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医生为什么离范文职?来自135份离职报告的分析
52fw.cn 04-16 次遇见这些年,但凡协和医生离职,都会引发舆论不小的关注。“协和系”甚至成为了医疗领域创业的主力军。以至于我有一阵儿都有点儿担心,好医生都离职了,以后谁给患者看病。
不过,今天看到的一个统计研究让我释怀了很多。虽然研究是几年前做的,但还是能说明一定的问题。这个研究说,协和每年的离职率低于1%,非常稳定。
这个统计研究非常有意思,分析的是2007-2009年三年里,来自北京协和医院的135份离职报告。本来人员离职并不是件特别好的事情,而且我发现这个统计分析居然是协和医院自己做的,也是够敞亮。
说说这个统计分析里的具体数据吧。
首先,135份离职报告来自55位医生(40%),61位护理(45.2%),8位医技(5.9%),11位行政和管理(8.1%)。
报告认为,离职人员的构成符合整个医院以医生和护理人员为主的特点;而且平均每年40位左右的离职人员,相比全院4000多名员工而言,离职率约为1%,人员相对比较稳定。
第二,离职人员的院龄分布,135人当中,12个人不到1年(8.9%),38人1-3年(28.1%),44人3-6年(32.6%),17人6-10年(12.6%),24人10年以上(17.8%)。
离职医生的平均年龄是33.5岁,离职护士的平均年龄是28岁。
从医院人力管理的角度,分析研究认为,工作不到6年的离职人员占到了60.7%,需要加强对工作初期的人员的关照。
不过,旁观者的角度,我其实觉得有接近40%的人在协和工作6年之后选择离职,更值得关注。因为你想从协和挖走一个好医生的话,知道这些人关注什么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来看看协和离职人员的离职原因和离职后的去向。
先看医生的离职原因,包括这么几个方面:学习机会,30.9%;外部职业机会,27.3%;家庭原因,21.8%;职业倦怠,14.5%;不适应医院要求,5.5%。
下面这个比例分析值得重视:初级职称离职的原因主要是学习机会(33.3%)和家庭原因(30%),中级职称离职主要是学习机会(42.9%)和外部职业机会(35.7%),副高职称离职主要是外部执业机会(62.5%),而正高职称离职的全部是外部职业机会(100%)。
不过也要注意的是,从协和离职的正高职称医生统计里面的三年只有3个人,一年一个;副高职称的医生8个人,一年2-3个。这些离职的高级职称医生,主要也是去其他医院做学科负责人。
接下来是护理人员的离职情况分析,与医生的情况差别非常大。
有一点是相似的,护理人员离职主要也是集中在6年以下院龄,占到了90.7%。护理人员离职原因中,职业倦怠占到了47.5%,有29人;其他的依次是家庭原因(19.7%)、学习机会(19.7%),不适应医院要求(8.2%),外部职业机会(4.9%)。
估计大家也都看出来了,对护理人员而言,外部机会是非常稀少的。即便是来自协和的护理人员,愿意到医院之外寻找新的职业机会的人也非常少。这从另一个指标中也可以看出,高级职称的护理人员没有人离职。
再有一点就是,护理人员的职业满意度确实不太理想。即便是像协和这样的医院,对年轻护理人员的吸引力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强烈。
总体来说,从这个协和医护人员离职的统计分析来看,医护人员其实对公立医疗体系的认可度还是非常高的。
即便是像协和这样在外界看来已经在创业自由执业领域中发挥引领作用的医院,不仅离职医生比例低,而且离职去向大多也是继续深造或者其他医院的学科带头人。
相比之下,护理人员的问题似乎更值得引起关注。如果查阅最近几年国家卫计委发布的人事公示就会发现,不只协和,北京的各大委属医院近几年的招聘人员中,护理人员几乎都占了绝对多数。
这也许说明各家医院对护理和服务质量改善的重视,但也可能表明,各家医院护理人员更迭速度的加快。
当然了,距离这个统计分析发表的时间已经过去了7年。7年还是发生了很多变化,移动医疗、医生集团、医疗AI、精准医疗等一大批新的风口相继出现。
在这样的背景下,很有可能出走体制创业的医生数量会有所增加,不过应该也仍然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吧。
数据来源:唐蔚蔚、李丽娟、胡冰冰、叶玉琴,《公立医院员工离职原因级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北京协和医院135份员工离职报告的分析》,载《中国医院》,2010年7月第14卷第7期,P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