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保障学会慈善分会成立 华民慈善基金会理事长卢德之博士
52fw.cn 07-10 次遇见2020年9月26日,中国社会保障学会慈善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全国慈善研讨会在北京友谊宾馆友谊宫举行。
在分会成立大会开幕式上,民政部副部长王爱文委托特别代表慈善事业与社会工作促进司贾晓九司长向大会的成立表示祝贺。华建敏委员长、王茂林书记、宫蒲光会长先后发表重要讲话,勉励和支持慈善分会的发展。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首先宣读了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关于成立慈善分会的决议。郑功成教授指出,经中国社会保障学会慈善分会首届理事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华民慈善基金会理事长、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中国慈善联合会副会长卢德之博士全票当选慈善分会首任会长,华民慈善基金会顾问徐永光,华民慈善基金会理事、知名学者唐钧研究员等五名资深专家被聘为慈善分会顾问。
杨思斌教授代表分会发布了慈善法实施的评估报告;贾晓九司长梳理了当前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现状,并对慈善分会的发展提出了希望和建议;腾讯基金会秘书长葛焰介绍了腾讯的科技公益计划。华民慈善基金会理事长卢德之博士做了题为《大慈为政、上善为治:从慈善事业到慈善学的脉络、探索与未来框架》的主题演讲。
王茂林名誉理事长在致辞中,以个人慈善经历为引子,回顾了我国慈善事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和积极变化,也畅谈了我国慈善事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种种局限与尴尬,表达了探索慈善理论、实务和制度创新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对与会专家学者提出了殷切的希望,表达了对我国慈善研究和实践探索美好前景的期待。
在演讲中,卢德之博士从中国的慈善发展历程与慈善学研究的必要性、现代慈善的理论研究与华民慈善基金会探索实例、未来慈善学的发展方向、设计原则、研究方法与基本框架等三方面分析梳理了从慈善事业到慈善学的脉络、探索与未来框架。
在演讲中,卢德之博士首先阐述了我国慈善发展历程与慈善学研究的必要性。以新中国成立为分界线,可把我国的慈善事业分为传统慈善与现代慈善两个阶段,传统慈善包括宗族慈善、宗教慈善、政府慈善和社会慈善等多种类型,现代慈善的发展演进经历了较为曲折的过程,改革开放以后才逐渐恢复步入正轨,到2008年进入了发展期。2008年之后的我国现代慈善发展经历了汶川地震后的公益理念启蒙、公益行动探索、普及社会共识等阶段,浓缩了西方国家上百年的公益发展历程,走出了一条在实践中前进的探索之路。
当前,人类社会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现代慈善事业也走到了十字路口,慈善实践需要理论指导,慈善事业需要思想引领;慈善作为社会保障的重要补充,具有自身的独立性和体系特点,实现从慈善事业到慈善学的建构与飞跃,正当其时。卢德之博士认为应以超越性、生态性和学科性为价值和原则,来建构符合中国特色和时代要求的新的现代慈善理论框架。
在理论研究现状方面,卢德之博士从机构类型、关注领域、跨界合作、交流互动等方面回顾和总结了当前我国慈善理论研究的主要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与此同时,他还介绍了华民慈善基金会开展的现代慈善研究和探索实践。成立十二年来,华民慈善基金会着手建立自己的研究力量,资助慈善相关的研究机构和课题,重视和支持跨领域、跨学科的国内外慈善学术交流,产生了诸多研究成果,完成20余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成果,发表国家核心期刊相关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相关学术著作十余部,其中《资本精神》、《论资本与共享》和《论共享文明》以“资本与共享三部曲”形式进行了英文版的出版,初步形成了华民特色的慈善研究学术框架。
卢德之博士主张建立慈善学的学科理论体系。在发展方向上,他强调社会学、伦理学、社会保障学等多学科融合,坚持关注人,以人为中心的研究宗旨和理念,保持长期持续的学术研究定力和信心;在设计原则上,他强调古今结合、中外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以及跨学科协同合作;在研究层次与路径上,他认为应从道、法、术三个层面进行推进探索,坚持学习悟结合、知行果合一,坚持学科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开发包容性、体系化的课程系列。
在大会闭幕式上,卢德之博士作为慈善分会会长进行了大会总结。他代表慈善分会对莅临现场指导的各位领导表示感谢,对各位专家学者在研讨交流中提出的真知灼见予以肯定。他强调和重申慈善分会将按照“建队伍、定机制、谋合力、求共识、促发展”的原则思路,以促进慈善学理论和研究的发展、推动政府相关法律、政策的出台,推进慈善实践的深入为己任;在第一个五年内,从思想到理念,从制度到器物,从学术到实践,争取形成有利于慈善事业发展的文化氛围,努力为我国慈善事业健康发展和共享文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