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新疆塔尔巴哈台台站交通变迁
02-13 次遇见内容提要:塔尔巴哈台地处草原丝绸之路,连通内地与中亚、西亚,交通地位独特。在塔尔巴哈台地区,清朝政府建设了许多台站,不仅加强和巩固了边防,维护了国家统一,而且使之成为了国内外重要的商品交易市场。本文论述清代塔尔巴哈台台站交通的变迁,阐明它在中外交通中的战略地位。
塔尔巴哈台,即今新疆塔城地区,地处草原丝绸之路,连通西域与中亚、西亚。清朝政府统一新疆以后,为加强和巩固边防,便利中外交通,在塔尔巴哈台建立了许多台站,不仅维护了国家统一,而且繁荣了地方商业贸易,使其成为了国内外商品交易市场。本文拟就清代塔尔巴哈台台站的建设及变迁做一论述,阐明它在中外交通中的战略地位。
一、塔尔巴哈台的交通地位
草原丝绸之路是指历史上从中原地区经蒙古草原向西,过中亚草原到达南亚、西亚、欧洲的交通道路。其具体走向:一是从蒙古草原沿杭爱山向西,经科布多,越阿尔泰山,沿乌伦古河,向西南至塔尔巴哈台后,或进入哈萨克草原,或继续西南行到达伊犁。一是从内蒙古过阴山,经宁夏、到奇台后,沿准噶尔盆地北缘到达乌伦古河流域,与北线汇合;或经吉木萨尔、乌鲁木齐、昌吉等地,到达乌苏后,向西北抵达塔尔巴哈台。
在早期铁器时代,草原丝绸之路就已经开通,塞人是这条道路的主要使用者。汉初,原在敦煌祁连一带的月氏人、乌孙人,先后迁徙至伊犁河流域,而在阿尔泰山周围地区分布有乌揭、丁零、坚昆等“行国”,塔尔巴哈台是他们迁徙的重要通道。南北朝至隋唐时期,鲜卑、柔然、高车等游牧民族先后控制着北疆,均波及此地。西魏废帝元年(552),突厥首领土门建立突厥汗国,后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今塔城地区是西突厥腹地。唐中期以后,为三姓葛逻禄所据。辽宋金元时期,众多民族迁徙经过今塔城地区。辽保大四年(1124),辽朝垂危,皇族耶律大石率众西走,在叶密立建城。后来,他沿草原丝绸之路迁徙,在中亚地区建立西辽政权。元太祖十三年(1218),成吉思汗率领蒙古大军拓展阿尔泰山涧道,越果子沟,到达伊犁河流域后,进而征服中亚。二十年,今塔城地区成为窝阔台封地的一部分,其统治中心就设在叶密立。明末,活动于今塔城地区的西蒙古土尓扈特部受准噶尔部的排挤,被迫西迁伏尔加河流域。清朝政府统一新疆以后,调遣东北地区的锡伯、索伦等族军民屯垦戍边,也是沿草原丝绸之路,经过今塔城到达伊犁的。与此同时,部分哈萨克人通过该地,迁入阿勒泰、木垒等地。
频繁的民族迁徙活动,促进了商业贸易的繁荣。到了清代,塔尔巴哈台成为了北疆重要贸易中心。内地商人“自北京、天津等处运销本境之京广洋货,每岁值银七千余两。自张家口、归化城等处运销本境之杂货,每岁值银六千余两。自陕甘新三省运销本境之土产杂货,每岁值银三千余两。自湖北羊楼洞运销本境之官茶,每岁一十余万块。自湖北、山西各处运销本境之商茶,每岁四五万块”。除与内地贸易外,塔尔巴哈台和哈萨克、俄国贸易往来频繁。乾隆二十九年(1764),雅尔筑城以后,即有哈萨克商人以马匹牲只换取缎匹银两。第二年有15个哈萨克商队,交易马948匹,牛157头,羊4987只。三十一年,修筑绥靖城以后,由于地理位置优越,有若干条通往俄国的大道,大批俄商涌入塔尔巴哈台。特别是咸丰元年(1851)中俄签订《伊塔通商章程》以后,塔尔巴哈台成为新疆对外开放口岸。俄国商人在塔城修筑洋街,开洋行、办银行,商业网络延伸到了乌苏、乌鲁木齐。正如尼·维·鲍戈亚夫连斯基所说:“对我们俄国人来说,塔城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一个大贸易中心,是我们向中国出口商品的货栈。同游牧在塔尔巴哈台地区的蒙古人、吉尔吉斯人所进行的大量草原上的贸易,其次,从俄国运往乌鲁木齐以及中国内地的商品主要也是通过塔城,而从中国境内运往俄国的商品同样也要经过塔城”。
