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推手,促成寻甸黑颈鹤保护区的诞生
52fw.cn 05-17 次遇见1 没有“合法手续”的民间保护区
云南寻甸黑颈鹤省级自然保护区,最早是2011年 4 月7 日昆明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市级自然保护区,2013 年 3 月 21 日,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晋升为省级自然保护区。
但是,保护区所在的寻甸六哨乡和横河山地上,早在1994年1月,就竖起了鲜红鲜红的“寻甸黑颈鹤自然保护区”的大牌子。不过,那时的保护区,是“没有经费,没有批文,没有名分”的民间杰作。
这个民间杰作的推手,是云南大学的何晓瑞教授,第一个关注和倡导保护寻甸黑颈鹤的学术人。
1992年底,何晓瑞教授与云南大学同事到寻甸进行一项环境资源的调查工作。作为具有丰富野外工作经验的他,深知当地居民是重要的信息源泉。与老乡交流得知,山上有大鸟,俗称“老雁鹅”。出于学术敏感性,何教授按老乡的线索,顺便去看看。到了山上,发现那是国宝级珍稀鸟类黑颈鹤,惊叹不已。
随即,放下很多事,两年多时间,多次去寻找黑颈鹤,踏遍了寻甸先锋、柯渡、六哨、甸沙、河口、塘子等多个乡镇的山山水水。何教授发现,寻甸多地有黑颈鹤越冬,但基本没有得到有效保护。不少村民以有能力捕杀和吃到黑颈鹤为荣耀,同时,排干沼泽湿地种庄稼等破坏黑颈鹤栖息地的活动也很常见。
于是,他四方奔走,呼吁,保护黑颈鹤。按照何教授的认识,当地政府牵头,才能使保护活动高效有力。当时,寻甸县林业局部分干部职工很热心黑颈鹤的保护,但没能力把何教授引荐给县长、书记。无奈之下,何教授一方面拿着现场照片与准备好的文字材料,亲自到省级媒体,希望媒体关注。另一方面,积极筹备,建立自然保护区。
1994年1月,何晓瑞与寻甸的林业工作者,自发地在六哨挂牌成立寻甸黑颈鹤自然保护区。没有经费,没有批文,他自己编写文字,制作牌子,多处宣传。保护黑颈鹤,是当地政府和居民的义务和责任。他一个外来者,风餐露宿,不顾危险,显得格外悲壮。
后来,何晓瑞教授退休了,建立寻甸黑颈鹤自然保护区被纳入政府的议事日程。何教授又被邀请,参与了保护区的基础考察。
2 国家级保护区的构想我告诉何教授,目前,寻甸的黑颈鹤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一方面,政府大力筹集资金,开展退耕还湿地还草甸工作。还安装了高清晰远程摄像头,可以在房间里全天候监测黑颈鹤及人为干扰。另一方面,社会力量十分重视寻甸黑颈鹤及其栖息地的保护,特别是著名环保基金会阿拉善SEE任鸟飞民间保护网络多次捐助,开展寻甸黑颈鹤越冬区鸟类及其栖息地的监测与保护。他十分高兴,激动地对我说:“我愿尽绵薄之力,保护好黑颈鹤及其最南端的越冬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