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创业者该如何从巨头夹缝中寻找创业机会
小编 10-25 次遇见2014年可以说是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一年,整个中国互联网像是被阿里巴巴按下了F5键一样,再次刷新了互联网的并购记录和整个互联网的格局,吞下了移动互联网的明星企业UC优视,完成了移动互联网模块漂亮的一击。
在这个收购上限不断被刷新的年代,巨头们一次又一次的刷新并购的上限:当人们对于百度19亿收购91助手的惊叹声余音尚未完全散去时,阿里40(有说50亿)美金的收购再次给人一个重磅****,由此,不难想象,后面国内互联网还会有更大规模的收购发生,甚至像Facebook用190亿美金收购whatsapp那样的超豪华交易规模也不是没有可能。
对于?丝来说,下一个被收购的是谁并不重要,巨头们的游戏像少女心思一样难猜,互联网资源正在朝某些巨头高度集中,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且不说社交、电商、应用商店等热门领域,连一个打车市场都被腾讯和阿里巴巴争的死去活来来(具体可查看马海祥博客的《腾讯“嘀嘀”和阿里巴巴“快的”争夺市场的商业意图》相关介绍),在这个巨头林立、寡头横行的年代,我们要如何生存呢?并从互联网巨头中分得一份粥呢?
1、差异化的发展战略
对于巨头们已经做了的,我们就需要有差异化的发展,这块的进入风险也是比较大的,既然巨头都已经做了,而且做的非常成熟的领域,创业者要进入就要相当谨慎了,比如社交,前有QQ,后有微信,再加上LINE、MOMO、来往、易信、遇见等一大堆涵盖各个领域的社交工具,在这个时候,要再做一个纯聊天的工具,死亡概率接近100%。
据说在早期,新浪看见腾讯的QQ做的不错,自己也设计了一款IM工具,高大上,功能齐全,创业者!
所以,打擦边球就成了创业者们在巨头林立的领域生存的不多的机会和方法,比如熟人社交有微信,陌生人社交有MOMO,如果没有更好的模式,简单的进入再做这两块就没有太大意义了。
但是匿名社交却是一直没有人重视的领域,秘密(后改名叫无觅)的爆红就说明了这个问题,刚刚拿到A轮1500万美元融资的语音社交应用比邻也是很好的例证,其实现在的大佬MOMO也是抓住了微信在陌生人交友上的不足发展起来的。
在马海祥看来,除了巨头们的核心业务,巨头们很容易复用资源,快速扩展的衍生业务也尽量不要做,之前还有很多做同城的生活用品的电商平台,随着1号店的物流和布局加快,天猫超市发展、京东等进入,很快就消失匿迹,但是专注某个细分领域内的电商们却成长的非常迅速甚至说势不可挡,专注尾货处理的电商公司唯品会、专注于女性化妆品的聚美优品和乐蜂网。
核心的业务是巨头们赖以生存的底线也就是生命线,用户习惯已经培养,巨头们绝对不会允许后期的创业者动他们的奶酪。但是可以针对他们业务上的软肋进行发散和发展。
简单的来说就是:抢占先机,在巨头不重视的区域抢先动手。
2、做巨头不擅长的,需要依赖线下或者其它资源的
有很多领域巨头知道价值很大,很想做,但是很多时候并不是自己所具有的现有的资源所能成就的,过度依赖线下资源的事情,在某种程度与互联网公司在某种程度上是相背离的,互联网公司一般讲究轻资产,快速迭代,但是如果是过度依赖线下资源的事,即使是巨头们,要么会掂量、要么会借力进入。
比如热门概念O2O,大家都知道其中的餐饮是刚性需求,是热门产业,但是要做到大众点评那样早期每个城市都派地推团队去做,还有像美团为了拿下一些重点城市的这些商家,每个城市成立分公司去做推广,这个过程不仅仅需要财力支持,更需要人力、耐力等多重综合性因素,过程很煎熬,连巨头们也会再三掂量。
大众点评张涛在形容大众点评拓展的过程为“匍匐前进这8年”,“从搜罗当地餐馆信息到找人写点评,再到形成社区氛围逐渐让用户产生内容,一点点深耕细作,丝毫不像互联网公司占领外地市场时的水银泻地。”
过程用艰辛来形容都是轻松的,但是好处就是门槛很高,一旦树立了高门槛,巨头很难进入,即使是阿里和腾讯这样的公司,所以腾讯最终愿意投资4亿美元和微信入口入股大众,后来还把微生活作为嫁妆合并到大众点评中。
高朋、微生活的失败说明巨头在这些不擅长的领域来开拓都是不顺利的。
3、做巨头不屑或无暇顾及的细分领域
巨头们站得高、看得远,他们的着眼点大都是在于打造平台,拉通环节,共创生态,不屑于做些边边角角零零碎碎的事,也顾不过来,但是如果我们能深耕这些环节,积累到一定的量级,马海祥坚信也会爆发出惊人的能量。
同时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分工会越来越精细化,越聚焦的APP或应用越容易生存下来,如墨迹天气、生日管家、正点闹钟……,这些低调但发展的很好的软件。
比如:2009年金犁与两位大学同学赵东和张雨丝,决定做一款基于塞班系统的天气软件,对于用户来说,这是一种“现在存在,十年后依然存在”的日常需求,但市场上却鲜有出色的先行者,另外就是大的企业根本不会在乎做这个,更不会视为对手,他们一直专注于天气这个领域,现在已经发展到2亿多用户,同时开始朝智能硬件的方向发展(墨迹空气果),并已获得多轮巨额投资,未来想象空间很大。
