的关系,使文艺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在这种形势下,科学和文艺工作者步入了又一个春天。在这里建议教师结合“三个代表”的理论,使学生明确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