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会出现新的“上山下乡”?No!
52fw.cn 05-26 次遇见在贸易战背景下,中国官方的一举一动都会被外界拿来做各种各样的解读,有时情形会被往最坏的方面想。比如,前些天李克强在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批示,守住不发生大规模失业的底线,新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
我认为做这种曲解可能基于三个原因。一是不了解“三下乡”的内容,加上将1000万人次等同于1000万人,便望文生义把它理解成“上山下乡”。二是正如上述李克强批示所昭示的,眼下中国经济遇到很大困难,担忧国家为解决就业问题,效仿文革时期国家将知青遣送农村的做法,搞新时期的“上山下乡”。之前有北京大学教授基于就业理由倡导“上山下乡”,引起诸多争议和批判。三是出于对“上山下乡”的苦难历史记忆以及对当下中国社会不断回到文革状态的忧虑。当然,不排除有人故意这么解读和传播。
历史的教训是要吸取的,中国政治的“左”转现状也值得警惕,但客观地看,从共青团中央这份文件是得不出中国将要把1000万大中学生驱赶乡下进行所谓新一轮“上山下乡”运动的。有人也许对我的说法不以为然,认为我没有看出文件背后的“真实意图”;还有人可能会说,之前北大教授提倡“上山下乡”其实就是在为官方放风。文件背后的主观意图是一个很难猜测的东西。不过,不管出于什么理由,即使官方真有再来一次“上山下乡”的想法,也注定是办不到的。原因无他,时代不同,时势变也。
文革时期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能够发动起来并持续20多年的根由(“上山下乡”其实在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搞了)有两个,一是毛泽东的个人魅力和权威,再加上学生的理想主义。那个年代的毛泽东是“神”,一句顶一万句。所以,当毛泽东在1968年发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到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时,带着去农村改天换地的理想情操,大中学生上山下乡运动大规模展开。
历史学家对于“上山下乡”的真正原因,有两种看法,即“就业压力说”和“红卫兵无利用价值说”。前者认为,由于文革导致当时很多工厂处于停顿状态,城市无法安置2000多万大中学毕业生就业。而让他们仍滞留在城市,又无法继续学业,后果非常严峻,须把他们赶到农村去。后者认为,毛泽东利用相对单纯盲信的学校红卫兵发起文革,打倒各级当权派,达到天下大乱目的后,无所事事的红卫兵再继续无法无天闹革命被毛看成是于己不利的破坏力量,其作为工具的价值已使用完,因此需要尽快对红卫兵做出处理。
在上述两种现实的考量外,从思想角度而言,毛对大中学生到农村去接受锻炼还应带有一种消灭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体力与脑力劳动差别即所谓“三大差别”的乌托邦想法。毛对精神力量以及政治实践的强调和重视,使他认为要培养和造就革命事业的接班人,需要知识青年在革命的大风大浪中“滚一身泥巴,炼一颗红心”,而到农村去,同工农相结合,是一条路子。对于当时的广大大中学生来说,青春期本就激情澎湃,何况他们从小接受的是革命的乌托邦教育。所以,这种理想很容易使他们接受和响应毛的“到农村去”号召。