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恶多年的女作家潘柳黛怎么损张爱玲
小编 10-02 次遇见 据说上世纪四十年代的沪上文坛,有四大女作家,并称“四才女”。她们是苏青、张爱玲、关露与潘柳黛。潘的文章虽不为今人所熟知,名字倒屡见于张爱玲的各类传记。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缘于潘、张二人是一对损友。
1956年12月11至26日,潘柳黛在香港《上海日报》连载长文《上海几位女作家》,忆及1943年时涌现的沪上多位女作家如苏青、张爱玲、关露、施济美、程育真、丁芝、张宛青等,第十到十六节“记张爱玲”写张爱玲的初登文坛、贵族血液、守时习惯以及奇装异服等故实,当然也提及她本人与张爱玲交恶的原因。这七节文字于1957年3月由香港《南北极》杂志五十八期转载。以后更以《记张爱玲》为名,单独成篇,被大量转载,但发表时间多误为1975年。
据潘柳黛所忆,当时苏青、张爱玲和她是“熟朋友”,时相往来。她知道却并不在意张的贵族血液。忽然间,一向两眼朝天的胡兰成,竟不惜挥其如椽之笔,写出一篇捧场文章《论张爱玲》(按:当指《评张爱玲》,载《杂志》1944年5、6月第十三卷二、三期),居然一再吹嘘张的贵族血液。不久,潘便以戏谑的口气,发表一篇游戏文章,把胡兰成连同张爱玲一并调侃了一顿。旧文据说名为《论胡兰成论张爱玲》,文中举例称胡兰成说张有贵族血液,其实:
这点关系就好像太平洋里淹死一只鸡,上海人吃黄浦江的自来水,便自说自话说是“喝鸡汤”的距离一样。
这个比喻,尤令今天的上海人印象深刻。由于该旧文是引发潘、张交恶的导火线,因此各种张爱玲传记避无可避,频频引用。出处却至今晦暗不明。
《记张爱玲》里的提法可信么?先略作探究:潘说张爱玲的被发掘,始于苏青办《天地》月刊时的投稿。此说不确。张爱玲首次正式发表短篇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见于周瘦鹃主持的《紫罗兰》杂志。《万象》主编柯灵便是先读了《紫罗兰》里的文章,才动了向张约稿的念头。潘又说,“张爱玲的爸爸讨的老婆是李鸿章的外孙女。”此亦大谬。虽说张爱玲确是李鸿章的外曾孙女,但其“贵族血液”实际来自父系,即张父是李鸿章的外孙。潘还说,胡兰成托邵洵美认识的张爱玲。不过当事人胡兰成的回忆录《今生今世》却说他先拜访苏青,得到张的地址后,再亲自登门。《小团圆》里,也是九莉(张)、邵之雍(胡)一同去见向璟(原型即邵洵美),而非相反。
也许存在着视角差异,但潘的信口开河可已使“熟朋友”一说疑窦丛生。如再从张爱玲与宋以朗父母往来书信中所辑“张爱玲语录”(收入《张爱玲私语录》),随手拈出两句张爱玲笔下的潘柳黛——
她(潘柳黛)的眼睛总使我想起“涎瞪瞪”这几字……想不到来了香港倒会遇到两个蛇蝎似的人——港大舍监、潘柳黛。幸而同她们本来没有交情——看见就知道她们可怕——hurt[伤害]也是浮面的。
则“朋友”也被一笔勾销。大陆版《张爱玲私语录》的脚注颇令人费解:“潘柳黛(1919-2001),笔名南宫夫人,因嘲弄张爱玲的《蓝血》而与张结怨。”“蓝血”是西人所谓贵族血统,此处书名号当是繁简转换之误。
联系宋以朗《〈小团圆〉前言》里引张爱玲给宋淇的信,提及赶写《小团圆》的动机之一,竟是台湾作家朱西宁来信说他准备根据胡兰成的话,动手写张的传记。这不禁让人进一步生出疑问:曾经的怨偶胡兰成的话尚且无法尽信,难道与之交恶多年的损友的话倒可以照单全收?
显然,潘的旧文《论胡兰成论张爱玲》的下落值得重视。只有找到它,才能了解潘、张反目的细节。而还原那“缺失的一环”后,方可进一步评价潘日后说法的可信与否。也是机缘巧合,笔者有幸找到了潘的旧文,即肖进编著《旧闻新知张爱玲》中一篇署名“真西哲”的文章《论胡兰成与张爱玲》(原载《海报》1944年9月6日)。细读“真西哲”该文,举凡三例,足以确认两文的一致。首先,篇名仅一字之差。其次,该文关于张爱玲的贵族血液,与十二年后的复述相比,提供了更多细节:
就好象两年以前夏威夷左近的太平洋里淹死过一只鸡,于是我们这儿天天使用的自来水也都还在自说自话的认为就是鸡汤一样。
再次,潘柳黛《记张爱玲》里说,旧文以“正是:请看论人者,人亦论其人”作结。而“真西哲”文章的首段恰是这句话。
这篇旧文的发表时间正值秋翁(平襟亚)与张爱玲因一千灰钿闹纠纷、打笔仗。其间秋翁竟将张爱玲给他的私信公之于众,手段之过分令人不齿。而潘柳黛显然站在危及张爱玲声誉的秋翁那边,这无异于往伤口上撒盐,张爱玲怎能不从此对她深恶痛绝?
