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省政府经济形势专家企业座谈会上的发言
52fw.cn 06-09 次遇见编者按:2月24日四川省省委副书记、省长尹力主持召开了“经济形势专家企业座谈会”,分析研判当前经济形势,听取有关专家、有关企业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下采取针对性措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建议,省决咨委委员 西财智库首席执行官(CEO)汤继强教授出席并发言,以下是发言全文。
2020年春天这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战,四川省把一场侵入战打成了阻击战,一场被动战打成了主动战,以感恩之心驰援武汉,成为医疗救援主力之一,此役赢得了人民的称赞和世界性的良好声誉。接下来最紧要的任务是,让经济社会重回正常秩序,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重夺回来,把发展的信心重建起来,完成既定目标任务,实现创新性恢复和可持续发展。
一、经济基本面没有变,发展势头不会动摇。2019年四川经济总量达4.66万亿元,跃上了一个新台阶。今春遭遇此疫考验,整个经济社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暂时性困难,一些行业受到巨大冲击,如餐饮业受到沉重打击,旅游、交通的影响也十分巨大,整个第三产业受到严重影响,一些机构开始唱衰中国,JP摩根预计中国第一季度GDP增长为负的5.3%,全年为3.3%,这些预测缺乏依据,也是典型悲观论调代表。但我们认为,中国经济、四川经济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发展势头不会动摇,如果措施运用得当、机会把握得好,可能还会更加强劲,并通过时间性恢复、空间性恢复、开放性恢复、市场性恢复和创新性恢复,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是从时间上看,相较于全年的和长期的经济发展任务,影响周期并不长,当前特别重要的是努力争取把疫情影响控制在一季度范围内,并坚决确保后期疫情不反弹,就一定会出现“前低后高、次序回暖”经济恢复态势。
二是从产业部门看,一产的损失较少,二产的损失基本可以追回来,三产刚性损失虽然不可弥补,但在战疫阶段抑制的消费潜力后期可以爆发释放,减少对全年经济的冲击。
三是从空间上看,以武汉为中心的区域受疫情冲击较大,会呈现出从中心到外围影响依次递减的趋势,东部及四川等西部地区发展可能会更强,有关部门要提前做好准备,争取更多投资项目和产业区域重组机会;此外,国际国内的产业链分工的基本面并未改变,国际国内的总体需求并未改变,全国全省面临的发展机遇期并未改变,长期向好的发展态势并未改变。
二、危机管控处理得当,化危为机基础坚实。特别值得一提是四川省此次在应对危机过程中表现十分出色,可圈可点。第一时间作出一级响应,压实任务,网格管理,严防死守,避免了成为重灾区和次生灾害的发生,在国内甚至国际上赢得良好声誉和口碑,据《环球时报》报道,世卫组织(WHO)来中国,只选了北京、广东、四川作为疫情防控工作的考察点。良好的危机管控和处理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地区治理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志,虽然四川深处内地,但此次疫情处置表现,足以成为我省化危为机的坚实基础和新的发展契机。未来竞争已经不限于硬件竞争,更注重软件竞争、系统竞争和综合竞争,经受过地震的多次考验,也接受了此次疫情抗压测试,四川整体应急能力和水平得到提升,软环境建设会上一个新的水平,从而为我们化危为机提供系统性助力和帮助。
三、国家战略机遇叠加,治蜀兴川再添动能。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拍板,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国家政治经济重要的回旋空间,更是四川最大新增的增量资源,是千载难逢的重要历史机遇。再加上四川处于长江经济带战略、“一带一路”建设重要节点,是国家西向开放、南向合作重要省份,国家将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自由贸易试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级新区等能够赋予的权力几乎都给了四川,多重机遇叠加,治蜀兴川凭添新动能。可以说,四川迎来了又一个大发展的战略机遇,我们可以称它为新的“黄金十年”。
疫情之后,首先要做好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顶层设计,借鉴雄安新区经验,高起点、高水平、前瞻性、开放性做好规划制定和项目推进实施;第二、要加强与国家部委的互动频率,该批未批的项目抓紧过,该上未上的项目抓紧上;恳请国家多将一些国字号的重大项目、国家级创新平台项目、国家公共卫生安全平台项目、应急救援基地建设项目布局四川;第三、加快川藏铁路建设,推动成渝中线以及其他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发挥“铁公机”建设的基础性、引导性作用;第四、抓好重点城市(成都、德阳、绵阳、宜宾、泸州、南充等)、重点开发区(成都高新区、天府新区等)、重点企业(成飞、二重、东电等)、重点项目(白鹤滩水电站等)工作,确保当期项目的加快建设,争取和储备一批中长期重大项目并加快推进。
