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抗战之先声爱国主义之典范
52fw.cn 08-12 次遇见原标题:全国抗战之先声 爱国主义之典范
绥远抗战发生在1936年8月至12月间,那是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最危险的时候”。绥远抗战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昭垂青史。今天,当我们重温那段历史,依然心潮涌动,备受震撼和激励。
一.绥远抗战的前前后后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占领东北四省(黑、吉、辽、热),扶植溥仪建立伪“满洲国”。1935年又对华北发动新的进攻,策动“华北五省(冀、鲁、晋、察、绥)自治运动”,威逼察哈尔政府撤退察北沽源、多伦、宝昌、商都、赤城、张北六县的保安队,交出县政权,遭察哈尔政府拒绝。1935年12月9日,敌人在飞机掩护下,分途进攻宝昌和沽源,攫取察北六县,令华北大片国土变色,举国震动,平津危急,华北危急,全中国危急!
之后,日本侵略者加紧实施“满蒙计划”,早在1929年的《田中奏折》即称“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在侵占内蒙古东部盟旗后,又将魔爪伸向察哈尔、绥远等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日本关东军司令官南次郎纠合蒙奸德穆楚克栋鲁普(即德王)、李守信和汉奸王英等加速准备进犯绥远,大肆扩充伪军。1936年5月,在侵华日军的策划下,以德王为首的伪“蒙古自治政府”和伪“蒙古军司令部”,粉墨登场。麇集在察北的伪军达4万余众。1936年8月,日伪李守信部2万人进犯绥东陶林(今内蒙古察右中旗),日军开抵张北,伪蒙古军一个骑兵师进犯绥北百灵庙一带,悍然发动侵绥战争。
在全国人民抗日救亡高潮中,中国共产党建立了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绥远抗战爆发前夕,1936年2月21日在达尔罕草原发生了震惊中外的百灵庙抗日武装暴动,在中共西蒙工委书记乌兰夫的领导下,云继先、朱实夫、云蔚等组织发动打响了蒙古民族反对分裂祖国,反对投靠日本帝国主义、坚决抗击日本侵略的第一枪,体现了蒙古族人民维护祖国统一的坚强意志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为中国共产党建立蒙古族抗日武装奠定了基础。暴动队伍由1000人增加到1500多人,后扩编为蒙旗独立旅,全力支持了绥远抗战。
(一)红格尔图保卫战
傅作义部彭毓斌骑1师和董其武第218旅驻防的红格尔图(今乌兰察布察右后旗境内)为绥东战略要地和绥远的门户。
1936年7月底,日伪军于志谦等部4000余人进犯红格尔图,傅作义命令师长彭毓斌、旅长董其武指挥第218旅一个团、骑兵师一部,与敌激战,毙敌350余人,俘虏副司令马龙以下60余人,残敌逃回商都。战后,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派南汉宸带亲笔信给傅作义,情真意切,极大地鼓舞了傅作义将军和驻绥部队。
11月13日,由田中隆吉指挥的李守信伪蒙古军和王英“大汉义军”5000余人再度进犯红格尔图。傅作义遂令彭毓斌为总指挥、董其武为副总指挥,指挥骑步师、第218旅与日伪军激战,多次打退日伪军的进攻。敌复增加援军至6000余人,以日本新式大炮飞机等先进武器狂轰滥炸,我军顽强抗击,给日伪以沉重打击,阵地岿然不动,并击落日军飞机一架。17日夜,我军一部包围红格尔图东北5公里之土城子的日伪军指挥所;另一部在土城子以东设伏,截击溃退和增援的日伪军。
战至18日,傅作义命令两个团和一个炮兵营驰援前线。日伪军也将兵力增加到7000余人。凌晨,我军抢在日伪军之前发起总攻,将敌分割包围,日伪军仓促应战,顽抗至拂晓,丢盔卸甲东逃。8时,我军乘胜追击日伪军余部至察哈尔省境,战役结束。
红格尔图之战以少胜多,捣毁日军指挥官田中及王英司令部,毙伤日伪军1700余人,俘虏300余人,缴获大量日军辎重、机要文件和电台、密码本等,粉碎了日军侵占归绥的企图。
