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教育两委打出具有天津特色的抗疫思政教育“组合拳”
52fw.cn 07-20 次遇见原标题:坚定中国自信 凝聚中国力量
暑假期间,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们正在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教学指导方案》的编写工作而忙碌。今年,市教育两委从全市各高校抽调百余名优秀思政课教师组建编写专班,集中编写7本覆盖高校全部思政课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教学指导方案》。由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孙寿涛领衔的团队编写的正是其中的一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教学指导方案。
“去年,我们曾两次对这门课程的教学方案进行了修订,而这一次修订的重点是要加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并且要把抗疫精神,特别具有天津特色的抗疫做法,全面融入到思政课的教学中。”孙寿涛说。
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市教育两委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短期活动与长效机制相结合、理论宣讲与实践体验相结合,持续打出具有天津特色的抗疫思政教育“组合拳”。在抗击疫情这场“大考”中,讲好抗疫故事、弘扬抗疫精神,引导每一个学生坚定中国自信、凝聚中国力量。
推出系列抗疫宣讲
唱响制度优势主旋律
“人民给了我很多荣誉,其实我不是英雄,真正的英雄是我们的人民!”5月12日,由市教育两委主办的“讲抗疫故事 增制度自信 担报国使命”抗疫思政课专题巡讲首场报告会开讲。中央疫情防控指导组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张伯礼,通过网络直播,为全市大中小学师生上了一堂极其生动的抗疫思政课。
在特邀张伯礼院士主讲“抗疫第一课”的基础上,市教育两委始终聚焦弘扬中国制度优势,连续推出4个系列的抗疫思政课宣讲活动,包括组织91位专家学者组成抗疫精神宣讲“教授团”巡讲183场,组织24位医务人员组成抗疫先进事迹“报告团”巡讲20场,组织10位思政课名师录制“自信中国”抗疫思政公开课13场,持续播出“津城千里、齐心抗疫”网络视频课4场。
一张张图片、一串串数字、一组组案例、一个个故事……在各位思政“老师”一次次的生动讲述中,全市大中小学生感受到抗击疫情的困难,以及困难面前中国人民团结一致、奋勇向前的民族精神,自信的种子正深深地扎根于他们的心中。
前不久,由市教育两委主办的“厚植爱国情怀、树立强国志向、讲好抗疫故事、践行报国使命”天津市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公开课大赛复赛正式启动,截至目前已收到全市50余所高校报送的近200个参赛课程。“很多课程主题鲜明、紧贴抗疫精神,涌现出一大批生动鲜明、独具学生语言特色和风格的参赛作品,充分展示了我市大学生更加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市教育两委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处副处长杨明说。
直面问题举旗亮剑
让学生“酣畅淋漓”听课
“老师举的例子很有启发性,一场疫情让我们真的感受到生长在中国的幸运与幸福。以前自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比较朴素,现在我对‘四个自信’不仅有发自内心的情感归属,还是一种深刻的理性认识。这样的国,我真的更爱了!”天津师范大学大二学生陈述有这样深刻的感受,源于这个学期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王雪超为学生们讲述的思政课。
课上,王雪超从“中美制度体现的价值追求不同”“中美国家治理效能的差异”和“中美制度中对‘世界意义’的定位不同”三个层面展开讲解,通过“疫情下中美两国老人的医疗救治”等鲜活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