在政策赋能方面,希望国家继续向四川倾斜,大力推动四川新一轮改革开放,营造一个万马奔腾、千帆竞发的崭新局面,使四川真正成为内陆开放的战略高地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内陆高地。一是争取进一步放开金融、基础设施、教育卫生等领域的市场准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深化国企改革,落实竞争中性和所有制中性,消除所有制歧视;三是加强西部金融中心建设,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大胆探索非标资本市场建设;四是调动基层政府和企业家积极性,制定基层干部新的激励机制,让民营企业家吃上定心丸。
四、创新性恢复显实效,可持续发展成必然。疫情当前,近期各省做法大体相当,但真正的工作重点应该着眼于未来。近期抓好物流畅通和资金融通,农民工早日复工、中小企业正常开业,保证生产生活不断链;中期重在恢复市场和信心,保证消费和内需持续增长;远期重在政策调整和项目争取,保证发展后劲。
(一)加强政策引导,鼓励创新发展,推动新经济发展。疫情导致四川旅游以及传统产业、行业受到巨大创伤,但一批新企业、新产业、新行业“应疫而兴”,在线办公、在线教育、在线医疗、在线消费、在线娱乐、在线体验等迅猛发展;新一代互联网、物联网将成为产业性基础设施,AI+5G促进行业巨变,数字化智能化推动新经济大发展。四川人口多、面积大,市场大、潜力大,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智慧乡村以及系统性智慧服务建设将呈现爆发式增长,“数字治理”“智慧生活”将深入融入全社会和生产领域,智能制造将获得快速增长,创新驱动型经济发展将补偿传统经济的损伤并获得更大发展。
(二)瞄准重点行业,实施精准扶持,引导产业迭代升级。旅游是四川的强项,要打好政策组合拳,用好金融、财政、税收等政策工具,想尽千方百计尽快恢复旅游业的活力,这对于三产全面复苏具有重要支撑作用。比如能否考虑近期省内景区免票,财政给予适当补贴;运用金融手段帮助旅游部门渡过难关,探索灵活的景区景点门票销售模式,采取长期短期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分主题、分区域重新配置全省旅游资源,打好组合牌。大力发展公共卫生、智慧医疗、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安全,发展新消费、新金融、新物流,迎接数字四川、智慧城乡发展建设带来的治理理念、治理技术、治理体系变革和治理能力提升,引导产业迭代升级。
#p#分页标题#e#(三)成渝双城经济圈战略与“一干多支、五区协同”部署有机互动、“多场耦合”。这将使我省新型城镇化以及城市化进程大大提速,并向城市群、都市圈发展过渡,由此带来新的行政区划调整期待和契机;人口流动出现新特征,城乡结构出现新变化,农村劳动力的双向转移,将倒逼土地政策和房地产调控进行大胆创新,以满足“新移民”“新调整”的需要,要研究适当调整或者有限度放松相关政策,刺激市场要素趋于活跃,带动经济快速升温。
(四)打好开放牌,扩大朋友圈,大开放促大发展。随着 “一带一路”建设,海外市场将给中国企业、四川企业带来更多的机遇。中美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后,去年的部分经贸损失会恢复。去年12月在成都成功召开的中日韩首脑会议,预示着中日韩区域经济回暖进程加快,今年习总书记访日,也会增强中日间的经贸合作。再加上四川已经同亚洲、欧洲、非洲以及其他“一带一路”国家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经济合作,开放性经济对四川经济发展会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四川要创新国资境外投资经营及监管机制,加强引导、减少束缚,支持国有企业在自身优势领域扩大境外投资,增强四川国资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竞争力,带动民营企业扩大国际产能合作,进一步将海外市场作为四川经济增长新的增长点。
要千方百计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脱贫攻坚战决战决胜,确保“十三五”圆满收官。同时加强调查研究,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确保“十四五”开局年2021年开好头起好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坚强保障,也是应对短期经济波动实现长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支撑,四川经济、中国经济发展前景非常光明,实现四川经济可持续发展成为必然。
附汤继强教授简介:
西南财经大学西财智库首席执行官(CEO)、首席研究员,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斯坦福大学高级访问学者、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学者,中小企业“梯形融资模式”“企业孵化大市场”“T型经济带”理论创建者。兼任四川蜀兴国有资本运营研究院执行院长。
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级智库专家。
在国家战略、国家安全、区域经济、“一带一路”建设、成渝双城经济圈、智慧城市、人民币国际化、多层次资本市场、可持续发展、中小企业融资、园区经济、产城融合、乡村振兴等领域研究成果丰硕,出版多部专著,被聘为多家智库专家;《四川日报》特约评论员;新华网《思客》、《中国新闻周刊》、《每经智库》的专栏作家。
曾在中央办公厅、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政府办公厅、成都高新区、共青团成都市委、铁道部成都机车车辆厂等工作或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