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园《2020中国医生洞察报告》:13%医生疫情期间工作时长超12小时
52fw.cn 08-08 次遇见【天极网IT新闻频道】受疫情影响,大众的工作生活都有不同程度的停摆、改变。作为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他们在疫情期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无论是骤增的高强度工作,还是医疗机构关停后突如其来的松弛,不同的医生群体呈现出不同的状态。疫情为医生带来了许多压力,也驱动更多医生去尝试更多可能。
近日,丁香园在第七届 DHC(DXY Healthcare Convention)峰会上发布《2020中国医生洞察报告(Hi Doctor)》(以下简称《报告》),基于10,065名医生的调研数据,全面解读中国医生群体在疫情期间及后疫情时代的线上行为,也让大众得以窥见疫情下医生“战士”与普通人的双面生活。
抗“疫”参与度高达95%,感染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参与度最高
从1月24日除夕夜开始,截至3月8日,全国共调集346支国家医疗队,4.26万名医务人员,900多名公共卫生人员驰援湖北。
《报告》显示,仅5%医生未参与疫情相关工作,而感染科、呼吸科和重症科的参与度最高。调研样本中有71%的感染科医生直接参与了疫区或者本地的相关接诊、管理、救援工作,这一比例在参与度最高的三个科室中位居首位。29%的感染科医生则间接参与抗击疫情的相关工作。而对于重症医学科而言,直接参与疫区或者本地相关接诊、管理、救援工作的医生占比约为35%,间接参与抗击疫情相关工作的医生占比则为64%。
尽管几乎所有的医生都直接或者间接的参与到了新冠疫情的相关工作中,然而对于非相关科室,还是需要前往发热门诊坐班。《报告》显示,类似这样没有直接接诊或者管理,但是间接参与抗击疫情相关工作的医生占比达到了77%。
工作时长激增至12小时,对工作影响呈两极分化
《报告》显示,疫情之前,医生的每日平均工作时间约为8.9小时,而疫情高峰期,工作时长平均值增至9.6小时,其中13%的医生疫情期间平均工作时间超过12小时,这一比例是疫情前的13倍。
对于这些直接参与疫情相关工作的医生,他们的工作负担在疫情期间上升明显,相较疫情前日均工作时长增加了2-3小时。这一情况甚至一直持续到疫情暂缓后,虽然增加的时长略有回落,但是仍高于疫情之前。在这样的显著增强的工作强度下,一方面群体的职业认同感和荣誉感有了很大的提升,另一方面关于紧急公卫事件的知识体系得以完善,能够从本次疫情中得到较好的专业学习。而尽管工作占据了较多的时间,然而对于他们而言,也从重症病例的有效救治中体会到了积极应对的心态对于生活的正面影响。
对于没有直接参与抗疫的科室而言,工作强度的显著降低让医生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去充电学习,包括参与线上课程的学习和参与线上会议等等。除此以外,也让部分医生能够重回正常生活的轨道,体验按时下班、规律用餐的生活。
负面影响同样存在于这些群体中,对于间接参与疫情相关工作的医生而言,49%认为“受到的负面影响”。对于完全未参与过疫情相关工作的医生而言,这一观点得到了60%人员的支持。因疫情防护工作需要,未直接参与抗疫的科室也意味着业务关停,相关线下患者量受影响严重,其中儿科最为突出,医生绩效与奖金的减少也十分明显。对于直接参与的非相关科室医生而言,最直观的体会就是非诊疗类工作量增加。
非一线城市医生创收需求迫切,1/3医生愿尝试微商
丁香人才今年5月发布的《2020中国医院薪酬调研报告》 显示,2019年医院的平均现金薪酬为18.5万,但科室间薪酬水平差异明显,公立医院同职称的薪酬水平差异最高达45%,民营医院差距更高,最高可达75%。
受疫情影响后职业认同感、工作时长甚至接诊需求在不同科室发生了不同的变化,部分医生仍然要考虑增加方式来维持疫情前的收入水平。《报告》显示,六成医生将“增加收入”列为开展线上医患互动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接近40%的医生将其作为首要驱动因素。
有意思的是,在大众认知中形象模棱两可的“微商”也成为医生们创收可能会选择的方式之一。尽管《报告》调研数据显示,目前有过微商经验的医生占比仅为5%,但37%的医生表示未来可能去尝试这一玩法,而驱动他们“尝鲜”的最主要因素是创收。这样的需求在二级医院、初级职称、三四线城市的基层医生中更为普遍,耳鼻咽喉科、皮肤性病科、泌尿外科、感染科以及儿科这五个科室的医生对尝试微商的兴趣度最高。
值得关注的是,3%的医生在尝试微商后选择了放弃,究其原因不难看出,回报率不及预期是普遍的瓶颈。除此以外,用户量不够、难以建立信任关系以及缺乏供货渠道等都是较为重要的原因。
疫情的突然爆发,将医生群体推向舆论的高峰,但他们所面临的各种工作、生活问题却鲜少进入大众视线。丁香园旗下拥有中国最大的医生互动社区,覆盖中国71%的注册医生,将对医生群体保持持续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