更重要的是,塔城地区也是军事战略要地。清朝政府统一新疆以后,该地处伊犁将军辖区与乌里雅苏台将军辖区的结合部,与俄罗斯和藩属哈萨克各帐相邻,“为北鄙紧要之区,新疆屏藩之地”。乾隆二十九年(1764),清朝设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驻防雅尔肇丰城,三十一年移驻绥靖城。其下设领队大臣、协办大臣、管粮通判等,管辖该地区的驻防、巡边、屯田诸务。
同治年间,新疆各地爆发反抗清朝统治的武装斗争,浩罕军官阿古柏乘机侵入南疆,建立殖民政权,并将其势力扩展到天山北路地区。十年,沙俄以“代收代管”的名义,霸占伊犁。经此社会动荡,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锡霖、武隆额先后被杀,绥靖城被焚。清朝政府谕令署理伊犁将军荣全速赴伊犁,办理有关事宜。但是,由于沙俄的阻挠,他无法到达伊犁,只好在额敏建立伊犁将军行营。清军驻扎塔城地区,收集流亡,恢复发展经济,成为了日后清朝政府收复新疆北路的根据地。
二、清朝前期塔尔巴哈台地区的台站交通
由于塔尔巴哈台地处草原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战略地位重要,清朝政府十分重视这里的台站交通建设。早在康熙三十五年(1696),清军在昭莫多大败准噶尔军,“理藩院、兵部遵谕议西路设驿”,就开始台站建设。雍正七年(1729),清军分别在科布多、巴里坤筑城,把台站修到了阿勒泰和木垒地方。乾隆二十四年(1759),清朝政府统一新疆后,为了转运过往官兵物资、接济公务、传递文报,在天山北路“遍置台站”。“军台以营员及笔帖式领之,……其驻兵多寡视其地大小简要为差。驼马车夫,分别安设”。塔尔巴哈台成为台站交通建设的重点地区,以绥靖城为中心,建立起台站网络。
以绥靖城为中心,至乌鲁木齐的道路设有18处台站。其中,由绥靖城经色特尔莫多台、沙拉胡鲁素台、雅玛图台、乌尔图布拉克(古尔图)台、至库尔喀喇乌苏所属鄂伦布拉克台共5处台站380里。库尔喀喇乌苏境内的台站有4个:自鄂伦布拉克台起,经沙喇乌素台(二台,又称车牌子)、库尔必喇台至库尔喀喇乌苏底台240里。该道在此与伊犁至乌鲁木齐主干道线会合后,经奎屯台、安集海台、乌兰乌苏台、玛纳斯台、图古里克台、呼图壁台、洛克伦台、至乌鲁木齐鄂伦拜昇底台,共825里。
以绥靖城为中心,东至乌伦古河,或北至额尔齐斯河,均与科布多交界。从色德尔莫多台向东经噶吉尔墩台、达兰图根台、哈拉布拉台、莫合里台、纳木果台、布霍图台、素滚达板台、乌兰布拉可台、鄂博图台、巴音鄂博、乌兰布拉克台、布呼图台、鄂伦布拉克台至布伦托海台,由此向东北入科布多境,共15台1140里。由色德尔莫多台向北经布尔噶苏台、乌兰哈达台、乌兰胡吉尔台、哈尔噶图台、塔奇勒罕台、沁丹台、哈木塔噶斯图台、鄂博图台、哈尔噶图必拉台、绰尔土必拉台、察尔齐海台至额尔齐斯河渡口台,共13台730里。然后过额尔齐斯河至哈巴河,入科布多境。
以绥靖城为中心,至伊犁有两条路:一是从塔尔巴哈台至库尔喀喇乌苏之鄂伦布拉克台,然后接到伊犁惠远城的道路,具体自鄂伦布拉克台经沙喇乌苏台、库尔必喇台、奎屯台、库尔喀喇乌苏、布勒哈齐台、多木达都喀喇乌苏台、古尔图喀喇乌苏台、托多克台、噶顺腰站、晶河台、托里台、托和木图台、伊犁所属之呼苏图布拉克台,至鄂尔追图博木台、博尔齐尔台、塔勒奇阿璊台、沙喇布拉克台、惠远城,共19台1400里。二是自绥靖城西南经巴尔鲁克山赴伊犁。从老风口至乌兰克董台、科别台、乌宗布拉克台、和佳恺台、乌兰达布逊台,共6台330里。由此西南行,入伊犁属博尔塔拉。[13]
以绥靖城为中心,东北行经喀喇喀、板厂沟、马头拜共120里,向北有通往俄国的大道。
塔尔巴哈台北、西两面均与哈萨克接壤。自绥靖城西北经喀拉克台、阿克绰克台、乌里雅苏图台、巴克图台100里后,继续行至卡伦出界。哈萨克“赶牲来塔尔巴哈台城贸易,抵卡时,守卡官带数名,护送来城。……该哈萨克回去时,仍派官兵护送出卡”。
新疆地广人稀,戈壁沙漠甚多,往往数百里之间,不见人烟。为此,新疆各地台站之间,多置“腰站台”。塔尔巴哈台的台站建设,尤为如此。塔尔巴哈台台站建设的另一特点是与卡伦设置密切联系,卡伦有时也承担官方文书的传递。塔尔巴哈台地处西北边疆地区,清朝政府于其东北、西、西南都设置有卡伦,其卡伦线与台站道路走向几乎一样。
