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邮票承载抗战记忆 老邮迷望后人勿忘历史
52fw.cn 07-31 次遇见 人物档案:
简介:杨伯钜,1948 年出生,小榄镇永宁人,曾当过农场知青、工厂翻译、永宁中学教师等。如今是小榄镇集邮协会副会长。
集邮生涯:12 岁开始对邮票感兴趣,14 岁买下人生第一枚邮票,1987年编辑日本专题大型邮集;1990年举办纪念中美建交11周年专题邮展。
集邮态度:不卖邮票,但可赠予爱好者。他说,"等我哪天不在了,将悉数捐出所有抗战题材邮品,以期后辈勿忘历史。"
透过放大镜,邮票上"'七·七'战火"字样依然可见。
抗战女烈士赵一曼邮本。
美国发行的二战纪念系列小全张。
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三十周年邮票。
这枚邮票下方写着"台湾光复"。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二十五周年邮票。
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40周年邮票。
今年7月7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爆发77周年纪念日,人们以不同的形式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近日,小榄一位老邮迷就向记者晒出自己收藏数十年的抗战题材邮品。一枚枚小小的邮票上,有的写着“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二十周年”字样,有的下方写着“‘七·七’战火”字样……这位老邮迷收集的抗战邮品近2000件,内容涉及多个国家的抗战史,透过方寸世界所刻画的烽火时代,将那些不能忘却的血泪记忆又清晰地展现出来。
这位老人叫杨伯钜,他所收藏的抗战题材类邮品数量在中山是数一数二的。让我们一起走近他,听听他的集邮故事,看看他的抗战邮品。
集邮史
50年收藏邮品近10万件
说起杨伯钜的集邮史,还要追溯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初。12岁那年,杨伯钜在家附近的一个“租书仔”上第一次见到邮票,“‘租书仔’也卖从香港贩来的邮票,花花绿绿,小片小片的,觉得很好看。”杨伯钜说,那是邮票留给他最早的记忆。
14岁那年,杨伯钜去广州走亲戚,听亲戚说广州中山五路有个集邮市场,他便怀揣着仅有的几分钱去“淘票”。在那里,他买到了人生的第一枚邮票——纪“105英勇的越南南方人民必胜”纪念邮票,红底蓝纹,带有越南地图。这枚邮票花了他8分钱。从此,他开始与邮票结下了不解之缘。
如今,一晃50多年过去了,杨伯钜也已退休多年,他的主要精力放在邮品编排上。“这里就是我的小‘仓库’”。7月9日下午,记者跟随杨伯钜来到其书房,书房面积不过十余平方米,摆放着两个书柜,里面装满了邮票。在一旁的书桌上则是两三个大方形铁盒,里面存放着各种抗战题材邮品。“知道你来采访,我把这些邮品又重新整理出来,太多了,花了一上午都没弄好。”杨伯钜略带歉意地说。
两大书柜邮品就是杨伯钜集邮50余年积累下的财富,具体的邮品数量已难以统计,约莫10万件。杨伯钜说,自己的邮品收藏不专,比较杂,主要涉及物理、花卉、抗战等题材,其中抗战题材类邮品近2000件,而这类邮品多以国内抗战邮品为主,反映中国抗日战争的场景和成果,此外也有部分是美国邮品,少量日本及东南亚邮品。
收集抗战题材邮票源于其历史意义
为何乐于收集抗战题材邮票?杨伯钜激动地说:“中国抗日战争史是国人刻骨铭心的一段历史,是我们不能忘却的历史,我收集这类邮票是为了保留它们的历史意义,让后生仔谨记国耻,奋发图强。”
在2005年以前,杨伯钜并没有将抗战题材邮品整理成专题,往往是喜欢一件,收集一件,自己也不知道收集了多少件。2005年正值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小榄镇集邮协会要求会员筹备有关抗战题材邮集。出于这个契机,李伯钜开始系统整理自己的藏品,历时数月,最终他编排一套《抗日战争胜利》专题邮集,包括抗战史事与先烈,分为109个贴片,共1000件邮品组成,为中山首个关于国内抗战题材的邮集。
据了解,杨伯钜的这套《抗日战争胜利》邮集由许多意义非凡的邮品构成,比如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发行的首套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的邮票——1952年发行的纪16“抗日战争十五周年纪念”邮票;晋察冀边区临时邮政发行的俗称“小抗战”实寄票;解放区以抗战为题材的第一张小全张等。
谈邮品
最难忘的:抗战女烈士赵一曼邮本
哪件抗战题材邮品令你最难忘的?杨伯钜说,是四川友人赠送的赵一曼邮本。这位四川友人名叫罗嘉贵,是赵一曼专题邮品收集者,两人素未谋面,但一直保持着书信联系。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杨伯钜写了一首诗歌赠给罗嘉贵,罗嘉贵则回赠给杨伯钜一本关于四川宜宾抗战女烈士赵一曼的邮本。“邮本内容有革命烈士诗抄,纪念邮票,纪念盖章邮戳,这套邮本是我久寻不得的,他愿意割爱赠送,真的很感激。”杨伯钜说。
最珍贵的:二战纪念系列小全张
哪件抗战题材邮品是最珍贵的?杨伯钜思虑片刻,拿出一沓美国纪念二战系列小全张,并开始讲述他以邮会友,及其背后所蕴涵的一段时跨近三十年的中美民间友谊故事。
话还得从1986年11月12日说起,杨伯钜清晰地记得那天正值孙中山先生诞生120年,孙中山故居博物馆举办了一场大型纪念专题邮展,懂英语的他负责在展馆销售邮展纪念封,专门接待外国游客。一位美国女孩英格丽(Ingrid Albright)在邮展上买了一些纪念封,当时正是杨伯钜为她提供热情的服务和适当的指点,两人还互留通信地址。一个月后,在圣诞节和元旦之前,杨伯钜给英格丽寄去了“拜年信”,并赠送一些中国邮票和剪纸、书签等,英格丽收到后十分高兴,回信时也回赠了邮票。就这样,两人开始了通信联系,经常互寄文化品等。
当英格丽知道杨伯钜对美国历史及抗战史很有兴趣时,就买了一套二战纪念系列小全张相赠。据了解,二战作为重大历史事件,世界各国都或多或少发行过纪念邮票,而其中在集邮界最出名的,恐怕是这套美国在上世纪90年代初发行的二战纪念系列小全张。全系列分为五张,小全张由10枚邮票组成,1991年发行的第一张小全张的第一枚邮票,就是拉着大炮的美国军车行进在滇缅路上,邮票上的文字是“滇缅路,通往中国的717英里的生命线”。
传邮品
他说百年后将捐出抗战题材邮品
“以前我常劝儿子说,邮票看看就可以,不要一头扎进去,会耗去你一生时间和精力。”杨伯钜说,一旦迷上集邮,一生就难以摆脱,邮票会让你忘我,有点钱就想着买。数十年来,“只进不出”是他的集邮态度,上世纪80年代,曾有人出价千倍想买他一枚邮票,被他拒绝。
不卖邮票,却主动送邮票,对于年轻一代的邮友,李伯钜显得非常慷慨,他常常主动送邮票给邮协里的年轻会员,“他们喜欢就拿,有兴趣就好。”在李伯钜看来,培养年轻一代对集邮的爱好,显得刻不容缓。
谈到这笔邮票财富将来该如何传承时,李伯钜的情绪略显激动,“等我离开人世的时候,我要把自己收集的抗战题材邮票全都捐献给小榄镇集邮协会。”李伯钜说,希望年轻人能把这些文化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