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这份发言稿 我准备了两年”
52fw.cn 09-02 次遇见“冉老师,我们文化类民办非企业的事情就拜托您帮我们说道说道了。” 这两天,在政协文艺组的小组讨论上,当政协委员冉丽提出“加大对文化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扶持力度”的提案时,很快就引起了在座多名委员的共鸣。当得知冉丽将在大会上发言时,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总经理、政协委员谷建华再三嘱咐:“我们不方便说自己的事情,这次您一定要帮我们呼吁呼吁啊。”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播音指导冉丽,是三届朝阳区政协委员,两届北京市政协委员。她告诉记者,自己一直都面临着履职的压力,十多年来,平常问自己最多的问题是:我应该如何才能对得起政协委员的称号,因为这意味着荣誉,更肩负着责任。
冉丽今年的提案源于2009年底,当时北京成立了“北京书法院”,让她第一次感到文化类民办非企业单位除了深厚文化底蕴带来的种种魅力外,同时也存在着无法逾越的诸多困难。“最大的困难恐怕就是资金了,因为这类单位不能进行经营活动,每次做活动都有点捉襟见肘。”
2012年至今,冉丽用了几乎两年时间,在朝阳文委和市民政局社团办密切配合和大力支持下,与文化类民办非企业单位取得联系,尽量多地走访,倾听他们在开展工作时的种种困难。
北京管乐交响乐团是国内唯一一家民办职业管乐交响乐团,也是国家大剧院的战略合作伙伴,其中70%的演员都是学成归国的年轻演奏家。但冉丽到了乐团后,发现团长的办公室竟然就在一间不起眼的窄小平房中。冉丽印象最深的是,团长说起自己的难处时,这位率真的汉子几乎掉泪。
冉丽去北京东韵民族艺术博物馆时,由于资金紧张,该馆已经许久没有开放,有些像“农家院”。馆长一边诉着苦一边带着冉丽打开关闭已久的展馆大门,珍贵馆藏都已落满尘土。
北京元典美术馆的谷燕,将自己的房子贡献出来创办了美术馆,但由于没有其他资金的支持,每年几百万元的投入让她不堪重负。
走访两年,所到的单位不少工作环境较差,很多负责人一说起难处就流泪。为此,冉丽与北京广播网的“北京印象”摄制组一起拍摄了专题节目,为他们进行宣传,点击率很快就达到百万之多。
“从2000年到2013年,北京市共成立了文化类民办非企业单位285家,其中市级95家,区级190家。”在大会发言稿中,冉丽说,这些企业既无法享受国家对事业单位的扶持,也无法享受对企业的优惠政策,“但实际上他们履行了一些同事业单位一样的公益责任,承担一些同企业一样的法律责任。”
针对这些情况,冉丽提出了6点建议,其中包括建议政府出台针对文化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的优惠政策,如对其水电、供热等收费按照民用价格标准计算;建议政府每年从文化创意产业专项基金拨出专款,单独设立扶持专项资金等,鼓励这些单位聘用资深专家参与业务指导,通过媒体开办专题节目等形式,对这些单位进行宣传推广。
“这些人干吗做这些事呢?他们很多人其实就是有一种文化情结,愿意为首都文化建设作贡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鼓励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发展,鼓励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培育文化非营利组织。”冉丽说,自己为了准备发言稿,已经前后修改了5次,两年时间里考察了几十家单位,“只要我在政协委员位置上一天,我就要对得起政协委员这个称号,履行自己的职责。”
本报记者 王金跃 J166
(原标题:“为这份发言稿 我准备了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