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汀 从治荒到绣绿
52fw.cn 04-07 次遇见图为长汀河田镇露湖村石壁下治理前后对比。
长汀县委宣传部供图
核心阅读
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加快老区苏区发展,要有长远眼光,多做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相协调相促进的文章,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突出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
在福建的老区苏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做得怎么样?从长汀的水土流失治理中,可以窥见一斑。
春雨搅动着水面,两岸杉柳抽芽,又见新绿。更多的绿色在山上蔓延,连同毛杜鹃刚刚绽放的艳红。
这里是福建省长汀县汀江国家湿地公园。若不是公园门口老照片的提醒,你无法想象它曾经的模样——赤岭荒山,鲜有绿色,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春天似乎与这片土地无缘。
照片与现实浓缩着长汀的“前世今生”。作为老区苏区县,长汀县曾是我国南方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山光、水浊、田瘦、人穷”。数十年来,长汀持续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如今水土流失率已降低至7.95%,森林覆盖率达到79.8%。水土流失治理带来的多重效益,不仅让长汀生态环境变化巨大,也让这个福建省扶贫开发重点县在2018年成功脱贫摘帽。
从火焰山到花果山,水土流失治理取得决定性胜利
回想起9年前到长汀承包荒山种果树的决定,金国平至今还有些后怕。
当年,这位浙江金华人有着在家乡种植杨梅的技术自信,却大大低估了长汀生态环境的劣势。虽说那会儿水土流失治理已初现成效,可贫瘠的土壤质量和沟壑纵横的地貌,依然考验着金国平对未来的信心。
他其实并没见过长汀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样子。
长汀水土流失已有上百年历史。据1985年遥感监测数据,长汀全县水土流失面积达146.2万亩,占国土面积的31.5%。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山光岭秃,草木不存,夏天阳光直射下,地表温度可达70多摄氏度,被当地人喻为“火焰山”。
1983年,长汀开始了新一轮水土流失治理。本世纪初,长汀水土流失治理被列为福建省为民办实事项目,由此拉开大规模治山治水的序幕。治荒接力近二十载,一任接着一任干,从赤岭童山到山河披绿,生态环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尤其是2012年以来,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在中央相关部委和福建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持续推进。据统计,2000年至今,长汀的水土流失面积从105.66万亩下降到36.9万亩,水土流失率从22.74%降低到7.95%,低于福建省平均水平,森林覆盖率则由59.8%提高到79.8%。
如今,长汀青山夹道,草木繁茂。在曾经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三洲镇,湿地面积448.7公顷的汀江湿地公园2017年获批国家湿地公园。
今年1月,福建省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提出全面深入推进长汀县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到2020年底将其水土流失率降至7%以下,水土流失治理取得决定性胜利。
从生态赤字到生态效益,环境修复释放多重效应
位于长汀县三洲镇的丰盈农场,是县里最早一批承包山地开展规模化种植业经营的农场。当年的小股东沈树朝在2017年通过股权收购成了农场的控股老板。
油茶800多亩、柑柚1400多亩、杨梅600多亩……自从接手农场以来,沈树朝每年都要扩大种植规模。如今,丰盈农场的种植规模在龙岩市都算得上大体量。“就是看中了长汀的生态前景,才敢下决心扩大投资!”沈树朝说。
背负严重的“生态赤字”,长汀曾流传着这样一段民谣:“头顶大日头,脚踩砂孤头,三餐番薯头。”坚持不懈的水土流失治理,不仅直接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也让修复后的绿水青山开始释放出经济社会发展多重效应。
从果树到油茶,从花卉苗木到中草药种植,从竹木加工到生态旅游,依托于生态环境的恢复向好,长汀的生态经济蓬勃发展。2012年以来,全县新增经果林1.56万亩,新种植经济作物1.3万亩,如今仅油茶种植规模就达17.8万亩,产值超过1.6亿元。据统计,长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14117元提高到2018年的25430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8185元提高到15320元。河田、策武、濯田等7个水土流失重点乡镇的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提高,基本达到或超过全县平均水平。
生态美带来百姓富,生态产业的发展直接带动了贫困群众增收脱贫。近6年多时间,长汀累计脱贫3.5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12年的8.9%降至2017年的0.028%。2018年12月,福建省正式发布公告,长汀成为福建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中首批实现脱贫摘帽的县之一。
从索取无度到和谐共生,生态理念深入人心
历经水土流失治理的万千艰辛,如今的长汀,生态理念已深入人心。
靠山吃山、索取无度,是造成长汀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一些乡镇干部告诉记者,当年为防止乱采滥伐,各村都有乡规民约,可甘愿冒险者仍不在少数。如今,即便是林中间伐以改善林分结构的好事,也经常引来群众阻拦:“好不容易封山育林长起来的树,你们舍得砍?”
20多年来,长汀历届县委、县政府都把治理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作为重要政治责任。从水土流失治理到生态综合治理,长汀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和拓展生态保护修复的内涵和外延。成立生态警务大队,设立县级水保局、乡(镇)水保站,创新河湖管理机制设“河道警长”,试点小水电有序退出……
近年来,长汀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2018年的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4%。
2017年,长汀县被列为第一批13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之一,同时成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长汀县水土保持事业局局长岳辉告诉记者,经过了前期集中连片式大规模治理,目前长汀的水土流失斑块大多位于偏远山区,呈“插花式”分布,水土流失治理已从规模化步入精细化作业阶段。
林分结构较为单一的问题同样存在隐忧。
据统计,在长汀水土流失较为集中的河田、策武、三洲等6个乡镇,马尾松林面积为96.1万亩,占林分面积74.49%,马尾松纯林面积近55万亩,占林分面积42.75%。马尾松是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的功臣树种,但其抵御森林火灾和病虫害能力差,水源涵养能力低。
2012年开始,中石油公司加入对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的帮扶,在长汀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河田镇露湖村一带,瞄准优化林分结构、补植阔叶林进行攻坚。经过6年多的种植和培育,阔叶林木长势喜人。据长汀县林业局介绍,2019年长汀将实施马尾松林阔叶改造1万亩,通过持续优化林分结构,巩固水土流失治理成果。
沈树朝目前最关心的是土壤的肥力。
虽然长汀水土流失治理成果显著,但修复后的土壤仍然较为贫瘠,他每年得拿出40多万元购买农家有机肥以改善土壤肥力。“2017年,县里给我补贴了70吨有机肥。”但沈树朝测算,农场有机肥需求量在1000吨以上。
多位受访的果树种植大户表示,荒山披绿是水土流失治理的基础,下一阶段应在改善土壤质量上多着力,为土壤“固本培元”,达到水土流失全面根治的目标。
据了解,今年开始,长汀通过对水土流失区重点区域免费提供土壤改良剂、套种紫云英等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