同样的例子还有生日管家APP,很简单也很不起眼的一个应用,功能就是提前提醒你的家人或者好友生日,后期还添加购买了礼物等功能,目前用户超过1000万,转型重点做礼品消费和社交电商服务,2014年6月6日,生日管家宣布获得由东方华盖领投、奇虎360跟投的千万元A轮投资。
由一个很小的但又是用户频繁有使用的需求点切入进去,充分做好产品体验,解决一两个痛点,等到积累到一定量级的用户时,开始做产品衍生和深度挖掘,商业模式慢慢也会清晰起来,现在墨迹、生日管家等都活的不错,如果不出太大意外,还将继续滋润下去。
简单的来说就是:占据地域优势,整合行业资源,抢先卡位。
4、与巨头共舞,做巨头生态链上的一环
这是门槛最低也是最适合草根创业者的模式,巨头一般都是奔着打造平台去的,比如:
淘宝、天猫——电商平台;
京东——开始是3C电商平台,慢慢发展成全系列电商平台;
微信——社交平台,现在貌似也在朝企业服务平台的方向发展;
#p#分页标题#e#作为草根创业者,最忌讳的事情之一恐怕就是创业时要做平台级别的事,打造平台是个美好的梦想,却往往被现实打了嘴巴后才惊醒,平台所需的财力、人力、资源,非一般草创或小企业所能及,与其活在虚拟的平台白日梦里,还不如与巨头们共舞,一起共赢。
巨头们打造的是产业的生态链,不可能面面俱到,不拘小节、双赢共存才是平台发展的重点,所以巨头也非常欢迎第三方服务商提供衍生服务,很难想像淘宝自己去三四线城市去做淘宝中小卖家运营培训的事。
在大平台上创业也会有很多好处,比如:产品知名度高,减少推广和用户教育成本、流量很大、基础建设比较好、客户相对稳定,比如在淘宝发展过程中壮大起来的返利网站和淘宝客,在微信平台上做公众账号第三方开发的微信服务商,都有不错的收获,品牌也有了一定知名度,甚至被官方树立为范例,如最近热门的米折网、微信第三方服务提供商口袋通等。
但是马海祥觉得在平台上做有个原则:一定要保持警惕,注意风向的变化,熟悉平台政策,随时灵活调整。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淘宝封杀返利网,大多阵亡,剩下的美丽说等及时转型,逃出生天;前不久的微信小店上线,部分微信第三方哀嚎,砖家们点评“逼入绝路”,其实之前的信号已经很明显,但是很多第三方根本没有留心,让人扼腕叹息(具体可查看马海祥博客的《盘点那些年投资过亿美元却创业失败的案例》相关介绍)。
5、如何守住我们现有的创业市场?
一旦我们确定好发展的平台,并小有成就的时候,面对巨头们的入侵,我们有该如何守住我们现有的创业平台和市场呢?
(1)、重视自我造血能力
没有经济基础的爱情都是瞎扯蛋,创业公司需要一开始就具备自我造血能力,巨头高富帅凭借财力与脸蛋让美女立即倾倒,可矮矬穷的?丝不行,一旦把美女哄过手就得赶紧考虑赚钱养家。
巨头烧钱撑规模,小型创业团队往往和VC不来电,VC喜锦上添花不喜雪中送碳,而我们宁愿低调的赚钱,也不愿高调的蛋疼!
(2)、重视人才,懂得分享未来
好的人才往往都是想做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所以给优秀人才归属感和分享未来非常重要。
你是?丝你没钱,但是你是潜力股你有未来,所以没有钱可以分就先分未来,马海祥建议那些初创公司可以建立项目股份制和核心人员干股制,以争取和留住优秀人才。
(3)、重视管理,建立激励制度和考核制度
本地团购必须更优质,更近本土接地气,要在细节上做很多功课。
如今社会上不乏吃货群体,小小礼品承载款款情意便换来无穷商机,只要有分享互动,就能与消费者了解得更深入、细微。
同时,马海祥建议你可以从三个层次最大限度地“刺激”团队成员,物质奖励、职业规划、情感归宿一个都不能少。
(4)、顾客至上:重视跟用户互动和用户交朋友
相比美团,虽然我们的技术、资金远比不上人家,但是只要用户能够联系到我们,我们都会给予客户耐心而周到的服务,例如通过微博,微信,QQ,阿里旺旺,客服电话等渠道。
并且经常举行网友聚餐聚会活动,拉近跟用户的关系,了解用户对平台的各种体验,对于用户在各渠道上的评论、咨询、投诉,专员都会及时进行回复反馈。
把不好的问题改善,把好的产品介绍给用户,为的是留住每一位客户。
(5)、特别服务:差异化服务做巨头没精力做、不愿意做的事
可以提供上门付款的团购网站,让网友感受网络不再虚拟,并且开设vip服务为客户提供专线下单、订餐、订座、服务中高端群体。
马海祥博客点评:
?丝创业关键还是在于回避大公司的核心利益和核心能力,如果是他们不可动摇的根本利益,且他们又具有非常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创业者去碰的话,就有些以卵击石了。
实际上,市场的美妙之处在于,它总会有一些新的机会出来,这些机会出现的时候,不同的公司判断不一。有可能大公司也看上了,但在它内部的优先机制里排行较低,或者说不那么急着发展的,这个时候可以创业,把所有的资源、利益都集中在这上面,先跑一步,等大公司反应过来,再追就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