(二)收复百灵庙之战和进驻大庙
百灵庙是绥北交通、商旅、宗教和军事要地。自德王投靠日军后,该地即沦为日军侵犯绥远的桥头堡,盘踞着日军特务机关、伪蒙古军1个师,总兵力达3000余人,设防极为森严。
红格尔图战役后,傅作义决定乘胜先发制人,发起百灵庙战役。以孙长胜、孙兰峰为前敌总指挥、副总指挥,以董其武部为总预备队。11月23日黄昏,傅部1个骑兵团、3个步兵团、1个炮兵营由归绥出发,冒严寒、踏积雪,秘密急行军,于晚9时许抵百灵庙附近。夜12时,傅部发起攻击,很快占领外围山头。日伪军拼死顽抗。激战至24日晨,我军摧毁多处日伪军阵地,攻占北山,袭毁机场,断其后路。8时许,日伪军全线崩溃,败退大庙。此役,傅部毙伤日伪军近1000人,俘虏400余人,缴获大量战备物资。
12月2日,日伪军4000余人对百灵庙进行反扑,被我军击退。此役毙伤日伪军副司令雷中田以下500余人,俘虏200余人。伪蒙古军4个旅反正。大庙收复。至1937年“七·七”事变前,日伪军再不敢越雷池一步。
二.绥远抗战的历史意义
绥远抗战,是我国全面抗战前华北地区较大规模的一次战役。此战扭转了九一八事变以后,对日妥协、退让,丧权辱国的那种令人悲观失望的局势;打出了中国人的不屈精神和顽强勇气,一扫之前弥漫国内的亡国论调,令全国人心为之一振。绥远抗战开创了中国军队主动进攻、战胜并驱除日伪军的先例,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毛泽东在致傅作义将军的贺电中指出,“绥远抗战为全国抗战之先声”,肯定了绥远抗战的历史地位和重要意义。蒋介石也致电祝贺,称“百灵庙之收复,实为我民族复兴之起点”。彭毓斌、董其武、孙兰峰等五人还被誉为抗日民族英雄。
绥远抗战胜利的消息迅速传遍全国,全国军民无不扬眉吐气,欢欣鼓舞,迅速掀起了新的抗日救亡高潮。贺电、锦旗从全国各地像雪片似地飞向归绥,热情洋溢地祝贺、慰勉和歌颂绥远抗战将士牺牲救国的精神。一场声势浩大的募捐和援绥运动也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何香凝先生出资购买药品,黄炎培先生携巨款至绥,陈嘉庚先生捐献巨资。抗日救国会向全国民众发出捐献“一日所得”援绥的号召;全国大、中学校开展捐薪一日,节食七日或绝食一日,将伙食费捐献;北平学生救国联合会发起捐献“万件皮衣”运动,等等。据统计,全国各界捐款达300余万元之巨。全国各地爱国团体纷纷派出慰问团、看护队、服务队、宣传队、演出队来绥劳军。一时间,归绥成为全国爱国人士的聚集地。援绥运动涉及阶层之广,参加人数之众,社会影响之大,为抗日战争史上所罕见。
绥远抗战的胜利,也深深地触动了为蒋介石背负“不抵抗将军”骂名的张学良将军,他对将士慨叹道:为什么我们“剿共”两年多,也没人来慰问;而傅作义同日伪军打了一仗,全国就来慰问呢?1936年11月27日张学良向蒋介石递交了《援绥请缨抗敌书》,绥远抗战成为促发“西安事变”的导火索,张学良、杨虎城将军于12月12日共同兵谏蒋介石,并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促进了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
总之,绥远抗战,挫败了日军侵占绥远进而西进的图谋,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激发了全国人民抗日救亡的热情,增强了救亡图存必胜的信心。绥远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的光辉一页。
三.绥远抗战的现实意义
我们今天纪念绥远抗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前辈的光荣业绩在激励鼓舞着我们,我们要继承他们的遗志,为凝聚人心,建设和谐社会,为促进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
(一)爱国主义的典范
