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加入学生军,桂东北打游击抗日
52fw.cn 05-21 次遇见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17岁加入学生军,桂东北打游击抗日
在武汉度过了21年难忘岁月
黄嘉的这张家庭合影,是1965年2月2日在汉口拍摄的 长江日报记者彭年 翻拍
黄嘉先生(右三)在广西期间的工作照片 长江日报记者彭年 翻拍
次子黄可阳(左一)夫人容沙(中间) 黄可方(老五)
长江日报记者彭年 摄
17岁就加入学生军,在桂东北领导过抗日游击战,在武汉工作、生活了20多年。5月9日,长江日报记者前往广西南宁,寻访到长江日报社前党委书记、社长黄嘉的家人。
黄嘉的妻子容沙已年过九旬。5个儿子最大的67岁,最小的63岁。老幺黄可方言语中,还能听出明显的武汉口音。
17岁成为秘密党员,加入了学生军
“我们是广西青年学生军,我们是铁打的一群,在伟大的时代里负起伟大的使命。我们抱定勇敢、坚强、战斗、牺牲的精神;我们要和前线战士、全国同胞誓死战胜我们的敌人!”这段歌词出自黄嘉青年时期爱唱的《广西学生军军歌》。
黄嘉撰写的《激情岁月》(2007年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一书显示,1938年11月,日本侵略者在夺取广州、武汉后,战火直逼广西。广西当局第三次组织学生军,全军共4269人,编为3个团。黄嘉当时在桂林高中读书,既是学生,也是一名秘密共产党员。他和十几名学生党员响应组织提出的“每个共产党员都要时刻准备武装上前线”的号召,根据组织安排,成为广西学生军第一团的一员。经过2个月军事训练后,黄嘉所在的第一团到桂林市平乐县进行抗日救亡活动,通过画漫画、出版墙报、张贴标语、演出戏剧、教唱歌曲等多种形式动员群众,并配合各地军队做好交通运输、战地服务等。
1939年11月15日,日军在我国南海北部湾龙门港登陆,侵占钦州、防城,24日占领南宁;12月4日侵占昆仑关。此时在桂林、贺州发动群众的广西学生军第一团,接到消息后被紧急调往桂南参战。黄嘉在回忆录中写道,日军在宾阳持续不断轰炸和扫射,给抗日军队和群众造成极大的伤亡与损失,学生军在战地四处奔走,发动群众挖防空洞,“特别是在公路、村庄、圩场周边挖好防空洞,敌机一来,大家可以就近躲避。”为使群众恢复生产秩序,解决部队的军需品供给,学生军发动群众组建了临时贸易市场;组织上百人的运输队,将军需品送往前线,将伤员运回来治疗。
学生军的另一项重要任务,是配合日本反战同盟进行战地宣传。在昆仑关战役中,他们和日本反战同盟成员在此起彼伏的枪炮声、爆炸声中,在离火线数百米的昆仑关山头向日军进行反战宣传。
1940年5月14日的《大公报》刊发了《桂南会战的学生军》一文,盛赞广西学生军。文章中写道:“广西学生军是广西战场上最重要的一员,不论在前线,不论在后方,敌战区的两侧,游击区的四方,都有他们的足迹。”“他们运用他们的智慧,灌输士兵以爱国家、爱民族的思想”,他们被称为“兵王”,是“铁打的一群”。
指导员仅18岁,带领学生军精诚团结
据《广西地方志》等史料记载,黄嘉在加入学生军后被分到第一团第一大队第三中队任指导员,1939年2月他所属的中队120多人被分配到了蒙山。
当时,国民党当局也派了教官和托派分子打入学生军中。他们挑拨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团结抗日统一战线,反对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在学生军中散布反共思潮。
黄嘉知道,要把这支队伍培养成党的抗日队伍,必须组织学生军中的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针锋相对地斗争。到蒙山之后,黄嘉一方面在学生军中设立抗日救亡文化室,陈列列宁和毛泽东的书刊如《国家与革命》《论持久战》《论新阶段》《解放》和《群众》等,给学生阅读,以革命的理论挫败国民党的错误政治理论;一方面,他与进步青年们分别和学生谈心,宣传革命道理,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学生军深入群众,走家串户,在各村举办识字班、读书会、报告会、座谈会,揭露日军在沧陷区的暴行,痛诉沦陷区人民的深重灾难;学生军中组织了歌咏队、宣传队,教唱抗日歌曲,出演抗日话剧,激发广大群众的抗日热潮,把大多数的学生军团结在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周围,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学生军中的影响,一些托派分子受到孤立,只得逃离学生军。
由于黄嘉在学生军中的出色工作表现,1939年10月,省工委提前把他调离学生军,到桂柳区党委任组织部干事,而后任桂林市委组织部长,代理书记等职。黄嘉调离学生军后,仍继续关注、支持学生军的精诚团结工作,他曾为蒙山学生军开办通讯站时写了一副对联:“想当年,露宿风餐,执笔挥戈摧敌阵;愿此后,互规共勉,精诚团结挽狂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