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案:第3课促进民族大融合
52fw.cn 06-29 次遇见利用教材中的引言导入新课:
教师先出示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和河南龙门石窟的两幅佛像图片。
师:通过这些图片,你从中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生1:北魏佛教文化的兴盛。
生2:北魏石窟艺术的发展。
生3:孝文帝改革前后佛像的迥异。……
师:这些作品的艺术风格有何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1:云冈石窟的佛像主要是北魏时期开凿的,这些雕像共同的特征是:面相丰满,目大眉长,鼻梁高隆,直通额际,口唇较薄,嘴角微微上翘,呈微笑之意,肩宽胸挺,躯肢浑厚健壮,神态温静具有伟丈夫的气概。体貌表现了少数民族的特征。
生2:龙门石窟的佛教造像面容清瘦,褒衣博带,性格爽朗,风神飘逸,从侧面反映了孝文帝孝文帝迁都后,大力推行汉化,带有明显的汉族文化的特征。
师:对,从上面两幅佛像造型看出,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后所发生的重大变化。那么,除了服饰变化外,孝文帝的改革还引起了哪些方面的变化呢?由此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影响
(一)经济的复苏和繁荣:
1、农牧业的发展:
(1)表现:
①生产工具的改进:整地碎土工具的复杂化与精耕细作;
②耕作技术的提高:“宁可少好,不可多恶”,“顷不比亩善”;
③重视兴修水利:有水田之处通渠灌溉;
④经济作物和畜牧业的发展;
⑤荒地得到更多地开垦,粮食产量提高,人口增殖。
(2)原因:
①政府政策的调整即孝文帝改革推行的均田制、三长制和租调制;
③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包括生产工具的改进,耕作技术的进步,水利设施的兴修等
2、手工业的成就:
(1)表现:
①丝织业发展达到魏晋以来的最高水平:绢布产量大增,府存绢帛多;
②制瓷业的发展对唐宋时期北方瓷器的繁盛有直接影响:
北魏迁都洛阳以后,制瓷业又发展起来。北方青瓷在造型、胎釉、纹饰等方面与南方不同,一般器型较大,以尊、瓶、罐、钵之类居多。胎体厚重,胎色灰白,釉较厚,玻璃质强,流动性大,器表往往有玻璃质流珠现象。器物多以莲花瓣纹、忍冬纹作装饰,装饰方法有堆贴、模印、刻划多种。北方青瓷的莲花纹饰与佛教的盛行关系密切。
(2)原因:农业、商业的发展,孝文帝的扶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