台站与卡伦各有职责,但在塔尔巴哈台,一些卡伦也承担文书的传递任务。乾隆二十八年(1763),伊犁将军明瑞就提出:“请自额敏河沿、巴尔鲁克、沁达兰三处,每处驻兵三十名,设大卡三座”。雅尔、伊犁二处行文,即令该三卡兼递。又如三十九年,在塔尔巴哈台东北与土尔扈特部游牧地毗邻之处,冬季临时“添设察罕鄂博卡伦一处,冬季公文即由卡伦行走”。
台站道路与卡伦路线均横穿额敏河。除在额敏河沙拉胡鲁素台备有船只外,在下游的额敏河河口的玛尼图卡伦也备有船只,传递伊犁方面往来公文。
塔尔巴哈台各台站均有额鲁特兵驻守,由领队大臣管辖。台站和腰站台建设规格统一,站台每处建围墙为38丈,内建房屋9间,马棚5间。腰站台围墙为26丈,内建房屋9间。每站台派驻士兵10至20名,配备马、牛以及运输车辆。沙拉胡鲁素台站因地处额敏河渡口,还备有船只。除驻扎25名士兵外,还有锡伯水手4名。台站房屋毁坏,能够及时维护。嘉庆八年(1803),参赞大臣宗室兴肇奏:“本处大小军台十处,年久坍塌,每处不过仅存房屋两三间,不敷兵丁棲止,转运官物到台,亦无存贮藏避风雨之处”。请求暂撤屯兵75名,派官一员统率监修,并提供所需车辆、牛只及做工器具等。经清朝政府批准后,仅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就完成了自塔尔巴哈台底台接连库尔哈喇乌苏沙拉札克共10处军台的修复任务。
清代前期,塔尔巴哈台的台站交通建设,促进了该地区的经济贸易交流和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国家西北边防的巩固和国家的统一。
三、近代塔尔巴哈台台站交通的变革
近代以来,由于全国和新疆时局的变迁,包括塔城地区在内的台站交通,发生深刻变革,并最终退出历史舞台。
同治三年(1864),受陕甘回民反抗清朝统治斗争的影响,“陕甘驿路梗塞,折报阻滞”,“玉关内外,旧设塘驿全行废弛”,新疆与内地的联系完全寄希望于北路台站。所以,清朝政府“即著乌里雅苏台将军咨行伊犁将军、塔尔巴哈台、叶尔羌参赞大臣,及所属各城,嗣后奏报均著暂行改道,由乌里雅苏台、科布多所属蒙古台站,挨台递送至张家口,转递进京,以期迅速”,新疆军需物资的转运也只能经蒙古草地运送至伊犁、塔尔巴哈台等处。
但是,形势很快发生变化。一是同治三年五月,沙俄乘新疆动荡之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了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中国44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九月,乌里雅苏台将军明谊与俄使会勘订立《塔尔巴哈台界约》,将塔尔巴哈台山以北、斋桑泊以南领土均割让与俄国,致使塔尔巴哈台至霍布克、至阿尔泰间的交通完全被截断。二是第二年受全疆各地反抗清朝统治斗争的影响,塔尔巴哈台回族、哈萨克族发动暴动,绥靖城被毁,“昔之崇墉巍焕者,仅存瓦砾”。卡伦、驿站被烧,守护卡伦、驿站的官兵被杀。
同治六年(1867),清朝政府在布伦托海设办事大臣兼理塔尔巴哈台事务,开始疏通和安设台站。第二年,首先安设从科布多经阿勒泰乌梁海七旗到布伦托海的台站,以及向西到土尔扈特北路三旗的台站。十年,署理伊犁将军荣全在额敏建立伊犁将军行营,两路台站继续向西延伸,终于经过和布克赛尔同塔尔巴哈台城底台连接起来。光绪二年(1876),清军收复乌鲁木齐、玛纳斯,帮办新疆军务大臣金顺进驻库尔喀喇乌苏。从乌鲁木齐到塔城地区的台站交通完全恢复,从而保证了军事信息的有效传递和物资的流通。
