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生态环境热点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52fw.cn 04-27 次遇见
生态环境部自去年启动了“绿盾2018”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重点区域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等专项行动,涵盖了当前生态环境建设领域的重点和难点。七大专项行动的攻坚克难,离不开科技支撑。然而,目前存在这样的局面:有的地方政府面对环境问题缺乏有效应对,环保产业界没有前沿技术,科研机构有成熟技术却难以落地。如何打造一个交流平台,实现三方充分对接?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在做这样的探索。
4月14日至17日,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等机构联合主办的2019中国环境技术大会在上海举行。此次大会包括14日召开的2019中国环境技术大会高峰论坛,14日至17日举办的45场分论坛研讨会及300多场次的技术路演交流活动。来自生态环境科研机构、政府部门和环保产业界代表约600人出席环境技术大会高峰论坛,而参加各分论坛研讨会和技术路演交流活动的超过4000人次。
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科技创新
就生态文明建设而言,中国已不可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这就需要不断创新。生态环境科研机构需要创新,环保产业界也需要创新。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王志华在此次高峰论坛开幕式上致辞时强调,“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正处在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攻坚期,污染治理的艰巨性日益凸显,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面临多重挑战,需要多方面保障支撑,科技创新的推动作用尤其重要。”
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会长赵笠钧强调,技术的创新对环境企业健康发展至关重要,环境产业要保持少年心,用少年特有的执着和好奇,探寻环境技术的创新。
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周国梅书记说,环保市场是政策驱动型市场,污染治理需求不断释放,政策利好频出,环保产业发展不断加快。在此背景下,企业要把握好国内市场新机遇,还要瞄准国际市场,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加强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
此次高峰论坛分为五大议题,依次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保产业的使命担当”“科技创新支撑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转化助力产业技术升级”“长江保护修复”“生态环保产业供给侧改革”。在每个议题的专家报告中都紧紧围绕着技术创新以及推动产业升级。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总工程师万军认为,污染防治攻坚战是带来我们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改革的一个重要进程,包括监管体系、政策体系、法制能力以及保障社会行动等多方面能力的综合体现。
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水安全研究院院长夏军指出,党和国家特别关注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发展。在加强长江全流域监管、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等各方面,都急需引进一些绿色发展、低耗高效的技术。
生态环境部科技财务司科技处处长禹军介绍,为破解一些地方的生态环境难题,提升科技支撑能力,生态环境部已在多个城市设立了驻点研究工作领导小组,也有总体专家组,在经费保障上建立国家、地方、社会、企业多方投入的机制,还建立了考核机制、会商与信息报送机制、资源共享机制等。
创新成果急需转化为生产力
生态环境科研机构悉心研发的先进技术,要成为生态环保铁军手中的有力武器解决环境难题,必须进行成果转化。本次环境技术大会的主题就是推动环保优秀成果的转化。
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主任任勇针对当前我国环境领域中科研成果转化率和推广率偏低的问题,介绍将开通国家生态环境科技服务平台,该平台能让环保企业、地方政府和科研院校三方充分对接,让优秀的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王志华表示,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利用自身平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