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父亲给我一杆秤
52fw.cn 05-30 次遇见▌鲁光
编者按:
四月中旬,著名作家、书画家鲁光先生在朋友圈发了一张自己小时候和父母的全家福,一张父亲拿着秤杆的照片和一张装裱在镜框里的秤,并配上自己的书画“做事做人心中都应该有杆秤”。
鲁光是做秤师傅的儿子。这杆秤是上世纪60年代中期父亲托人带到北京送他的,信中叮嘱他,“做事做人心中都应该有杆秤”。
我点赞留言,请他写写“父训”及与这杆秤相伴几十年的故事。鲁光先生回复“李红点题我有感觉,这就从速完成”。
鲁光先生以秤励志,深情讲述了自己的待人接物,心正秤才准的往事。
舍得乌纱为部属担责
我家中有一杆秤,红木杆,两头包铜皮,铁秤钩,铁秤钮,铁秤砣,秤砣上有“市斤”二字,秤花是银丝镶嵌的,是我父亲的手艺。1966年“文革”开始后,他托人带到北京送给我。附信是用圆珠笔写的,叮嘱我,“做事做人心中都应该有杆秤”。父亲走了快四十年了。这杆红木秤,成了他留给我的遗产,信中的叮嘱也成了遗言。
父亲是乡里有名望的秤师傅,不仅有一手好手艺,而且为人也被称道。上中学时,放学后,我就帮父亲干活,刨秤杆、磨秤杆、钻秤花。有一回用方天钳分斤两,出了错。慈祥的父亲发火了,将秤杆扔给我,说:“重做!”重重地责备我,“不想干就别干……”我委倔得哭了。晚上,他给我端来洗脚水。他说,我们一定要做公平秤,斤两不准会害人。他跟我回忆起给一户富人家做秤的遭遇。这户富人家要他做两杆秤,“大秤”和“小秤”。谁都明白,这是需要做手脚的黑心秤。父亲不从,被打骂了一通。父亲告诫徒弟们,只做公平秤,绝不做黑心秤。父亲一生只跟我发过一回火,但让我终生不忘。
我今年已经八十三岁。这杆秤已伴随我半个多世纪。搬过几次家,这杆红木秤始终挂在家中最显眼的地方。红木秤挂在墙上,但已深深地装在我的心中。
1990年亚运会在北京举办前夕,时任《中国体育报》社长兼总编的我带着报社有关人员在京郊评职称。回京次日一大早,体委领导来电话,问我看过当天的《中国体育报》没有?我赶紧到报社看报,在头版有一篇占大半个版的长文。意思是我国兵不血刃稳拿七枚金牌。显然,在亚运会开幕前夕,发这种预测文章是犯忌的,会造成我们在背后搞鬼的印象。我调阅发稿单,得知是值班总编室主任签发的。我问他:“你不觉得发这篇稿子有问题吗?”他回答:“也觉得有点问题。是老记者写的,就发了。”说得轻巧,但惹出大麻烦了。体委领导下令,停止这位老记者的采访权,总编室主任撤职。老记者不去一线采访,可安排到后方当编辑,但对这位总编室主任撤职有点重。他平时兢兢业业,人缘也不错。后来分管我们的领导找到我,说她已找领导说了三次情,不管用。最后领导说,他就不信,一个部长撤不了一个处长的职。我说:“我找领导说吧!”领导见我头一句话便是“怎么还不处理?”我介绍了总编室主任的基本情况,也美言了几句,说:“该狠狠地批评他一通,让他做出深刻检查。但撤职太重了。”领导说:“难怪处理不下去,你也是这个态度……”记得,当年我调任《中国体育报》当社长兼总编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