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给经济学家带来新工具
小编 10-11 次遇见如果好莱坞可信,那么古往今来每个科学家都有一个实验室,里面到处都是冒着泡的烧瓶、闪着灯的控制台和发光的魔球。科学作家菲利普鲍尔(Philip Ball)(他曾参观过无数的科研实验室)告诉我,现实情况大同小异:装备可能没那么夸张,但总有装备。
科学依赖于工具,往往是专门的仪器,用于探测或衡量以往探测不到的东西——想想伽利略的望远镜或牛顿的棱镜。诺贝尔奖经常被授予开发此类工具的物理学家:云室(1927年)、电子显微镜(1986)、还有LIGO激光干涉仪引力波天文台(2017年)。
那么经济学呢?经济学也有自己的诺贝尔奖,但很难找到一个因开发此类新工具或仪器而被授予奖项的个案。西蒙库兹涅茨(Simon Kuznets,197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也许是这方面最有资格的,因为他发展了衡量国内生产总值(GDP)背后的思想。可惜,GDP是一个广义的总量,库兹涅茨深知其中的局限。
伟大的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将经济学描述为研究“日常生活中的”人性。不幸的是,在马歇尔所处的时代(他于1924年去世)根本没有办法观察人们如何处理日常生活的事务,或许除非作为一位人类学家。那时的经济学家花很多时间坐在沙发上,认真思考理论而不是去衡量。
当代一些经济学家使用其他领域的旧工具取得了一些进展。麻省理工学院(MIT)的艾斯特杜夫洛(Esther Duflo)是著名的约翰贝茨克拉克奖(John Bates Clark Medal,俗称“小诺贝尔经济学奖”——译者注)的获得者,他使用随机对照试验(RCT)回答经济问题。典型的RCT试验可以追溯到奥斯汀布拉德福德希尔(Austin Bradford Hill)在1948年对链霉素治疗结核病进行的试验。
但终极目标是能够对人们如何处理日常生活事务进行细致、实时和大规模的观察——理想状态是三者同时实现。这曾经是个不可能实现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