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大段正澄院士因新冠肺炎离世,很抱歉以这样的方式知
52fw.cn 02-21 次遇见华中科大段正澄院士因新冠肺炎离世,很抱歉以这样的方式知道您的名字
人们常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可是今年的春天却是那样艰难。一场新冠肺炎不仅让人宅得“发霉”,而且也让我们遭到了难以承受的损失。
2月15日,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教授、博导、中国工程院院士段正澄教授因新冠肺炎救治无效而逝世,享年86岁。这是疫情以来,该校第4位罹难的著名教授,令人不胜唏嘘。
多位段正澄院士的学生、同行在微博和微信朋友圈致哀,并透露段正澄院士的病因即新冠肺炎。段正澄院士1月22日在同济医院看牙时感染新冠病毒,次日即感不适,1月29日被确诊。最终因病情迅速恶化,加上本身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经抢救无效去世。
短短数日,已有4位华科大师离我们而去。此前的2月7日,华中科技大学教授,生命科学院楚天学者红凌教授,因新冠肺炎逝世;2月10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的林正斌教授,因新冠肺炎逝世;2月13日0时10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刘筱娴不幸在武汉同济医院逝世,享年87岁。
1953年.19岁的段正澄成为华中工学院成立后招收的第一届大学生,1957年毕业留校任教。从此,他扎根喻园,一呆就是60多年。
华中工学院初建阶段,段正澄和同学们都要在节假日参加基建工作.常常是上午种树。下午在工地当小工。师生们一砖一瓦地建起母校。
从华中科技大学附属中学西南角往北,路边第二棵高大的法国梧桐,是段正澄66年前种下的。
回忆起这段建校岁月,段正澄很是感慨:虽然生活艰苦,但很磨练人的意志。正因为亲自参与了,所以有特别的荣誉感,愿意为学校的发展壮大作出自己的努力。
60多年来,围绕自动化加工技术与装备这个研究方向,段正澄在科研道路上不断前行,从最初的研究单机自动化加工,到多工序自动化加工和数控加工,再到多学科交叉数字化加工,一步一个脚印。
上世纪70年代,我国缺乏生产汽车发动机曲轴的先进设备,生产不出高品质的曲轴,一直是制约我国发动机行业发展的一大难题。
从1977年开始,段正澄的团队决心研发并生产出中国人自己的高精汽车曲轴制造设备。他们主动走进工厂,与工人同吃同住,并肩作战在生产一线,终于在1983年研制出国内首台数控高速全轴自动曲轴磨床。
在之后的岁月里,段正澄和团队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进行设备升级改造。经过30多年的努力,进行了一系列工艺创新,在国内率先研发出3个系列6种型号的数控曲轴磨床。
与国外同类设备相比,不仅结构更加简单,价格也便宜了一半,大大降低了使用成本,市场占有率超过国内产品的60%,正逐步替代进口。
这个前后历时30年的项目,直到产品卖出几百台,被23家汽车企业应用并证明技术成熟后,段正澄才申报国家奖。2008年,该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段正澄看来,机械学科的应用范围很广,除了能在传统制造业中大展拳脚,还能与医学、激光技术相联系。1996年,段正澄将机械科学与放疗医学相结合,研发了国际首台全身伽马刀。1999年,由中国“原创”的世界首台大型放疗设备——全身伽马刀问世。
全身伽马刀可进行旋转动态聚焦,使伽马射线焦点对准经过精密定位后的肿瘤,从而杀死肿瘤细胞,大大降低对人体正常组织和器官的损伤,目前已在全国100多家医院使用,惠及近百万人。
几十年来,段正澄所获得的国家和省部级奖项可以列出长长的一串。一个项目若是少于10年的研究和应用,段正澄绝不会拿去申报。项目应用被业界广泛认可,他才开始报奖、报院士。
消息传来,很多人说段正澄教授很“牛”,这么久不申报院士,现在一申报就顺利当选。外人只知道他第一次申报工程院院士就一次性通过,其实,内行人都知道,以他的成就,早就可以申报院士了。
获奖后的段正澄几乎不愿谈个人的成果,而是反复强调“团队”二字。段正澄的团队有二三十人,在他看来,成功不是靠一个人的能力,取得的任何成绩,都是机械学院教研室团队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在领奖时段正澄从没有说过“我”,都是说“我们”。
如果不是这场疫情,走在华中科技大学的教学楼里,学生们偶尔会遇见这位穿着朴素的院士。段正澄每天走上走下,忙个不停。虽年过耄耋,仍精神矍铄,神采奕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