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大佛“体检报告”发布 病因找到了
52fw.cn 04-28 次遇见封面新闻记者 丁伟 李昕锋 摄影摄像报道
梵音袅袅,宝相庄严。4月26日,乐山大佛勘测维护项目成果发布会举行,发布了项目阶段性成果白皮书。
根据该白皮书,在过去近半年的勘测维护中,取得了8个方面的阶段性成果。其中包括,查清了大佛胸腹部病害、范围及成因。
勘测维护近半年 取得8大成果2018年10月8日,乐山大佛勘测维护项目启动。今年3月,完成了现场勘测和排险加固工程。作为21世纪以来对乐山大佛的最大规模保护工程,该项目取得了8大阶段性成果。
一是对乐山大佛修缮历史进行了全面梳理、研究和总结。历史上有证可查的大佛本体保护次数达12次,即宋代2次,民国3次,新中国成立后7次。
二是获取了传统捶灰材料和替代材料如混合捶灰材料性能、材料比。
三是查清了大佛整体病害类型为风化、水害(渗水、降水、凝结水、地下水)、生物植物侵蚀、佛身小型片状或块状岩石发育脱落、后期修缮材料空鼓、开裂、脱落等。
四是查清了大佛胸腹部病害、范围及成因。病害表现为2001年修缮材料层空鼓、开裂、脱落,面积约30平方米。
病害形成原因有以下四点:1、大佛胸腹部岩体带状渗水产生溶蚀作用并产生静水压力,导致粘接界面失效、修缮材料层逐渐剥离;2、修缮材料本身劣化;3、修缮材料层热胀冷缩,形成微裂缝;4、植物在修复层裂隙处滋长,加速修缮层起鼓、开裂、失稳。空鼓区域共发育裂缝52条,其中横向30条,纵向22条。
#p#分页标题#e#五是查清了大佛维管植物病害种类、分布。佛体及两侧崖壁范围内共有维管植物32科53属56种。佛体及两侧崖壁范围内维管植物木本植物16种,根系发达的是构树、黄葛树及栾树。
六是获得了大佛赋存地层岩石微观结构、小构造特征、易溶盐分布特征、岩石孔隙特征、氧化物及元素分布特征,标识了渗水层并初步查清岩层渗水原因。
七是完成乐山大佛头部发髻病害调查并开展了日常维护工作。
八是获取了乐山大佛脸部修缮层结构特征和病害数据。
未来任重道远 将从4方面着力根据以上勘测及研究成果,同时对大佛实施了排险加固工程。修复完成后,大佛胸腹部开裂险情得到排除,胸腹部生物病害得到有效控制,文物本体更加安全。
“乐山大佛保护工作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是一项科学的系统工程。”乐山大佛景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乐山大佛现状,景区将按照《乐山大佛保护规划》,主要从四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加强乐山大佛石窟研究院建设,不断引进人才,强化保护队伍建设。
二是不断加大保护经费投入,保障乐山大佛保护所需。
三是加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共同开展乐山大佛保护研究。
#p#分页标题#e#四是开展乐山大佛科研,实施保护项目。主要有:“乐山大佛保护设施(大像阁或遮盖物)建设可行性研究”“乐山大佛修复材料研发”“乐山大佛风化及机理研究”“乐山大佛危岩体加固技术研究”“乐山大佛水害勘察和治理工程”“乐山大佛九曲栈道勘察和加固工程”“乐山大佛附属文物造像龛群保护工程”,乐山大佛世界遗产监测系统二期工程,乐山大佛胸腹部开裂残损区抢救性保护前期研究及勘测项目后续工作等。
当天的成果发布会上,大佛景区与上海大学签订了遗产保护战略合作协议,举行了乐山大佛日常保养维护专业队伍成立授旗仪式,还为近期全球招募的1216名“乐山大佛守护人”代表颁发了证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