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多万大学生的特殊学期: 返校依然线上学习 有的“告别”春季学期
52fw.cn 04-20 次遇见华中科技大学近日要求本科毕业生于5月26日到31日分批返校、错峰办理离校手续,一名大四学生表示,能够理解,但还是觉得挺遗憾的,毕业季好像就这么错过了。
进入4月以来,包括新疆、青海、山西、江苏等地,陆续有高校迎来真正的“开学季”。
不同于中小学以本地学生为主,复课主要考虑课堂的防控,高校开学普遍涉及学生的跨省市区迁徙,集中住宿、用餐等问题,这些都带来了更大的防疫挑战。
3月13日,教育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王登峰介绍,大学生开学涉及相当多跨省流动的学生,全国有4000多万大学生,1000多万跨省流动,3000万省内流动。
关于开学,有人期盼,有人忐忑,也有人“佛系”。对于4000多万大学生而言,这注定是一个特殊的学期。而截至目前,仅有少部分学生得以返校,对于更多的学生而言,居家上网课的经历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根据教育部相关部门的统计,截至4月3日,全国参加在线课程学习的学生达11.8亿人次。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不久前将此总结为,在疫情期间,中国大学“进行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在线教学实践”。
多地谨慎开学
3月23日,江苏省发布开学通知,明确高校以4月13日为开学起始时间做好准备工作。4月13日,包括南京医科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在内的江苏3所高校学生返校。江苏也成为首个迎来大学开学的高教大省。
南京医科大学4月13日和14日完成了学生返校报到工作。大四学生张琪(化名)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假期里每天都要填报身体状况,开学前一周填写返校申请表,经学校审核通过才能返校。
因为学校按规定将实行封闭管理,任何亲友、车辆都不得进入学校,短期内学生也无法离校或回家,家在江苏省内的张琪,带的行李比往常开学多了不少。
但返校后,学生们并非立即回到课堂。张琪说,学校规定在前两周内,理论课还是线上学习,定位置,以便后续的消杀处理。
长时间戴口罩,在食堂与同学只能隔桌聊天,快递要去校门口的区域领取,学校超市同一时间不能超过20人……尽管诸多环节变得“受限”,身边也有同学担心疫情防控风险,但对于张琪而言,能够返校已经是最重要的事情。
她就读的是公共卫生学院,对于这种医疗卫生相关专业而言,毕业实习是一个重点环节。在接下来两个月的时间里,张琪需要在学院的实验室完成毕业实习任务,包括各项检验试验,根据样品性质、实验室条件和实验结果提出合理和切实可行的分析方案,书写检验报告,最终撰写一篇综述和毕业论文,并完成答辩。
“时间非常紧凑,现在开学对我们来说已经不算早了。”张琪说。
能否返校的担忧
北京一所985高校的硕士二年级学生李泽(化名),同样将在今年迎来毕业。家在湖北的他,正在为能否返校而感到焦虑。
截至4月13日,全国除湖北之外的省份都公布了至少部分年级学生的开学时间。各地均采取了分批开学的方式,一般高三、初三年级最早,而高校往往是最晚的一批。其中,北京在4月12日宣布,高三年级将于4月27日开始返校学习;初三年级按照5月11日做好返校学习准备;但对于高校学生,要求依然是“不离家、不返校”。
这意味着,北京的高校学生开学时间大概率不会早于5月11日。李泽作为湖北籍学生,对于返校尤其多了一份担忧,但他也注意到了此前北京发布的《关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间高校应届毕业生毕业就业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保障毕业生及时完成学业,促进顺利毕业。
李泽说,同学基本都是盼开学的心态。毕业生要面对的事情又多,尤其是需要做实验的、工作未定下来的,更是“归心似箭”。
“到现在北京仍然在执行返京人员回来后要隔离14天的措施,如果要求我们回学校后在宿舍隔离,也能接受。”李泽说。
李泽还在期盼中,但有的学校直接“取消”了春季学期。
华中科技大学近日要求本科毕业生于5月26日到31日分批返校、错峰办理离校手续,论文答辩也以在线方式进行。该校一名大四学生向记者表示,能够理解,但还是觉得挺遗憾的,毕业季好像就这么错过了。
中外合作办学的昆山杜克大学在3月下旬宣布,在谨慎评估了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形势后,学校决定将硕士项目以及本科项目的在线教学延长至整个春季学期结束。
#p#分页标题#e#昆山杜克大学的春季学期将在5月上旬结束,即便能够赶在4月中下旬开学,这一学期所剩的时间也不多。此外,中外合作高校一般有较高比例的外籍师生,该校常务副校长丹尼斯·西蒙表示,“考虑到从世界各地返校的师生所需的时间以及旅行安排,我们认为在整个春季学期都开展在线教学是最好的方法”。
高等教育“学习革命”
假如不考虑毕业年级相对复杂的情况,以及实验课受阻等,对于老师和学生而言,在于线上学习还将继续。
根据教育部门的统计,截至4月3日,全国在线开学的普通高校共计1454所,95万余名教师开设94.2万门、713.3万门次在线课程,参加在线课程学习的学生达11.8亿人次。
在2月一场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办的聚焦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表示,高等学校的在线教学不仅在疫情期间可以起到应急的作用,而且这也是中国高等学校这几年来一直致力推动的教育教学领域的一场学习革命。
吴岩还强调,特别不提倡、不鼓励、不希望、不建议各高校在疫情期间要求每一位老师都要制作直播课。
东莞的一位大学老师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她所在的学校没有要求老师自己制作课程,教育部准备了2万多门课程,足够丰富了。
但如何理解吴岩所说的“高等教育教学领域的学习革命”?
山东一所高校的大三学生陈睿琛(化名)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他的学校安排了两种上课方式,一种是老师通过腾讯会议讲课;一种是老师指定一些公开视频课程资源让学生自行学习,同时辅以练习。
可以预期的是,疫情结束后,前一种方式大概率不会经常沿用,而后一种有可能在未来成为常态化的教学方式吗?
陈睿琛说,以前几乎不会去看这些课程视频,这一段时间慢慢培养了习惯,也会去找一些老师指定课程之外的资源。“视频可以回看,不懂的地方还能反复琢磨。”
事实上,2012年就被称作是慕课(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元年。深圳一位高校老师向记者表示,在线课程能够实现部分“教”的过程,但能否完全替代实体的课堂教学还值得商榷,传道、授业、解惑、言传身教等教师的职能并不能完全通过线上课程实现。“我们也还在观察效果。”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在线教学的一个较大的问题在于如何因材施教,与线下授课也绝非简单替代的关系。
他继而表示,优质的教学资源在任何地方都会存在需求,疫情的确提高了在线课程的使用频率和范围,但效果如何?还有待评估,如果效果好,将正向影响后续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