#p#分页标题#e#爱国主义精神具有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1936年,当日本帝国主义实施占领绥远的战略企图,绥远部队不顾蒋介石、阎锡山“不可轻启战端”的阻挠,以“守土有责,不可坐视”的决心坚决抗战。傅作义将军对部队官兵秘密进行爱国和抗战教育,印发抗战读物,鼓励官兵同仇敌忾,树立必胜信心和决心。“誓保国土,以尽责任,决心牺牲,以雪耻辱”成为训练口号,激励斗志。正是因为拥有这种爱国主义的精神,战斗在第一线的官兵才不惧强敌,不畏险阻,不怕牺牲,敢打敢拼,奋勇杀敌。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凝聚着多方面的力量。在绥远抗战中,蒙汉团结,僧俗团结,军民团结,并肩作战,是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在红格尔图保卫战中,当地蒙汉群众帮助守军修筑工事、埋设地雷、抬伤兵、运子弹、送水送饭。仅修筑工事,就有200多名民工参加,他们用40多天时间,修筑了深宽各3米多的围城壕,5个大碉堡和各种掩体及交通壕。工商业者也同心协力,全力支援,蒙汉民众组织担架队、救护队、支前队,军民一心,团结一致,抗击日伪军,保卫神圣的国土,使人民免遭残害。他们都是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抗战先锋。
(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实践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建立了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把一切可能争取的力量团结在自己的周围,最大限度地孤立敌人。在绥远抗战中,中国共产党做了多方面的统战工作。红格尔图第一次保卫战打响之后,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等于1936年10月26日致函蒋介石、阎锡山、傅作义和西北军将领,指出局势危急,“非抗战不足以图存,深信绥远抗战一起,西北数十万健儿携手联合起来,为保卫西北而战,为保卫全中国而战”。这给了傅将军及其广大官兵极大的鼓舞。百灵庙之战时,中共中央又于12月1日发出了关于绥远抗战的通电,要求南京政府“调集大军增援晋绥前线”“开放人民抗日救亡运动”,并号召全国人民自动组织各种抗日团体与武装力量“援助现在绥远坚决斗争的英雄将士”。在这则通电的鼓舞和号召下,全国掀起了盛况空前的援绥运动。百灵庙大捷后,毛泽东又派南汉宸赴绥慰问,赠送“为国御侮”的锦旗。
中共中央所做的一切既是对绥远抗日将士的支持和鼓舞,也是实施、壮大统一战线的实践。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统一战线,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绥远抗战爆发前夕,共产党员纪松龄正在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35年,他服从组织决定,提前回国,潜入察右东路蒙兵游击队,在红格尔图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共产党员刘澜涛以兴和平民教育馆为掩护,编印《兴和周报》,号召民众团结起来,抗战图存。
今天,我们纪念绥远抗战胜利80周年,对于那些血战沙场保家卫国的民族英雄,对于那些用生命和青春为我们换来太平安乐的革命先烈,是一种无上的缅怀和至诚的慰藉。先烈们的鲜血洒在这片他们无限眷恋、热爱的土地上,他们的生命虽然消失了,然而他们用血肉之躯创造的这段历史却已成为这方水土永远不可割断的集体记忆和文化根底,并集聚成为越来越强烈的、巨大的、沉默的、绵延不绝的正义力量,激励着我们和我们的子子孙孙生生不息,仰望前行!
让我们永远记住他们,记住这一段沉重的历史,记住日本侵略者在华犯下的滔天罪行,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参加绥远抗战的民族英雄们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