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本科插班生招生入学考试《人力资源管理》
52fw.cn 08-29 次遇见 考试科目名称:组织行为学
一、考试的内容、要求和目的
1、考试内容
第1章什么是组织行为学
1、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2、管理者的职能、角色和技能
3、界定组织行为学是什么
4、对组织行为学有贡献的学科
5、组织行为学面对的挑战与机遇
6、组织行为学模型
第2章组织的多元化
2.1多元化
1、多元化的分层
(1)表面层次的多元化
(2)深层次的多元化
2、歧视:有效的多元化管理还意味着努力消除不公正的歧视。
2.2个人特征
包括年龄、性别、种族和族群、残疾其他个人特征
2.3能力
1、智力能力
2、体质能力
3、残疾人角色
2.4多元化管理策略
1、吸引、选择和留住多元化员工
2、群体中的多元化
3、有效的多元化项目
2.5全球化层面的意义
第3章态度与工作满意度
3.1态度
1、态度的构成
2、态度与行为
3、态度的类型
3.2工作满意度
1、测量工作满意度
2、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3、员工工作满意度对工作场所的影响
3.3全球化层面的意义
对于美国以外的国家来说,工作态度是否也是一个重要的额概念
第4章情绪与心境
4.1情绪与心境
1、情感、情绪和心境
2、基本的情绪
3、基本的心境
4、情绪的作用
5、情绪和心境的来源
4.2情绪劳动
1、情绪失调
2、情绪感受、情绪表达
4.3情感事件
4.4情绪智力
4.5情绪和心境在组织行为中的应用
在选拔、决策、创造性、动机、领导、谈判、客户服务、工作态度、工作场所中的偏常行为等方面的解释能力和预测能力。
4.6全球化层面的意义
1、不同文化间的情绪体验
2、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对情绪的解读
3、情绪的表达规范是否存在文化差异
第5章人格与价值观
5.1人格
1、界定人格、测量人格和人格的决定因素
2、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
(1)外向-内向型
(2)领悟/直觉型
(3)思维/情感型
(4)判断/感知型
3、大五模型
(1)五个因素:外倾性、随和性、责任心、情绪稳定性、经验开放性
(2)大五特质如何预测工作行为
4、其他人格特质对组织行为的影响:核心自我评价、马基雅维利主义、自恋、自我监控、冒险性、A型人格和主动型人格
5.2价值观
1、价值观的重要性
2、终极价值观与工具价值观
3、代际价值观
5.3人格、价值观与工作场所
1、人格-工作的匹配:约翰.霍兰德的人格-工作适应性理论
2、个体-组织的匹配
5.4全球化层面的意义
1、人格与跨文化研究
2、霍夫斯泰德的文化价值观
(1)权力距离
(2)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
(3)阳刚气质和阴柔气质
(4)不确定性规避
(5)长期取向和短期取向
第6章知觉与个体决策
6.1知觉
1、知觉的定义
2、影响知觉的因素
6.2对人知觉:对他人做出判断
1、归因理论
2、判断他人时常走的捷径:选择性知觉、晕轮效应、刻板印象
6.3知觉与个体决策之间的联系
6.4在组织中进行决策
1、理性决策模型、有限理性模型和直觉模型
2、常见的偏见和错误
6.5影响决策的因素
1、个体差异
2、组织限制
6.6决策中的道德问题
1、三种道德决策标准
2、在决策中提高创造力
6.7全球化层面的意义
归因、决策和伦理都存在潜在的全球化差异
第7章基本的动机概念
7.1界定动机
7.2早期的动机理论
1、需求层次理论
2、X理论和Y理论
3、双因素理论
4、麦克莱兰的需求理论
7.3当代动机理论
1、自我决定理论
2、目标设置理论
3、自我效能理论
4、强化理论
5、公平理论/组织公平
6、期望理论
7.4当代动机理论的整合
7.5全球化层面的意义
第8章动机:从概念到应用
8.1通过工作设计进行激励:工作特征模型
1、工作特征模型
2、如何进行工作再设计:工作轮换、工作丰富化
3、工作安排选择方案
4、工作的社会环境和物理环境
8.2员工参与方案
1、员工参与方案的两种形式:参与管理和代表参与
2、员工参与方案与动机理论的联系
8.3利用奖励激励员工
1、向员工支付什么:建立薪资结构
2、如何支付:浮动工资方案
3、提供什么福利项目和选择:灵活福利
4、内部奖励:员工认可方案
8.4全球化层面的意义
五种激励方法的文化差异:工作特征和工作丰富化、远程办公、浮动工资、灵活福利、员工参与。
第9章群体行为的基础
9.1群体的定义和分类
1、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2、命令性群体和任务型群体
9.2群体发展的阶段
1、五阶段模型
2、另一个模型:用来描述具有明确截止日期的临时群体
9.3群体属性:角色、规范、地位、规模和内聚力
9.4群体决策
1、群体vs个体
2、群体思维和群体偏移
3、群体决策技术
9.5全球化层面的意义
2、考试的要求和目的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和考核,可以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熟悉组织行为学的各个主要环节的特点、作用、相互关系和操作过程,了解组织行为学个体及群体的基本概念、联系、意义及全球化层面的意义;能使学生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相关的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在较全面地掌握组织行为学理论的基础上,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有针对性地、全面地进行观察、分析,不断提高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及提出相关对策的能力。
二、考试的形式和结构
1、考核形式:闭卷
2、考试时间:120分钟
3、试卷题型及赋分:单项选择题约15%、名词解释题约20%、简答题约40%、
案例分析题约25%。
4、试题难易比例:容易题约30%,中等难度题约45%,难题约25%
5、对考试辅助工具的要求:携带钢笔或圆珠笔。
三、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教材及参考书:组织行为学(第14版),斯蒂芬.P.罗宾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12月第1版。
最新高考资讯、高考政策、考前准备、高考预测、志愿填报、录取分数线等
高考时间线的全部重要节点
尽在"高考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