那么,胡兰成有否如“真西哲”所言,迷信张的贵族血液?胡兰成在《评张爱玲》中说:“决不是因为她有着传统的贵族的血液,却是她的放恣的才华与爱悦自己,作成她的这种贵族气氛的。”潘究竟是断章取义,抑或根本没有读懂胡文呢?有必要再三推敲。《评张爱玲》末段,胡将张的个人主义与西方哲人苏格拉底、卢梭以及鲁迅作比:
苏格拉底的个人主义是无依靠的,卢梭的个人主义是跋扈的,鲁迅的个人主义是凄厉的,而她的个人主义则是柔和的,明净的。
而《论胡兰成与张爱玲》的作者解释为何署名“真西哲”时,竟称刘郎文章里“西哲有言”的此西哲,才是胡兰成与张爱玲作比的彼西哲!“刘郎”是“小报状元”唐云旌的笔名,沿用几十年,缘于唐夫人刘氏。写一手“滑稽突梯”妙文的刘郎,他笔下的西哲,会有多少人当真呢?依笔者的浅见,潘柳黛有无读懂胡兰成,已无必要深究。此文充满恶意,荒腔走板,谓为谤文可也。也难怪张爱玲日后翻脸。
本文开头的“四才女”称号来自何处?查检之后赫然发现,它极可能源自潘柳黛自己:
一直保持盛名,历久不衰的,那倒还是当时被人像选“四大名旦”一样,调侃称为“四大女作家”的苏青、张爱玲、潘柳黛和关露。(《上海几位女作家(三)》,载《上海日报》1956.12.13)
自炫之情跃然纸上,只能姑妄听之。孰料偏有不少传记作家或相关研究者信以为真。潘所说的有文献依据吗?笔者只得翻检旧刊,一探究竟。
1946年,小报文章里与潘柳黛并称四个女作家的倒也并不鲜见。如《四女作家周鍊霞、兰儿、王渊、潘柳黛》(《大观园周报》);《给四位女作家绘像》(《七日谈》)道及四尊经常供稿《海风》、《七日谈》的女性文艺金刚:谢千梦、潘柳黛、丁芝和兰儿;《四女作家:孤鸾星照命》(《秋海棠》)说及丁芝、张宛青、潘柳黛和苏青,因她们都有离婚经历……只是,张爱玲并不在其中。如将这些人都列入名单,又有几多才女?
1944年,张爱玲的文名如日中天,被小报记者捧为“当世女作家中之祭酒”、“俨然居当今‘女作家’首席的地位”(见《旧闻新知张爱玲》)。当年3月16日《杂志》社邀请女作家聚谈,苏张潘关四人同时出席。不过聚会又多了别的女作家:汪丽玲、吴婴之和蓝业珍。同年8月20日《力报》刊有《灰钿》一文,称苏、张与潘为上海女作家中的三杰,作者“文帚”云:“苏青以散文胜,张爱玲以小说胜,潘柳黛以多幽默感和热情横溢胜。”这大概是最接近“四大女作家”的一次,但也只是小报的评议,毕竟并不存在正式的评选。
再者,通过陈子善教授所辑《张爱玲的风气》可知,张在当时吸引了不少文化人为其作评。那有没有文化人专门评论潘呢?现存资料里完全找不到。倒有一篇小报文章《张爱玲苏青潘柳黛论》,却道:“潘柳黛的作品,芜杂荒乱,野气冲天,而又野而不悍,就觉力薄,实在是不能与张冯(指苏青——引者)并论。”
时人即便相提并论,或只因同时出现,实在并没有公认的“四大女作家”称号。潘柳黛津津乐道的自夸,出处却付诸阙如,它真能作为严谨的传记材料吗?1964年,曾经叱咤媒体的金雄白撰文回首往事,评骘当年“崭然露头角”的女作家,也只点名张爱玲、苏青和周鍊霞三人。金是《海报》创办人,而潘曾为该报记者兼编辑。金对其老部下竟不置一词,这不能不让人怀疑潘的文采平平,实不入其法眼。笔者以为,潘的名噪一时,固然有作品的缘故,但更因其性格泼辣、敢说话,故此赢得了追求新闻效应的小报记者的口碑。至于文化人,好像就对她提不起太大的兴趣了。
潘张的恩怨史亦提醒我记起了纳博科夫的小说《普宁》(Pnin)。在纳氏笔下,叙述人也大量参与了小说剧情,因而主人公普宁也一直避之唯恐不及,并一再揭露对方是说谎家。潘虽未必如小说里那般是个“说谎家”,但至少也是典型的不可靠叙述者。对潘柳黛说的话,如不多加甄别,一味盲从,那多半是要上当的。
原载:《东方早报·上海书评》2013.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