光绪十年(1884)新疆建省后,新疆驿传发生重大变化。一是任务和隶属关系,“旧设之军台、营塘,悉从省制,改为驿站,统隶于守令。”二是邮政与电报的举办,驿站功能弱化。建省后,新疆巡抚刘锦棠建议恢复驿递线路,将台塘一律改为驿站。驿站隶属于省政府及各厅州县,主要为当地官府服务。而军台以军事功能为主,传送文报,隶属于军队。将台塘一律改为驿站,实际上是适应了新疆以郡县制代替军府制政治体制的变化。但是,塔尔巴哈台的军台并没有立即改变。“尽撤军台改为驿递,盖以旗兵尽裁,亦不得不然之势,惟塔城至库(库尔喀喇乌苏)城,其间八台尚如旧制”。直到光绪二十年(1894),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富勒铭额奏称:“前准户部咨议奏,塔尔巴哈台南路军台改设驿站,由提存塔城节省下拨银四千两作为驿站经费。奴才尊将塔城南路十台饬交抚民同知石本清接管,以专责成。”可见,塔城军台改为驿站,明显晚于新疆其它地区。
建省后,尽管新疆驿站交通作了重大变革,但是仍然难以适应现实需要。新疆长途万里,鱼雁难通,驿站传递文报、运送物资,不仅速度慢,数量小,且迟滞、丢失等情况屡禁不止,显然不能满足商业信息、贸易往来的需要。更关键是“驿站之制便于官而不推于民,利在上而不及于下也。且时往来新疆之燕晋湘鄂人士甚众,因山川修阻,消息不灵”。而此时西方各国已经用铁路、电报等新的交通、通讯方式传递军报公文,运送物资。
光绪十七年(1891),帕米尔争界案起,英、俄两国背着清朝政府瓜分中国领土,文檄星驰,而我消息迟滞,艰难肆应。第二年三月,新疆巡抚陶模奏称:“新疆远处边陲,蒙、汉、回缠及哈萨克、布鲁特各部落错杂而居,西北紧与俄邻,西南与英所属诸部接境。遇有紧要文报,由省城递至肃州转电,动辄需旬日,似此声息迟滞,窃恐贻误事机”。经清朝政府批准,拨银10万两,动工筑建嘉峪关至迪化电报线路,次年六月竣工。二十年三月,由迪化向西北经乌苏达伊犁和塔城的有线电报竣工,其后塔城、伊犁与俄国电线连接。
首先在新疆开办邮政的是俄国。19世纪末,俄国的中亚铁路、西伯利亚铁路相继建成,并延伸至离中国不远的斜米巴拉金斯克、阿拉木图,俄国借此在迪化、伊犁、塔城开办邮政。他们在各地邮局出售俄国邮票,收寄中国人的信函,然后取道西伯利亚大铁路,转达京城,数十日而至。计时既速,收费又廉,深受新疆官商欢迎。俄国邮政业由此一年赚取邮资至10万卢布以上。俄国看到邮政行业利润丰厚,企图扩充营业。宣统元年(1909)二月,俄国驻迪化总领事请求,设置自省城至塔城驿站快车,以输送信函货物,并请代售邮票,遭到新疆当局拒绝。新疆按察使荣霈认为,新疆与内地悬隔已久,“非急谋交通,无以保固有之权利;非速兴邮政,无以杜俄人之觊觎”,应请裁减驿站夫马经费之半,提充经费,试办邮政。作为过渡措施,建立邮政以后,“凡公文报章均由邮递,其商民书信,略仿邮政售票章程办理,惟钦差大员暨蒙回王公,照例驰驿”。随后,他拟定详细章程,上报清朝政府。当年八月,总税务司派洋员毕德森来新疆筹办邮政,在迪化设立新疆邮政总局,东路、东南路、西北路同时设立分局。西北路共设立库尔喀喇乌苏、塔城、精河和伊犁四个分局。根据万国邮政公会之例,伊犁、塔城两个分局与俄国商订互寄合同,借道西伯利亚铁道传达至京津。
但由于条件所限,当时电报邮政只能分担驿传功能的部分任务,接待官员与运输官方物资仍由驿站承担。因此,传统的驿站仍是清末新疆的主要驿传方式。直到民国二年(1913),和全国其它地区一样,新疆驿站才告裁尽。在西方近代通讯、通信制度的冲击下,驿站最终退出历史舞台。
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命脉,是国防建设的基础。历史上台站交通的变迁,反映了一地、一城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正如《新疆图志》所说:“古者设边,守在四夷。新疆深沟重堑,天险之国,不患其不能守,而患其不能通。通则富,不通则贫;通则强,不通则弱”。自清朝政府统一新疆以后,“邮传之制由军塘而驿站,由驿站而邮政,至是凡三变矣!他日铁路之兴,又将变”。在台站交通变革的过程中,塔城地区始终是人们关注的重点。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